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的清華園陽光明媚,春和景明,清華大學迎來了106歲生日。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清華人紛紛整裝出發(fā),趕赴這場春天的約會。在清華園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回家”的人們絡繹不絕、紛至沓來。“我以前從來不知道陶瓷居然還能做成這樣,簡直是太有趣了!”一位隨父母前來參觀美術實驗室的小朋友由衷地感嘆道。不同學科、各具特色的開放實驗室,讓校友們和前來參觀的社會各界人士充分體會到學術創(chuàng)新的力量。
為迎接106歲華誕,清華大學開放了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智能空間系統(tǒng)實驗室、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等100個實驗室,囊括理科、工科、社科、人文和藝術等不同的專業(yè)類別。同時,蘇世民書院、藝術博物館、圖書館和天文臺等多個展館、學院也面向廣大清華校友們開放。理工的嚴謹,科技的精銳,人文的浪漫,藝術的美妙……人們走進開放的實驗室、學院、展覽館,徜徉在科技、人文與藝術交融的海洋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校慶開放的實驗室,除了體現(xiàn)清華理工類優(yōu)勢學科的科研成果外,也充分展現(xiàn)了人文學科的風采。此次校慶開放的實驗室中,外國語言文學系的同傳實驗室、法學院的模擬法庭實驗室、新聞學院的實驗教學中心和經(jīng)管學院的行為與溝通實驗室,都分外吸引眼球,集中展現(xiàn)了清華大學近年來人文社會學科所取得的發(fā)展成果。而美術學院開放的實驗室,更是給校友帶來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藝術創(chuàng)造的全新體驗。在一些展品前,許多校友久久駐足欣賞,大家紛紛表示,它們不僅體現(xiàn)了清華校園文化的豐富多元,更是對清華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辦學風格的極佳詮釋。
“參觀實驗室、走進博物館,學校好的資源對外開放,讓我們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學校的發(fā)展,感到很振奮。”1992級自動化系校友羅海濱激動地說。
100個實驗室像100扇開放的窗口,人們在這里與科學、人文和藝術的使者相會,一瞥學術與智慧之光。而在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每一天,它們都在不斷積累和凝聚新的知識、技藝、思維與成果,為闊步走向世界一流的清華注入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