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盛會勝利閉幕,一派春意蓬勃喜人,。
2022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回顧過去一年,共話“雙減負”,、暢談“雙一流”,、獻策技能人才培養(yǎng)……“教育好聲音”接連傳來,飽含振奮與期冀,。
中小學生負擔減輕了,、身心更舒展;高校學子勤學有所成,、擔當有所獲,;教師們爭做“大先生”、培育棟梁材……撲面而來的,,是“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期待和信心,,是更朗潤,、更歡悅、更昂揚的精氣神,!
這個春天開出的花,,根須在上一個播種季深深扎下。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高度審視教育事業(yè),、思考教育方向,一次次周密部署,,一番番諄諄囑托——
在全國兩會會場,,聽取教育界委員意見建議,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充滿關切,;在清華大學校園,,與師生親切座談,為高校建設,、人才培養(yǎng)擘畫藍圖,;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勉勵青年“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在給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代表的回信中,,叮囑教師們“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在一次次重要批示指示中,,為職業(yè)教育,、義務教育“雙減負”、“雙一流”建設等指明方向……
政策舉措,,迅即跟上,;全體師生,奮楫篤行,。中國教育抓住新機遇,,邁開新步伐。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補短板”到“強素質”,,“高質量”成為教育發(fā)展主要目標和衡量標準。
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育關注,、大政方針的教育印記,、廣大師生的教育親歷,構成了2021教育事業(yè)的年度記憶,。
為了將這份溫暖記憶化作繼續(xù)前行的澎湃動力,,本報報道組集結出發(fā),走進一個個校園,、一戶戶家庭,,走訪數(shù)十位師生,、家長,采擷他們的故事與心聲,,共同重溫共和國教育史上的2021年——
這個火熱的章節(jié),,這圈閃亮的年輪!
上篇
政策發(fā)力:以高質量教育,,服務“國之大者”
要從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全局的高度,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體現(xiàn)到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建設各方面,培根鑄魂,、啟智潤心,。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
2021年3月6日下午,,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聯(lián)組會,。當史家教育集團總校長王歡委員面對習近平總書記期許的目光,,道出對“校外培訓機構亂象”等問題的憂慮時,并不曾想到,,一場牽動千家萬戶的基礎教育大變革,,即將如春雷般響徹大地!
一個多月后,,教育部就加強義務教育學校作業(yè)管理印發(fā)通知,;7月,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雙減”工作正式啟動,。
政策舉措,急管繁弦——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jiān)管司”成立,;19個部門組成“雙減”工作專門協(xié)調機制,;30多個配套文件密集出臺,;依法查處一大批隱形變異培訓行為……
各地貫徹,緊緊跟上——
北京實現(xiàn)資金,、學生,、教師、課程,、機構“五個管起來”,,各類培訓機構壓減比例達60%;上海建立培訓機構“黑白名單”制度,,開展培訓行為精準引導,;成都著力提升校內(nèi)托管質量,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覆蓋率達100%……
王歡的工作生活,,也迅速圍繞著“雙減”展開,。她欣喜地看到,“雙減”政策家校認可,、學生歡迎,,落實力度之大超乎預期。
原因何在,?因為“雙減”讓“理想的教育”有了扎根土壤,!
