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來自于水利系、環(huán)境學院,、地學中心的11名研究生趕赴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簡稱“南京水科院”),,深入開展為期24天的就業(yè)實踐。對同學們來說,,這樣的就業(yè)實踐是“從工程中來,,到工程中去,面向實際,,做看得見,、摸得著的科研”。正如2014年參加過水利系赴南京水科院就業(yè)實踐的趙超同學所說的:“學校的科學研究注重的是前瞻性,,而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的科研主要應用于實際工程中,進行工程論證或解決工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本次實踐支隊的支隊長,、水利系二年級碩士研究生李翠說:“為了讓同學們在這次實踐中可以完成更有針對性的研究,實踐采用‘一對一’的模式,,出發(fā)前由清華各參與單位的研究生團委根據(jù)個人提交的簡歷將同學們分配至南科院各研究所的不同課題組下,,協(xié)助他們完成相關任務。”
來自水利系的李杰同學在實踐期間協(xié)助完成了《河南省白龜山水庫工程質量評價報告》,,這是一份評價白龜山水庫建成運行若干年后水庫的安全狀況的專業(yè)報告,,而李杰負責樞紐區(qū)工程地質條件評價的內容。這是李杰第一次真正地面對業(yè)主,,在高質量要求下進行實際工程質量分析工作,。他用一副對聯(lián)總結本次實踐:“應天府,三周行,,長實踐知識,,開工程眼界。南科院,,清華園,,促學術交流,結水利英才,。”
成立于1935年的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簡稱“南京水科院”),,是我國最早成立的綜合性水利科學研究機構,目前主要從事基礎理論,、應用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開發(fā),,承擔水利、交通,、能源等領域中具有前瞻性,、基礎性和關鍵性的科學研究任務,。南京水科院和清華有著很深的淵源,這里的重大科研項目和管理崗位一直都有清華人的身影,。2010年,,清華大學水利系與南京水科院共建學生實踐基地,此后每年暑假都會有水利系等院系組隊開展實踐活動,。
在看過南京水科院鐵心橋實驗基地的巨大模型之后,,水利系研究生張健選擇了到這里就業(yè)。他感慨道:“南京水科院在中國水利史上取得的那些耀眼成就的背后,,必然是無數(shù)個廢寢忘食的難眠之夜,,無數(shù)個細節(jié)的糾正與調整??催^了也感受過了,,我們再一次地體會到了自己的不足與稚嫩,將來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這樣的實踐幫助同學們深入地了解水利科研單位的工作性質和環(huán)境,,引導更多的畢業(yè)生去重要科研單位就業(yè),也將清華和南京水科院兩家單位的淵源用這種方式更好地延續(x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