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wǎng)5月10日電 5月7日下午,清華大學通識課程評價體系研討會在線上舉行。通識課程專家組成員吳霞、夏瑩、周慶安、張偉特、鐘笑寒、何建宇、劉晗、蒙克、李睦、金納、杜鵬飛、林葉青、肖薇、馮鵬、李鐵夫,通識榮譽課程教師代表邵玥等18人參會。會議邀請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陸一做題為“清華通識核心課程教學質量測量、診斷與支持”的報告。教務處副處長楊帆主持會議。

會議線上合影
陸一提出,在“通識教育的目標如何通過課程落到實處”已成為共同挑戰(zhàn)的背景下,關切課程質量與學習效果,不僅標志著中國大學通識教育改革進入2.0階段,也能為全面提高本科課程質量提供經(jīng)驗。基于對綜合性大學通識核心課程建設思路和當前高校共同問題的梳理,陸一對用于課程教學質量診斷評估的“高能課測評系統(tǒng)”進行了介紹。該系統(tǒng)以“測量”“診斷”“支持”為關鍵詞,強調以學習為中心,注重測量學習收獲,提倡師生共同承擔責任,為教師自我診斷、分析、驗證及管理部門綜合把握提供支持,在教學評估中更具專業(yè)性。此外,陸一還分享了測評系統(tǒng)的原理、指標體系和實踐優(yōu)化,并根據(jù)階段性結論提出建議。
與會專家就通識課程評價體系構建、通識課程評價影響因素、通識教育共同體建設等方面展開了深入交流。依據(jù)課程特點,各課組專家提出了相應的建設思路和評價維度,建議依托本科教學“提質減量”的整體改革使通識課程質量真正有效提升。
優(yōu)化教育評價體系、推進優(yōu)質課程體系是學校第26次教育工作討論會的重點研討內容之一。教務處將組織專家及一線教師廣泛研討通識課程評價體系,進一步加強課程質量建設,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本科生通識課程體系,把“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體系落實落地。
供稿:教務處
編輯:李華山
審核:劉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