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隔離的清華園,隔不斷的母愛
人民網 2003年5月18日
清華大學學生 陸婭楠
“媽,您別來了,媽、媽……”不等我說完,電話的另一端已經是盲音了。幾場春雨,北京忽然降溫了,而我回學校時走得匆忙,身邊竟沒有一件長袖衣服。
下雨的時候,我特別想媽媽,媽媽的手總是很溫暖,握著她的手,我會覺得自己是這樣的安全,憑添了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雄心與勇氣。剛回到封鎖的清華園的那幾日,她幾乎每晚都來電話,而我們的對話又總是重復單調的那幾句。
“還好嗎?”“我挺好的,您別擔心。”
“在學校缺什么嗎?”“什么都不缺,學校什么都有。”
“你缺什么就說,媽媽給你送去。”“真的什么都不缺,學生超市里什么都有,您別來了。您不是知道我們學校封鎖大門嗎?您來了,咱們也只能隔門相望。”
“媽媽沒別的事情了,你學會照顧自己。”“知道啦!就好像我從沒離開過您身邊似的…何況我現在都是黨員了,還經受不了這么個小考驗?”
“就知道貧嘴,別嘻嘻哈哈的,我告訴你……”
“我知道,沒事別瞎跑,回宿舍洗手,飯前便后洗手,出門帶口罩,看書戴手套……我一切行動聽指揮,您就放心吧!好好休息,媽媽再見!”
如果不及時插話,媽媽就又要叮囑那幾句注意事項,所以向來是我提前完成這單調的結束語。
不過,媽媽是個不善掩飾的人,她的喜怒哀樂總是很輕易的流露出來。我能聽出電話那端的擔憂。媽媽是固執(zhí)的,她執(zhí)意要來送衣服,其實是想見見我。
封校之初憂心忡忡的又何止是我媽媽一個人,幾乎每晚都會接到宿舍其他女孩父母的電話,問詢北京的疫情和學校的各種防“非典”措施。“兒行千里母擔憂”,更何況自己的孩子遠在疫情最嚴重的地方求學。宿舍女友們不但將學校的各種安全措施悉數道來,還總將學校里流傳的各種“非典”笑話講給父母聽,用笑聲沖淡父母的焦慮與不安。
我按時到了和媽媽約定見面的清華南門,卻發(fā)現媽媽早已等在了那里。以前我總在這個校門接媽媽,接過她手中給我?guī)У囊挛铮衮T車帶她進清華一起吃飯,一起游覽清華園。現在,我們的見面卻顯得有如此珍貴,因為在清華各個校門執(zhí)勤的眾多志愿者與監(jiān)督工作人員會提示你,“非典”時期的探視“請勿親密接觸”,交談不應超過15分鐘。
媽媽戴著口罩和白手套,手里捧著裝滿銀耳百合蓮子湯的保溫瓶,將衣物和保溫瓶遞給我后,我們就只能移到小側門稍聚片刻。一扇鐵門橫亙在我們中間,不遠處站著另外一對母子。“快拿出件衣服穿上!”媽媽指著手提包,“天涼了,我怕你嗓子又犯老毛病,所以早起給你煮的湯,記得和宿舍的人一起喝,”媽媽指著保溫瓶。我點點頭,“我知道,媽,我想握握你的手。”
媽媽摘下手套,穿過欄桿,我緊緊握住她的手。即便在這樣蕭瑟冷峭的日子,媽媽的手依然溫暖。
“媽,最近還好嗎?”“挺好的,你別擔心。”
“家里缺什么嗎?聽說有人搶購。”“什么都不缺,家里什么都有,媽也不會跟風搶購的,政府哪能讓老百姓缺吃少穿!”
“我現在不能回家,不讓您來,是擔心您路上奔波,也怕…”“怕什么,你看媽媽的防護多到位!”
“我在學校沒事,您可要好好照顧自己。沒事別瞎跑,進家洗手,飯前便后洗手,出門帶口罩,看書戴手套……”“女兒長大了!”媽媽打斷了我,雖然看不見口罩后面媽媽的臉,可是我看到她彎彎的眼睛里充滿盈盈的笑意。“我剛才等你的時候,聽見另一對母女的對話,那個女孩子和你一樣懂事。媽媽沒別的事情了,有空給家里打電話,報個平安。”
望著母親遠去的背影,忽然想起母親節(jié)那天,站在樓道里打電話的女孩很多,我們宿舍也是挨著個的向各自媽媽送去“母親節(jié)快樂”的電話祝福。電話那一端的回答出奇的一致,“只要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媽媽就開心快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