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已經(jīng)入學兩年半的劉堯給父親發(fā)了一條短信,,“爸,,我要去實現(xiàn)我的夢想了,,請放心”,,隨后就登上了開往軍營的火車,。2012年8月,軍營歸來的劉堯主動申請擔任新生軍訓教官,,成為清華首位學生教官,。2014年7月,他寫下給家人朋友的“遺書”,,開始了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騎行,。從2007年8月踏入清華園的校門開始,劉堯走過了“安穩(wěn)又折騰”的八年,。
“當你看到這份遺書的時候,,我可能已經(jīng)不在了。今天和昨天遇到很多人,,都告誡我別走,,也說了很多危險的事情,,但我還是決意要走。”2014年7月,,在新疆阿拉爾市的一家小飯館里,,劉堯與他的朋友“故作輕松”地寫下了給家人的“遺書”,把“遺書”拍成照片發(fā)給學校的朋友保存后,,劉堯開始了從阿拉爾到拉薩的騎行,。
按照計劃,劉堯要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到達距烏魯木齊1500多公里的葉城,,再翻越平均海拔5500米以上的喀喇昆侖山脈,、跨越凍土連綿的阿里無人區(qū),到達阿里之后徒步加搭車至1000多公里以外的拉薩,。這條“新藏線”全程近5000公里,,被騎行圈內(nèi)的人稱為“整個中國最危險的一條路”。從葉城向昆侖喀喇山攀爬時,,道路很陡,,而且要用兩天的時間上升4000米的海拔;穿越阿里無人區(qū)時,,要一路謹小慎微,,防止感冒,一旦感冒就會引起肺氣腫,,再加上高山高原空氣稀薄,,呼吸困難且無人幫助就只能在原地等死。但劉堯利用此前騎行的經(jīng)驗,,一路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最終成功地完成了這次騎行。
是的,,這已經(jīng)不是劉堯的第一次長途騎行了,。2012年夏天,劉堯帶領一支八個人的隊伍在川藏線上騎行了2200公里,。“在川藏線上,,一不留神就會沖下山去,”而且還有碰到泥石流,、塌方等危險的可能,。可劉堯還是執(zhí)意去川藏線上騎行,。
對騎行的執(zhí)著源于軍營生活中一次偶然的談話,。在和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的戰(zhàn)友聊天的時候,戰(zhàn)友談起了作家安妮寶貝徒步墨脫的故事,,談話越來越深入,,兩人最后決定:退伍后進行一次長途騎行。
“更重要的原因是軍營生活帶給我的自信與膽量,,”劉堯說,。當兵的兩年里,劉堯為自己制訂了嚴苛的訓練計劃:每天晚睡半小時,,做100個俯臥撐,、仰臥起坐、蹲下起立,;早起半個小時,,多跑一個三公里;與戰(zhàn)友比試三公里越野,、軍事技能,。他先后獲得“軍事訓練標兵”、“優(yōu)秀士兵”等榮譽,。2010年7月,,在全軍某重大任務中,劉堯表現(xiàn)突出,,受到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的接見,并榮立三等功,。
2011年12月,,劉堯退伍返校;2013年8月,,劉堯成為了自動化系國防生新生的輔導員,,他給學生們制定了嚴格的訓練計劃:每周四次早操,三次晚操,。每當同學們打退堂鼓或遇到挫折,,劉堯都會把自己當兵和騎行中的故事告訴他們。
未來,,劉堯計劃畢業(yè)后踏實工作,,但條件合適時可能會有其他嘗試,他說,,“有些事情折騰一次就夠了,,但敢于挑戰(zhàn)的勇氣和膽量永遠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