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油條逐漸浮到油鍋表面,艾文英動作輕盈地拿筷子把油條往邊上一捋,等再撈出來的時候,油條直溜溜、脆生生,泛著金黃的光澤……這是艾文英為參加第二屆全國高校烹飪大賽跟老師傅學的新手藝。2013年7月,艾文英和來自荷園餐廳的楊曉東、來自南樓餐廳的邊福樂共同組成了清華飲食中心代表隊,在這次比賽中贏得了團體金獎,她制作的面點給評委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獲得了個人金獎。而這一年,恰好是她來到清華食堂工作30年。
艾文英笑著回憶起當時來清華考廚師的往事:“當時考清華的廚師要考語文和數(shù)學。我覺得是因為畢竟在清華,廚師的文化素質(zhì)也得過關(guān)吧。”來到學校后,她被分配到一個30人的小組,主要學習主食的制作,“當時學的很多東西到現(xiàn)在還是很實用。”半年的學習之后,通過畢業(yè)考試的艾文英和同事們被分配到了各個食堂,從那時就沒有離開清華飲食中心一線工作的崗位。
在工作中,艾文英刻苦鉆研面點方面的技術(shù),虛心向老一輩面點師傅請教,她做的小籠包、油條、肉餅等品種多次在飲食中心實操考核中獲得第一名;平時,她也和同事們一起進行防火、衛(wèi)生、防疫、營養(yǎng)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學習。現(xiàn)在,她主要在聽濤園餐廳負責主食品種的制作和水餃的煮制售賣,一到夏天,煮餃子的蒸汽熏到她的胳膊上,沒有幾天就會起滿痱子,但她從無怨言。聽濤園餐廳已連續(xù)多年成為清華制作年夜飯的餐廳,艾文英除夕夜的時候也會與在校過年的同學們共度佳節(jié),為同學們煮制大年夜的餃子。
在參加比賽獲獎之后,艾文英并不看重自己的個人獎,她說:“食堂的包子和油條跟比賽時候做的差不多,我參加比賽就是代表大伙兒,代表清華。”現(xiàn)在又是炎熱的夏天,請記得到聽濤園吃餃子的時候,或者到別的食堂吃飯的時候,向艾文英和所有辛苦的食堂師傅們道一聲:“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