“教育即成長,重在給予學生‘成’的力量,、尊重學生‘長’的過程,。這正是‘雙減’的根本指向?!蓖鯕g認為,。
短短半年多,“雙減”成效彰顯,。教育部數(shù)據(jù)顯示:當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壓減率92%;校內(nèi)普遍實現(xiàn)課后服務“5+2”全覆蓋,;85%的家長對學校課后服務表示滿意,,90%以上學生表示學業(yè)負擔有所減輕……
負擔減下來,素質增上去,。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落實為生動的教育實踐,,關于健康、美與創(chuàng)造的體驗,,汩汩浸潤著孩子們的心田,。
“雙減”背后,推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均衡化的努力未曾停歇。
2021年秋季學期,,北京景山學校正高級教師周群以首批輪崗教師身份走進了前門外國語學校,。從此,抓教學,、帶徒弟,、開發(fā)新課程,忙得不亦樂乎,,還寫下了十幾萬字的“輪崗日記”,。
推動教育系統(tǒng)干部教師交流輪崗,這是北京縮小區(qū)域,、城鄉(xiāng),、校際教育水平差距的重要舉措。
浙江,、江蘇,、寧夏……各地紛紛行動,。優(yōu)質師資的流動,,帶來了先進理念與專業(yè)素養(yǎng),也拓展了平臺和資源,,孩子們的成長空間和心靈之門隨之打開,。
2021年,歷時9年的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評估認定工作畫上圓滿句號,。從基本普及到全面普及,,從基本均衡到優(yōu)質均衡,從要求“教育機會平等”到“追求有質量的教育公平”,,一條不斷跨越的路徑清晰凸顯,。
義務教育夯基筑礎,高等教育全力登峰,。
“雙一流”建設展開了新的“施工圖”——
2021年3月,,“雙一流”建設成效評價辦法出臺;同年年底,,《關于深入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若干意見》審議通過,;2022年年初,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正式公布……
在高等教育領域專家看來,,“首輪‘雙一流’建設成效明顯,,當前新一輪建設,必須在全球范圍內(nèi)尋找坐標系,,探索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
更加突出重點、聚焦難點,更注重內(nèi)涵建設,、特色建設和高質量建設——循此思路,,切實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時代考題。
小衛(wèi)星班,、智能機器人班,、永坦班、善義班……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多個由院士領銜或擔任班主任的特色班陸續(xù)設立,,目的高度一致: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chuàng)新思維,、攻堅能力的未來領軍人才。
談起學習感受,,學生們頗為興奮: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攀登更高峰”。
“以往為提高一分兩分成績,,浪費了太多精力?,F(xiàn)在,我們更注重打牢基礎,,也有更多時間自主探索,,終于能安心做感興趣的事了!”小衛(wèi)星班學生劉再華說,。
既要做強長板筑“高地”,,也要補足短板填“洼地”。
2021年3月的那個下午,,在蘭州大學校長嚴純?nèi)A記憶里時常重現(xiàn),。
“近幾年,中西部高等教育取得了明顯進步,,但與東部相比,,依然存在較大差距,且有進一步拉大的可能,?!痹谌珖f(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聯(lián)組會上,,他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
“我們應該通過提升中西部教育水平來促進中西部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通過解決教育不平衡帶動解決其他方面的不平衡,?!笨倳浀脑捳Z,讓他心中頓時敞亮。
6個月后,,《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正式印發(fā),;12月,教育部宣布將實施“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堅行動”,。
甘霖如期而至,!嚴純?nèi)A激動且振奮。他表示,,機遇當前,,西部高校要練好內(nèi)功、積極作為,。
“讓我們信心滿滿的是,,在‘昆侖計劃’‘對口支援計劃’等國家導向性政策保障下,西部高校師資隊伍結構正在不斷優(yōu)化,?!毙陆髮W副校長王占仁期待著:西部教育整體水平全面提升,培養(yǎng)并留住更多高素質人才,。
2021年的春光,,也催生了職業(yè)教育的灼灼繁花、累累碩果,。
職業(yè)教育是一種類型教育,,絕不低人一等,!這樣的理念,,正在向制造強國、技能強國挺進的長路上生根,。然而,,疑慮依然存在。如何提升職業(yè)教育質量,、打通職教發(fā)展“斷頭路”,,成為“十四五”開局之年教育改革的熱點問題。
2021年4月,,全國職業(yè)教育大會在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前夕作出重要指示。其后,,中辦,、國辦印發(fā)《關于推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意見》。
真招實策頻頻推出,。提質培優(yōu),、增值賦能的發(fā)展快車道,豁然開啟了!
