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丙申年的終曲已奏響,,荷塘夜色冰猶涼,清華學子紛紛收拾行囊踏上回家的旅程,。春節(jié),,一個如中國社會活力泵一樣的節(jié)日,年復一年,,撫平過去的悲欣,為新年注入鮮活的血液,。然而,,和所有人一樣,清華學子們對春節(jié)最深,、最甜蜜的印象,,也少不了一道道家鄉(xiāng)年夜飯?zhí)厣恕?/p>
河北臨西清燉羊肉——新雅書院·常文治
老家多回族,若是回老家過年就隨了回族的俗,?;刈迦耸遣恢v究過年三十兒的,正月初一才是屬于回族的節(jié)日,。大年初一一家老少一定要團坐一起,,吃上一桌“八大碗”:燒肉、圈巧閣,、清燉羊肉,、松花羊肉、黃燜雞,、黃燜肉,、清汆丸子和肉雜拌。當然,,八大碗不局限于此,,有時稍有出入,;例如,把酥肉,、松花,、燜子、粉條餅切好燉在一起也是“一碗”,。其中清燉羊肉竊以為最佳,,八大碗偏油膩,但清燉羊肉卻鮮而不膻,,加之以湯水的清淡,,鮮香至極,也可謂是葷菜里的清流了,。在特別的日子,,守著特別的習俗,也是很不一樣但有意義的過年體驗,。
廣西桂林糍粑--人文學院·何青翰
我們老家最富有特色的地方小吃莫過于糯米做的糍粑了,。外婆做糍粑之前,會把糯米浸泡一天以上,,濾干水,,放在木甑里蒸。熟的時候,,只見濃厚的水蒸氣騰出來,,小孩子們激動地紛紛拍手,外婆會拈出一小塊米糕,,給孩子們嘗嘗,。蒸熟的糯米要倒入石臼舂爛碎,在干凈的器皿上灑些糯米粉,,將舂爛的糯米加餡置其上揉糍粑搓,,捏成小團或餅狀,這糍粑就做好了,。無論是用井水煮著吃,、用柴火烤著吃,還是同甜酒一起煮沸加糖再吃,,都會成為除夕夜守歲時的一大美味,。一路向南的我此刻正靠著車窗,惦念著那盤年味醇厚的糍粑,。
四川樂山燒白——航院·屈穎鋼
白宰雞,、老鴨湯、紅燒魚、粉蒸肉,,這幾道經(jīng)典川菜是每年年夜飯開場的主角,;而樂山人嗜辣,這開頭幾道菜里也總有一點辣味,,才算得上鮮香,。我最愛燒白,大塊五花肉扣在糯米飯上蒸入味,,兩份,,一份咸的加上梅菜和淡鹽,一份甜的放上白糖芝麻和干桂圓,。就連習慣了在除夕夜里四處亂跑,、不愛吃飯的小孩也會眼巴巴地望著這道菜,非得等老人夾上一筷子放進嘴里,,才心滿意足地離去,。
西藏林芝——新聞學院·次仁曲吉
藏歷新年大年初一的一早,家庭主婦已經(jīng)煮好了放有紅糖,、碎奶渣,、糌粑的“觀顛”(青稞酒的一種)。首先,,供燈祭祀神靈后,,全家人先共飲新年第一杯酥油茶。接著,,晚輩向長輩敬“切瑪”并獻上哈達,。之后,大家一起喝“觀顛”,,吃傳統(tǒng)藏式點心“卡塞”——“卡塞”是一種酥油制的裹了砂糖的餅干,,分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形狀,。就這樣,藏族人在酥油茶的甘醇,、青稞酒的清冽和“卡塞”的甜蜜之中迎來了新的一年,。
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溫暖的廚房,、一張明亮的餐桌,、一盤盤佳肴……春節(jié)將至,愿一年的疲憊能隨油鹽米醋一起溶解,愿深藏的記憶能被激動的味蕾再次喚醒,。那些家鄉(xiāng)特有的春節(jié)美食,,早已成為我們揮之不去的思念。
自1月13日至2月17日,,清華映像欄目進入假期運行,,每周更新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