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危機研究凸顯清華智慧
《中國教育報》2003年5月26日第7版 劉冬梅
在人們的心目中,與威脅人類的病毒作戰(zhàn),似乎只是自然科學工作者的“專利”,他們以實驗為手段,對病理進行分析研究,研制出疫苗等對抗病毒的各種有效技術產品,以對病毒本身所進行的科學技術研究服務社會。實際上,還有一批社會科學工作者,從國家以至人類面對的現(xiàn)實挑戰(zhàn)和社會長遠發(fā)展這一宏觀的角度,對目前SARS病毒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舉措,從意識形態(tài)領域規(guī)范社會,與科技工作者密切配合,從另一條戰(zhàn)線推動社會進步和健康發(fā)展。清華大學就有這樣一批奮戰(zhàn)在抗擊非典另一條戰(zhàn)線上的科學工作者。
主動出擊協(xié)同作戰(zhàn)
據了解,進行非典危機管理和非典疫情新聞發(fā)布與新聞報道方針研究的分別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薛瀾教授帶領的危機管理課題組,該院胡鞍鋼教授帶領的《國情報告》研究小組以及以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李希光教授帶領為首的中心研究人員。
薛瀾教授說,“我們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取得非典危機管理研究成果,得益于前期研究基礎、校院師生的相互支持、共同協(xié)作以及不懈的努力。”
危機管理課題組從2001年開始就在學校“985”基礎研究基金的支持下進行有關危機管理的基礎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知識基礎和實證素材。從4月13日開始,該校公共管理學院危機管理研究組和國情研究中心的師生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密切關注事態(tài)的發(fā)展,利用長期研究的積累,匯集多方信息,夜以繼日,努力工作,在3周多時間里出了11期《SARS危機特刊》,以SARS的影響評估、政府應對政策述評、“構筑五道防線嚴防SARS向農村擴散”、“SARS危機下‘五一’假期對策研究”、“民眾脆弱性與危機應對能力建設”等為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研究,提出了調整“五一”放假安排,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流動,尤其是跨地區(qū)流動,防止疫情擴散等相應的應對措施以及,建立國家公共衛(wèi)生應急管理體系等建議,及時有效地提供給國家決策部門作為決策參考,受到有關部門領導的高度重視。
多渠道傳播最大限度提高影響力
在這段非常的日子里,清華大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專家學者一方面通過《危機管理研究通訊》、《國情報告》以及《國際輿情分析》專報等形式遞交黨中央國務院、北京市、教育部以及學校有關領導,帶領同仁廣泛收集資料,系統(tǒng)分析事態(tài)發(fā)展趨勢,進行有關SARS疫情方面的各種對策研究。同時,頻頻在學術期刊和媒體上“露面”,以學者和專家的身份,從管理、新聞傳播以及法律等角度對SARS疫情所帶來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呼吁改革政府決策機制,盡快建立中國危機管理體系,加快公共衛(wèi)生體系建設,在社會上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他們還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最大限度地提高研究成果的影響力,為黨和國家獻計獻策。
該校國際傳播研究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為中央政策部門提供國際輿情分析報告。在非典開始蔓延后,“中心”及時建立了非典報道國際媒體數(shù)據庫,在對相關資料系統(tǒng)分析基礎上,指出我國正面臨維護中國人民安全健康和中國國家與民族形象兩個戰(zhàn)線的戰(zhàn)斗,建議我國政府要十分重視公共衛(wèi)生和公共安全的信息報道。“中心”提出的有關披露重大疫情和中國新聞報道的戰(zhàn)略與策略,為政府與媒體提供了咨詢建議,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的建議已進入決策程序,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從近日開始,薛瀾、胡鞍鋼、李希光、王晨光、景軍和樊富珉等六位教授還將分別參加由為校團委主辦、文科處協(xié)辦的“陽光課堂”活動,以他們的研究成果,增強學校師生防范和戰(zhàn)勝非典的意識。
立足長遠關注未來
從肩負著人類未來發(fā)展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來說,他們所要完成的則不僅僅是對當前社會所面臨的SARS病毒的研究,還要找尋和反思SARS病毒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的根源,預測事件未來的發(fā)展,以及如何果避免未來類似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對此,新聞教育工作者李希光教授說,“我個人認為,此次非典病毒也會像向歷史上其他傳染病一樣,最終被人類智慧所戰(zhàn)勝。清華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作為國家新聞決策部門的智囊團,有責任為國家在相關方面的決策提供咨詢服務,這是我們的目標。同時,我們計劃從下半年開始,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lián)合開辦‘重大流行病信息披露與新聞報道高級培訓班’,培訓對象為各級政府新聞發(fā)言人、主要媒體負責人等。”
在公共管理學院,他們的前期研究成果之一《危機管理:轉型期中國面臨的挑戰(zhàn)》一書正在編輯出版。同時,危機管理課題組仍在繼續(xù)緊張工作,密切關注事件發(fā)展并向有關部門和領導及時提交相應的背景材料和研究報告,及時發(fā)布《清華大學危機管理研究通訊SARS危機特刊》。薛瀾教授說,“目前北京的情況還沒有恢復正常,我們要探討怎樣使北京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恢復正常運轉,提出一些相關的應對措施供國家決策部門參考。工作方式可能要有相應的改變,要有新的管理模式,要對整個SARS事件進行反思。”
從清華大學這一社會一分子利用社會科學力量抗擊非典的情況可以看出,SARS病毒雖然使人們失去了以往高朋滿座、無拘無束的交往場景,打亂了人們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但是經過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和全體人民的積極配合下,一定會使人們在平和的心境里度過捧讀朝暉、獨步心原的春季,最終戰(zhàn)勝SARS病毒,迎來人類文明的又一個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