中小學開展職業(yè)啟蒙教育蔚然興起,,很多職業(yè)院校紛紛提供場所,、開設課程;職業(yè)教育產(chǎn)教融合發(fā)展的環(huán)境和政策不斷優(yōu)化,,呈現(xiàn)政府重視,、學校主動、企業(yè)積極的校企合作新生態(tài)……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職教高考新氣象,。
沈駿杰怎么也沒想到,會和初中同學考上了同一所大學,。
中考模擬考時,,沈駿杰只考了240分,進入杭州市旅游職業(yè)學校學會計,,而那位同學考上了當?shù)匾凰鶅?yōu)質高中,。三年后,兩人都考進了本科院校寧波財經(jīng)學院,。
在中職學生中,,這樣的故事會越來越多。
2021年,,職業(yè)教育法修訂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推動本科層次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第一個專項文件出臺。從2022年起,,山東,、河南兩省數(shù)萬名中職生有望通過職教高考就讀本科。按照考試招生辦法,,職業(yè)技能測試成績所占權重不低于50%,。
變化遠不止于此。
這一年,,我國第四批高考綜合改革正式啟動,。至此,全國已有21個?。▍^(qū),、市)啟動了高考綜合改革。
這一年,,藝體考試招生迎來重大改革:擴大省考國考范圍,,改變“重專業(yè)輕文化”傾向,保證招考公平公正,。
這一年,,“交叉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新一輪本科審核評估堅決“破五唯”,積極探索評估分類,。
這一年,,新中國首部《教育督導問責辦法》開始實施,從四方面對教育督導問責作出制度設計,。
這一年,,我國首部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式通過,使家庭教育從“家事”上升為“國事”……
種種變化交織輝映,,給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部長呂立杰帶來“深層,、有力、立體化”的感受,。
“經(jīng)過‘十三五’時期的發(fā)展,,中國教育的公平和質量提升很大,教育面貌發(fā)生格局性變化,,基本實現(xiàn)了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目標,。‘十四五’時期開局起步的第一年至關重要,?!眳瘟⒔苎哉Z振奮,“事實證明,,這一步,,我們走對了、走穩(wěn)了,、走出效果了,!”
●記者手記:
“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對高等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yōu)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021年4月,,面對清華大學師生,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殷切,。
此時的中國,,正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新征程。發(fā)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chuàng)新是第一動力。這樣的時代呼聲,,要求我們必須辦好世界最大規(guī)模的教育,、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國家有所呼,教育有所應,。這一年,,多項重大教育政策先后實施,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立柱架梁,。一些長期制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得到了有效破解。
牢記“國之大者”,,服務發(fā)展需求,。這一年,教育界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guī)律,,增強育人擔當,堅持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guī)律上辦教育。
“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這一年,,教育辦學特色更加鮮明。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以“十四五”期間國家戰(zhàn)略急需領域作為指引,,加大基礎學科,、理工農(nóng)醫(yī)和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布局。
群眾急難愁盼,,是教育必須“破”的題,。這一年,“好學區(qū)”不再是束縛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銅墻鐵壁”,;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直指部分“公參民”學校掐尖招生,、畸形“擇校熱”;幼兒園將更普惠便利,,縣中學“塌方”有望得到遏制……
不管是推動“雙減”,,還是高考改革,今天教育改革的最終落腳點,,都是要發(fā)現(xiàn)“分數(shù)背后的人”,,都是為了真正實現(xiàn)期盼已久的素質教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活力和特性,教育的使命就是發(fā)現(xiàn)他們,、尊重他們,,讓他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而一個有理想、有擔當,、有才干的人,,不論從事何種行業(yè)、不管平凡抑或卓越,,都是黨,、國家和時代所需要的人!
中篇
教師心聲:我們立德樹人,,爭做大先生
做好老師,,就要執(zhí)著于教書育人,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就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2021年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xié)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yī)藥衛(wèi)生界,、教育界委員時強調
“雨水”剛過,冰消雪融,。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大氣科學學院教授黃建平快步走進辦公室??次墨I,、想問題、批論文……從2003年被導師丑紀范院士一封長達6頁的信“喊話回國”起,,他一刻也不敢懈怠,,總是每天清晨5點起床,日程表擠得滿滿當當,。
“要時時刻刻想著為國家培養(yǎng)一流人才,,進步慢了都會覺得是退步”,他說,。
薪火相傳,。如今,身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蘭州大學“大氣科學教師團隊”領頭人的他,,期待也能像自己的老師一樣培養(yǎng)出一批有理想、有追求,、有朝氣的年輕人,。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
2021年,黨和國家對人民教師愛深責切,。從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文件出臺到教師法修訂,,從評選“最美教師”到表彰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教師的成長與待遇,,有了更加堅實的保障,;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得到更為充分的彰揚,。
“初到學校,,我就入選了學校卓越人才計劃,享受特聘教授崗位待遇,。這讓我有更多時間精力投身教學科研,。”杭州師范大學教師隋新兵說,,沒有了后顧之憂,,自己的2021年就是一個主題:“擼起袖子加油干!”
