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wǎng)4月28日電(學生記者 司馬昊 安妮 李昂)清華大學建校114周年之際,,遍布大江南北,、扎根各行各業(yè)的校友們攜家人親友,回到了曾經(jīng)求學多年的清華園,。他們在國旗下重溫在校時報效祖國的初心,,走入教學樓回憶往昔學習生活,漫步于荷塘畔欣賞校園春景,。他們立志,,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奉獻自己的力量,。
牟海磊: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牟海磊回到母校
2004級水利水電工程系校友牟海磊,帶著同樣畢業(yè)于清華的妻子以及他們的孩子回到母校,。他記得,,在研究生畢業(yè)時,學校號召他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當時中國的水電行業(yè)項目很多,,迫切需要年輕人才的加入。于是,,他毅然響應了國家的號召,,到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從事一線的水利工作。他參與的第一個項目是金沙江下游的向家壩水電站,,在建成之后成為了世界第十一大水電站,。牟海磊說:“能把在清華學到的知識投入到工作中去,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我覺得很有意義,。”此后,,牟海磊前往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等國家從事國際水電投資,積極踐行中國水電走出去,。
當問及清華對他最大的影響時,,他認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時刻引導著他以不懈奮斗的態(tài)度和寬廣的胸襟去面對問題,。而清華強調(diào)的“個人的成長要與祖國的發(fā)展緊密結(jié)合”則激勵著他勇于承擔自己的職責,,為國家和社會作出貢獻。
在畢業(yè)十多年的時間里,,牟海磊一直牽掛著母校,,每年都會抽空回學校看一看,,并且曾經(jīng)作為學生代表參加了建校百年的畢業(yè)生大會活動,。每次回來,他都欣喜于校園環(huán)境的變化,,學校的服務工作也讓他感到十分親切。這一抹“清華紫”,,是他腦海中永不褪色的母校印記,。
王天雨:為家鄉(xiāng)的教育事業(yè)出一份力

王天雨帶著孩子回到母校
王天雨是五道口金融學院2015級博士校友,。畢業(yè)后,,她選擇回到家鄉(xiāng),成為河南大學的一名教師,。
多年來在清華受到的良好教育,,讓王天雨逐步堅定了心中的目標——回到教育資源較為匱乏的家鄉(xiāng),將清華精神和在校園中的所知所學,,撒播在祖國教育的沃土上,。培養(yǎng)學生成才,成為了她最大的心愿,,“即使只能影響一小部分甚至幾個人,,我也覺得這是自己價值的體現(xiàn)?!?/p>
談及學校生活,,讓王天雨感受深刻的除了豐富的學術(shù)活動和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還有“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對自己的影響,。她認為,清華教給她最重要的一課是堅韌不拔的品質(zhì)和為國奉獻的精神,?!扒迦A人的‘光環(huán)’并不在于光鮮亮麗的工作,而在于愿意扎根于基層的家國情懷,?!彼f道。
王天雨很喜歡清華原創(chuàng)話劇《馬蘭花開》,,一有機會就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學生和孩子聽,。她希望,,以鄧稼先為代表的清華人的報國精神能夠代代傳承下去,讓更多的“馬蘭花”開遍祖國大地,。
編輯:楊雪文 劉芳芳
審核:呂婷 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