13
2018.06張建民:他陪山石筑光華
在清華泥沙館西側(cè)有一片世外桃源似的地方,它的締造者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水利系教授張建民。十余年來,他利用業(yè)余時間從全國各地搜集了各種巖石和地質(zhì)標本共三大類90種286塊,這些巨型原石組合成“地質(zhì)之角”,成為清華一景,也是目前國內(nèi)外大型巖...
12
2018.06一個天才的心相:懷念東旺
東旺給中國美術(shù)界留下了一個時代的肖像,那里深深地鐫刻著時代的表情、國人的精神、東旺的鄉(xiāng)愁。他驗證了藝術(shù)的誕生,源于以生命撫慰生命、體驗生命的人文關(guān)懷中。
06
2018.06清華大學“良師益友”盧麾 | 可以和他談理想人生,也可以和他談笑風生
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盧麾給同學們的印象總是笑容可掬、和藹可親,時而懇切時而活潑的話語讓你覺得他只是一位年長自己幾歲的摯友,可以和他談理想人生,也可以和他談笑風生。立德為先,育人為本,在日常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都散發(fā)著盧麾對學生人生道路的...
01
2018.06修新羽:寫作就像我的呼吸
“當時發(fā)表小說,最驚訝的是,居然能拿到稿費。對我而言,看的書就是我吸進去的氧氣,寫的東西就是呼出的二氧化碳,閱讀與寫作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因為呼出了二氧化碳而被嘉獎,這讓我覺得……命運的饋贈是不是標錯了價格?”
31
2018.05我的畢設(shè)故事 | 清華美院孫秋爽:心手合一,展現(xiàn)材料與工藝之美
通過四年的本科階段學習,如何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shù)風格,和適合自己的工藝技法是我在研究生階段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在掌握工藝技法的同時,我深深感受到民間智慧的偉大,也給我的畢業(yè)設(shè)計很大的啟發(fā)。
30
2018.05羅幻:藝術(shù)是一種關(guān)于記憶的方式
如果將雕塑與詩相提并論,那么羅幻算是一個“詩人”。在他看來,藝術(shù)的本源是精神性的,而形式的外在是需要“克制”的,東方式表達的至高境界,就是以純粹的形式呈現(xiàn)無限的精神。
25
2018.05廖寧:征服超級鐵人三項賽,她成了清華第一個女“鐵人”
2018年4月28日,廖寧,在拼搏16小時26分鐘42秒之后,完成了2018臺東大鐵賽,成為了清華第一個完成大鐵的女生。 廖寧,清華經(jīng)管學院2011級本科生,今年剛滿25歲。 從一個旱鴨子到創(chuàng)造歷史,她只用了不到兩年。
24
2018.05一封跨越45年的情書:清華,我要退休了
65歲的樊富珉是清華大學的一名文科老師。明年,是她從教的第42年,也將是她退休的一年。 在清華從教的41年里,超過13000名清華學子選修過她開設(shè)的課程,清華園中不少年輕老師也是她的學生。
最新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