當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chuàng)新高地的號角頻吹,,教師該如何擔當作為?
“教師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促進學生成長為全面發(fā)展的人”“要研究真問題,,著眼世界學術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致力于解決實際問題,,善于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理論”……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的諄諄囑托,,在全國1840多萬名教師心中刻下一個共同的追求——爭做大先生、成為大先生,!
新時代的大先生,,胸懷國家民族的大格局,為莘莘學子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隋森芳,已經(jīng)光榮在黨55年,。在他看來,,成為大先生就是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希望在有生之年,,為我國生命科學發(fā)展多作貢獻,培養(yǎng)出更多比自己優(yōu)秀的學生”,,他言辭懇切,。
開展公益活動200余場,提供近視防控與眼保健服務10萬余人次,,帶動本專業(yè)80%的學生參與……作為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負責人,,過去一年,天津職業(yè)大學眼視光工程學院院長王海英忙碌且充實:“怎么才能讓學生扎根祖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讓他們到群眾中去,親眼看,、親耳聽,、親手服務。而教師必須和他們在一起,?!?/p>
2021年,恰逢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五周年,?!皬V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指示,,激勵著這支隊伍砥礪前行,。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2021年最美高校輔導員”項淑芳最愛對學生講“馬蘭”——那是綻放在戈壁深處的熱烈生命,,是“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理想信念。在她的引領下,90多名學生攜筆從戎,,586名學生投身國防軍工,、西部邊疆等祖國最需要的領域和地方,。
“伏案備課400分鐘,,只為課上45分鐘”的天津師范大學思政課教師王雪超,“選課需要秒殺”的復旦大學思政課教師杜艷華……越來越多的教師以理想信念為旗幟,,擎旗領青年,、鑄魂育新人。
“理想信念是大先生的靈魂,。新時代,,我們怎樣成為大先生?首要一點:心中常燃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生命之火,!”“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名譽校長于漪感慨。
新時代的大先生,,秉持愛生如子的大情懷,,用愛與尊重塑造學生心靈,滌蕩后人靈魂,。
秋風起時,,給全校468名學生每人一杯“秋天的奶茶”,是云南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張桂梅表達愛的方式,。黨的百年華誕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為她頒授“七一勛章”,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黨內(nèi)最高榮譽,。那貼滿止痛膏藥的雙手,,那目光堅毅卻時常為學生滿含熱淚的雙眼,給人留下了難忘印象,。
10年,,累計行程3萬多公里的家訪路,是重慶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長李龍梅的“愛之路”,?!懊恳粋€孩子都是天使?!崩铨埫忿k公室墻上掛著這樣一幅字,。她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學生,給視障孩子送去光明和溫暖,。2021年,,她與其他9名教師一起被評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2021年,,還有兩位人民教師的名字,,與“時代楷模”稱號緊緊相連,。
百米沖刺,,縱身一躍,用生命托舉落水兒童——重慶市大渡口區(qū)育才小學教師王紅旭把生命的“最后一課”留在了滔滔江水中,。
為什么如此義無反顧,?
