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是世界范圍內女性發(fā)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高居女性癌癥殺手的榜首,,而侵襲和轉移是惡性腫瘤最本質的特性,,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深入了解腫瘤侵襲和轉移的相關因素和分子細胞機理,,對腫瘤的治療和診斷監(jiān)測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是當今研究的熱點。
2013年12月23日,,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生命與健康學部生物醫(yī)藥研究中心,,深圳市基因與抗體治療重點實驗室和健康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籌)黃來強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fā)表了題為《甲羥戊酸途徑和Hippo通路交互作用通過YAP蛋白調控RHAMM基因轉錄而控制乳腺癌細胞轉移》的研究論文,揭示了乳腺癌轉移調控和治療的新機制,。黃來強教授指導的2010級博士生王中原,、2013級博士生吳彥萍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黃來強為通訊作者,。
透明質酸介導的細胞運動受體(RHAMM)是一個重要的癌基因,,其表達水平與惡性腫瘤的生成、浸潤,、侵襲和轉移密切關聯(lián),,但是RHAMM的表達調控的機制尚不清楚。通過抑制合成膽固醇的甲羥戊酸代謝途徑來降血脂的他汀類藥物,,近年來顯示具有抗癌作用,,然而其抑癌作用機制還不明了。Hippo信號通路在生長發(fā)育和腫瘤中具有重要功能,,然而對其下游靶標知之甚少,,對該信號通路和甲羥戊酸代謝途徑、RHAMM在腫瘤轉移中的相互關聯(lián)作用及機制的了解仍屬空白。
黃來強教授領導的研究組首次揭示了甲羥戊酸代謝途徑與Hippo信號通路相互作用,,調節(jié)轉錄共激活因子YAP的活性,,YAP-TEAD控制RHAMM的轉錄,進而調控乳腺癌細胞的遷移和侵襲,;同時辛伐他汀可通過這一通路靶向YAP介導的RHAMM轉錄來抑制乳腺癌細胞遷移和侵襲,;這就發(fā)現(xiàn)了調控RHAMM表達,以及癌癥轉移新的信號通路和分子細胞機制,,鑒定了RHAMM是甲羥戊酸/Hippo通路的一個下游效應因子,、YAP/TEAD轉錄的靶基因和他汀類藥物抑制的下游靶基因,并揭示了他汀類藥物發(fā)揮抗癌功效的新模式和機制,。從而為乳腺癌的治療提供了新的靶點和啟示,,為他汀類藥物在癌癥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對腫瘤生物學和治療藥物研究開發(fā)具有重要意義,。
黃來強教授團隊這一研究成果,,受到《科學》雜志的關注,入選《科學》雜志子刊《科學·信號傳導》(Science Signaling) 的編輯部選擇 (Editors’ Choice),。編輯以“他汀類藥物抑制轉錄激活因子YAP”(Statins Inhibit YAP)為題撰文予以研究亮點報道推介,,稱“他汀類藥物能阻斷YAP介導的RHAMM轉錄的激活,因而可能應用于乳腺癌病人的治療”,,高度肯定了該項研究成果的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