“作為教師,沒辦法在聽到孩子呼救,、看到孩子掙扎時無動于衷,。”熟人說,,這一跳,,是王紅旭愛生如子的本能。
“情感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學會愛,。”上海市黃浦區(qū)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是學生們的“云朵媽媽”,。在清晨的校園,,你能看到她幫孩子們系好紅領巾、撫平衣領,;在畢業(yè)紀念冊上,,你能讀到她對學生“愛的寄語”;在她的微信朋友圈,,滿是孩子們上課時專注的目光,、吃飯后沾著飯粒的小笑臉……
仁愛之師成就大愛。他們言傳身教,,賦予學生改變命運的力量,,更在他們心中埋下幸福的種子。
新時代的大先生,,謹守學高身正的大追求,,潛心治學、開拓創(chuàng)新,,不斷向教育教學的真問題發(fā)起挑戰(zhàn),。
剛剛過去的寒假,清華大學成像與智能技術實驗室一直彌漫著咖啡香,。這里曾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清華大學時的一站,。如今,,牢記總書記殷切囑托,實驗室成員們每周工作不停歇,,甚至春節(jié)不回家,、不舍得休假。
“大先生不僅要心懷‘國之大者’,,還要有精湛本領,,真正把教育規(guī)律貫穿到每堂課中去,灌注到每個學生生命里,?!鼻迦A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說,。
“我希望團隊青年主動研究‘圖諾問題’——圖靈獎和諾貝爾獎級別的問題?!敝袊こ淘涸菏?、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院長戴瓊海說。
2021年,,“自我增壓”成為很多中小學教師的年度主題詞,。山東濰坊坊子區(qū)實驗小學校長劉劍鋒興奮地告訴記者,新的教育使命催生了改革創(chuàng)新的“金點子”,,老師們開始主動探索,、積極求變?!白穯柵鲎?、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爭得面紅耳赤,、辯得燒腦入心……”每周的通氣交流會很快活躍起來,粗放的“撒味精”式交流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壯骨”式的精準培訓,。
2021年,在線技術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老師一躍成為“UP”主,。從九旬高齡的物理學家張禮到新聞學泰斗方漢奇,再到當代文學教授洪子誠,,每一次“大先生”們亮相直播都會引發(fā)點贊如潮,。
榜樣在前,年輕教師也紛紛矢志創(chuàng)新,,提升本領,。
蔡丹君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熱衷于普及古典文學,“有些同學在課堂上不敢發(fā)言,,但在網(wǎng)絡上,,他們會在我的視頻下催更,會在私信里大膽提問,。知道他們心里有哪些困惑,,才能有效地‘傳道授業(yè)解惑’?!?/p>
“一流的教師創(chuàng)造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培養(yǎng)一流的人才。教師要做教育理想的追求者,、終身學習的先行者,、教育改革的參與者、優(yōu)秀人才的培養(yǎng)者,,深度把握教育教學規(guī)律,,方能回歸本位,做一個出色的大先生,?!敝袊逃龑W會副秘書長高書國如是說。
●記者手記: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zhàn)略高度,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廣大教師倍感振奮、勇毅前行,。
傾聽繽紛美好的師者故事,,我們一次次感動著,也更加堅信——好老師,,是有著相同氣質,、相同磁場的一群人。
他們忙碌,?!?+2”“白+黑”,有事隨叫隨到,,他們是“浸”在學生中的“貼心人”,;“講臺—食堂—家”三點一線,,全年無休,他們是前行途中的“引路人”,。
他們可愛,。哪怕有著幾十歲的年齡差,也會和學生一起追電視劇《功勛》,、一起為澎湃激蕩的大時代落淚,;哪怕家中事務繁雜,也會在開學前為全班手寫賀卡,,再和巧克力一起封好,,為孩子們送上甜蜜的驚喜。
他們堅定,。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無私奉獻,只因熱愛教育事業(yè),,堅守育人初心,。
正是千百萬這樣的好老師,撐開了青年成長的晴空,,托起了民族未來的希望!
征程漫漫,,無有窮期,。今天,面對“造就高素質專業(yè)化創(chuàng)新型教師隊伍”的時代呼聲,,我們的教師隊伍仍有不足之處——一些基層學校,,尤其是山區(qū)、邊區(qū)村小和教學點面臨人員老化,、新人流失,、補充不易等難題;仍有一些不必要的考核,、檢查,、驗收占據(jù)大量精力、束縛教師手腳,;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而不少教師的專業(yè)化水平尚不匹配……
讓我們在為好老師點贊的同時,進一步精準施策,、補齊短板,、加強建設,讓更多的大先生競相涌現(xiàn),,讓真正的“好老師”遍布校園,!
下篇
學生足跡:我們篤行不怠,,奮斗寫青春
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讓青春在為祖國,、為民族,、為人民、為人類的不懈奮斗中綻放絢麗之花,。
——2021年4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
2021年,在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來自中國寧波鎮(zhèn)海中學的虞皓翔擔任國家隊隊長,,為祖國贏得金牌。
這位“但求以所學報國”的中學生,,既能埋頭鉆研,,也心系書齋之外——臺風過后,他主動請纓,、奮戰(zhàn)通宵,,幫學校機房恢復了重要數(shù)據(jù);疫情期間,,他為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編寫戶籍管理整合系統(tǒng),,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虞皓翔只是中國近3億在校學生的一個縮影;在萬千個虞皓翔身上,,我們看到了青春最美的底色——勤學,、愛國、奉獻,。
書山有路,,勤學為徑。悠悠古訓,,仍然經(jīng)得起時代檢驗,!
在2021年“最美大學生”發(fā)布儀式上,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yè)2019級??粕簶s浩榜上有名,。
他伸出雙手,指甲已嚴重變形,,那是長時間裸手操作造成的,。為了提高專業(yè)技能,,他常年辛勤練習,反復敲,、挫,、鋸、焊,,一坐就是10多個小時,。
一次次從零開始、從不言棄,,因為他懂得——“人生如賽場,,場外的付出決定了你能到達的高度”。
鉆研已知,,更探求未知,。
一次實驗中,蘭州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碩士生周錦宇發(fā)現(xiàn),,具有高對稱性晶體結構的稀土材料居然發(fā)光了,。理論上看,這絕不可能,!
怎么辦,?歷經(jīng)數(shù)月反復研究論證,周錦宇終于弄清了其中機理,,接連在SCI一區(qū)期刊發(fā)表4篇論文,,學術新星冉冉升起。
創(chuàng)新的火花一經(jīng)點燃,,便勢可燎原。
人工智能和甲骨文,,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詞,,卻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學生白鈺卓手中“跨界對接”。由此,,她對自然語言處理的興趣一發(fā)不可收,,孜孜探索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話方式。
致力于跨界研究的,,還有北京理工大學徐特立化學班學生李丹薇,。“很慶幸入選強基班,!能接觸到不同領域的老師,、尋找自己喜歡的方向,提前進入課題組,?!彼x擇了一個關于有機小分子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組,,收獲頗豐。
這一年,,很多學子像梁榮浩一樣踔厲奮發(fā)——沐浴在職業(yè)教育的春光中,,以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矢志追尋,;
這一年,,很多學子像周錦宇一樣敢于突破——伴隨科教融合的深化,于問題中尋求創(chuàng)新,,于實踐中成就自我,;
這一年,很多學子像白鈺卓一樣“跨界”“破圈”——在新工科,、新醫(yī)科,、新農(nóng)科、新文科的交融互通中,,讓思維變革,、靈感頓現(xiàn);
這一年,,很多學子像李丹薇一樣不懈探索——受益于強基計劃,、本碩博貫通、書院培養(yǎng)模式,,在“通”與“?!钡挠袡C結合中開拓前路……
他們用火熱青春,寫下風雨兼程,;用勤勉求索,,成就乘風揚帆。
施展身手,,愛國為要,。青春熱血,始終為國為民而澎湃,!
“穿戴鋼盔和戰(zhàn)斗攜行具不少于8小時,;上下午實彈射擊結束后及午休期間,進行5斤重吊磚塊負重據(jù)槍訓練……”
這是一份新入伍大學生的訓練清單,。為了備戰(zhàn)“國際軍事比賽-2019”,,來自西南石油大學的劉宸每日都堅持完成訓練。2021年,,返校復學后的他擔任學校武裝部教導隊教員,。“每當看到自己皸裂的皮膚,、變形的手指,,都會想到當年的考驗,。”他說,,這才是青春應有的樣子,!
和劉宸一樣,每年,,一群群青年學生攜筆從戎,,在軍營書寫最美青春。
“走,,到基層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2021年下半年,,20個不同年代熱血青年或青年群體的事跡接連登上光明日報頭版頭條?!皧^斗青春,,無悔抉擇”,是他們不負韶華的誓言,;“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xiāng)”,是他們飽含熱愛的行動,!
他們身上,,有“選定了就一直愛”的自我砥礪,更有“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薪火傳承——自2000年至今,,河北保定學院畢業(yè)生中已有202人從河北奔赴西部,,絕大部分扎根邊疆教壇;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qū)2021屆畢業(yè)生中,,有238人到西部基層就業(yè)……
在他們眼前,,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在他們心里,好兒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奮斗無悔,!
更多青春的心靈被打動。一封封大學生來信“飛”到光明日報版面上,,深情抒發(fā)內(nèi)心感受,。
“我不禁陷入沉思:鐘鼓饌玉是我追求的目標嗎?什么才是我向往的人生,?答案已經(jīng)很明顯了,。到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把奮斗的火種播撒到祖國的每個角落,化荒蕪為繁盛,,變貧瘠為富裕,!”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生李夢辰提筆傾吐心聲。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西南民族大學“格?;ā毖芯可Ы虉F、“大山里的蒲公英”支教實踐團……來信中,,一個個大學生群體的名字熠熠生輝,。
2021年,來自2300多所高校的18萬余名應屆畢業(yè)生或在讀研究生報名西部計劃,,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遼闊邊疆。
鋤頭,、鏟子,、密封袋……這是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植物保護學院博士生葉辰做科研的“標配”。在導師朱有勇院士帶領下,,他習慣了“漫山遍野找林子,,蹲在半坡看土質,坐在老鄉(xiāng)炕頭上講技術”,。不斷積累中,,研究成果得到轉化推廣?!皩懺诖蟮厣系恼撐摹弊尷习傩崭涣丝诖?,也讓葉辰干事創(chuàng)業(yè)更有勁兒。
在基層一線,、偏遠村落,,無數(shù)像葉辰一樣的青年踐行誓言,讓鄉(xiāng)村振興的圖景徐徐鋪展,。
青春價值,,奉獻為大。只有融小我入大我,,才能閃耀奪目的光輝,!
“接下來,讓我們認識一位大姐姐——志愿者湯奇,。河南水災發(fā)生后,,她從江蘇出發(fā)馳援河南新鄉(xiāng),拄著拐杖幫扶受災群眾、配合隊友運送物資,,每天工作近10個小時,。”直播鏡頭前,,河南南陽實驗中學思政課教師姜夢啟發(fā)學生,,“她努力發(fā)出光和熱,我們又該如何讓生命更有意義,?”
這一幕,,是河南省2021年秋季開學“思政第一課”的一個片段。這年夏秋,,防汛救災成為很多省市面臨的“大考”,。救災一線,青春旗幟處處飄舞,,彰顯著臨危不懼的冷靜沉著,、義無反顧的青春擔當。
23歲的袁帽,,是西部計劃大學生志愿者,。四川瀘縣“9·16”地震發(fā)生后,她火速投入救災,,搬運物資,、熬夜值守,常常到凌晨三四點鐘才休息,?!澳転槔相l(xiāng)盡一份力,再苦再累都值,!”
2021年,,“相約北京”冰上項目測試活動啟動。作為國家速滑館志愿者,,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生邢源鑫全心投入,。“雖然看不到賽場盛況,,但能盡一份力,,也是寶貴體驗?!彼锌?。
北京冬奧會的1.8萬多名志愿者中,在校大學生是主要力量,。他們?nèi)缤简v的浪花,為盛會添續(xù)動力。
2021年11月25日下午,,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qū)發(fā)現(xiàn)外地新冠肺炎疫情關聯(lián)病例,;晚上8點,一份“物資互助需求表”便在朋友圈,、微信群廣泛轉發(fā),。
做表格的是兩位大一學生,他們想以此讓物資短缺的人得到及時援助,。表格雖小,,但溫情流動,直抵人心的力量迅速凝聚……
在祖國人民最需要的時刻,,總有這樣的“他們”挺身而出,,心懷“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迎難而上,、敢于擔當,!
青年們已經(jīng)亭亭如蓋,少年們正在萌芽抽枝,。
“雙減”之后,,中小學生有了更多自由時間。學自己所愛,,愛自己所學,,在明朗天空下策馬揚鞭、盡情馳騁——熱衷體育,,苦練單板滑雪,;廣泛涉獵,癡迷讀書,;做科學實驗,,研究智能機器人……
“做題家”少了,“科學迷”多了,;“小眼鏡”“小胖墩”少了,,小健將、“小駿馬”多了,。
80%,、79.5%的四、八年級學生科學學業(yè)表現(xiàn)達中等及以上,,86%的四年級學生對科學學習興趣高或較高,,近二成八年級學生期望長大后投身科研……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jiān)測數(shù)據(jù)背后,,是一張張勤奮好學的面龐。
“Z世代”的他們思維獨立,、敢于質疑——2021秋季學期,,沈陽市126中學7年級學生崔宸溪致信出版社,指出英語課本上的蜜蜂配圖配成了食蚜蠅,。出版社編輯為他點贊,,“我們確實弄錯了,將上報相關部門準備修改”,。
“Z世代”的他們醉心科研,、善于觀察——2021年7月,廣州初中生,、化石愛好者倪子杰在廣東懷集發(fā)現(xiàn)了一批恐龍足跡,。經(jīng)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恐龍研究團隊證實,這是該地區(qū)首次發(fā)現(xiàn)此類恐龍,,具有重要科研價值,。
“Z世代”的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2021中國詩詞大會上,少年組選手表現(xiàn)出眾,。孟維隆,、王恒屹兩位“10后”小選手以“月”為關鍵字,飛花令對決驚艷全場……
情趣高雅,,精神健朗,,書卷氣質,家國情懷,。學校教育正與家庭教育相得益彰,,構筑起一個以育人為中心的“新生態(tài)圈”。
立大志,,明大德,,擔大任,成大才,,時代新人在成長……
●記者手記:
青年,,是整個社會中最積極向上、最生意盎然的力量,。
2021年,,一位18歲青年的真摯話語“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響徹大江南北,,令國人為之動容,。這是青春的誓言,更是舍身的行動,!清澈的愛,,流淌在校園,、課堂、基層,、邊疆,,涌動在祖國需要的無數(shù)角落。
2021年畢業(yè)季,,畢業(yè)生數(shù)量再創(chuàng)新高,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xù),,就業(yè)環(huán)境愈加復雜,,青年們的去向更為人們所關注。然而,,我們看到——無論是就業(yè)還是創(chuàng)業(yè),,無論是坦途還是挫折,他們用辛勤的勞動,、用青春的豪邁,、用無畏的勇氣,丈量并鑿刻著未知的生活,!
青年,,是時代最靈敏的晴雨表。他們青春陽光,,中國就朝氣蓬勃,;他們銳不可當,中國就一往無前,;他們不懼挑戰(zhàn),,中國就自信堅強。
有今日陽光向上的少年,,才有明日積極有為的青年,。
2021年,“雙減”之后的孩子們從作業(yè)堆里解放出來,,有時間仰望星空,,有時間走進自然,有時間奇思妙想,,有時間釋放個性,,開始更加健朗、快樂而全面地成長,。
身心俱疲的教育不是大家所期待的,。今天,依然有一連串問號等待拉直:高質量的學校教育何時普及,?優(yōu)秀教師能否常駐課堂,?“多元評價”怎樣在中高考落實,,讓“唯分數(shù)”的羈絆徹底解除?
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國教育的育人模式正在重構、良好生態(tài)正在重建,,從容,、溫暖、有趣的教育正在生長,,這就是希望,。
兒童有兒童的樣子,青年有青年的樣子,。他們眼里有光芒,,腳下有方向,心中有力量,,我們的社會,、國家和民族,就更加春山可望,,更加未來可期,!
結尾的話
千般講述,一種情懷,。當一個大黨,、一個大國把教育視作根本大計、委青年以復興重任,,其內(nèi)心深蘊的,,便是對“人”的尊重、對“才”的渴求,、對發(fā)展的熱望與堅定,。
這是師生們的共識,也是“再出發(fā)”的動力,。
2021年,,注重“啟智潤心”的溫情一年。對少年兒童,,以“雙減”為其卸除過重負擔,、釋放活潑天性,把快樂還給孩子,,讓成長溫暖明亮,;對青年學子,將更多的人生道路在面前鋪開,,或科研登峰,,或技能成才,,“獨木橋”變成“立交橋”,每一條路徑都灑滿陽光,!
2021年,,著力“培根鑄魂”的奮發(fā)之年。百年黨史蘊含的家國深情,、磅礴斗志,、勇毅膽氣、無畏擔當,,由先輩身上傳遞到這一代青年心中,;脫貧攻堅的世界奇跡、全面小康的圓夢喜悅,、統(tǒng)籌疫情防控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中國方案,無不化作最生動,、最具體,、最震撼心靈的成長教材!
回望這樣的一年,,放眼全新的一年,,我們對“好的教育”滿懷深情,對“更好的教育”充滿期待,。
揮動奮進之筆,,書寫凌云之志。盼教師們以春風化雨之情,、春泥護花之意,,培育繽紛花朵,繪就燦爛春天,;盼學子們以精神的昂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成就美好人生,,奉獻國家人民。
讓每個人生都出彩,,讓所有青春都閃亮,,讓教育更能滿足人民所需所盼、更能為國家前行助力續(xù)航,!
這,,是2021年教育改革的時代印記;這,,是未來教育發(fā)展的萬千可能……
編輯:李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