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六只美麗眼睛中的論壇、清華及未來
——論壇之際喜訪吉大女博士

首屆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在秋高氣爽的清華園里如火如荼地舉行著,優(yōu)秀的學術(shù)報告會,豐富的文體活動,始終吸引著我們的目光。當我們在汲取知識、享受快樂的同時,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這些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博士們,他們才是論壇真正的主人。而在這些主人中間,一個特殊群體也引起了我們的興趣,她們就是女博士們。她們在做什么?她們在想什么?她們對這次論壇有什么看法?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采訪了來自吉林大學的三位女生:徐曉光、遲保全和楊晶,此次她們參加了材料科學與工程分論壇的活動——吉林大學材料專業(yè)總共來了四名學生,其中有三位是女生,這一點似乎有點說明“巾幗更勝須眉”了。
見到她們的第一眼,是在上午的報告會結(jié)束之后。她們是三個青春亮麗的女生,六只美麗的眼睛;穿著時尚,性格開朗,笑容可掬,似乎很難將她們與我們印象中一絲不茍做實驗的博士形象聯(lián)系到一起。
一、美麗的清華園
話題自然是從這次清華園之行開始。三個人都是第一次踏入清華園。“清華挺大的”,這是三個人的共識。“但是清華大而不亂,一切都很整齊有序,道路四四方方,容易記路。”徐曉光補充說道,“而且清華的景致不錯,是個花園式的學校。這在北京這樣一個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不算突出的城市是很難得的,該有的水、山、亭子這里都有。建筑也很有特色,很多地方古色古香。”“清華大學和我想象的有所差別”,楊晶這樣告訴我,“最開始對清華的了解比較片面,以為是一個學術(shù)氛圍很濃的學府,但這次來覺得清華的學生都挺活躍的,不亞于文科的學生。”不過她們感到比較遺憾的是,參觀清華大學的時候時間有限,一些景觀所蘊含的人文和歷史意味她們沒有辦法仔細體會。
說到清華的學生,由于這次活動時間比較緊,他們沒有辦法近距離接觸。“但我覺得清華的學生都來去匆匆的。”遲保全給了這樣一個評價,“那天晚上我回去的時候路上就我一個人在走,其他人都是騎著車子一閃而過。”我想,這個大概就是清華學生的一種真實的寫照吧。
二、美麗的博士生論壇
“那么對于這次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你們有什么體會?”我問她們。她們的答案是“時間這么緊張,能辦得像這樣成功,真得很不容易!”“有很多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楊晶向我講道,“比如昨天晚上我們回去,發(fā)現(xiàn)房間里擺著一袋水果。開始我們還以為是中間某個人買得沒有吃呢。幸好遲保全問了一句:‘誰的水果放在那里?’結(jié)果沒人回答,一打聽才知道,原來是組委會發(fā)的。這樣的工作做得很細致了。”徐曉光開玩笑說,“至少是三星級以上賓館才有這樣的待遇吧?”“我們有什么困難就立刻都有人給我們解決,服務是非常到位的,組委會的考慮非常周到。射擊、游泳這些活動安排得很有意思,感覺這兩天過的特別充實。而且我們知道大部分工作都是你們學生做的,我們很感謝你們!”
對于這兩天的學術(shù)活動,三個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總的來說收獲很大。很多方面的知識都接觸到了,開闊了視野。雖然說有的東西不大懂,但畢竟多了解了很多。而且學科之間都是觸類旁通的,對高分子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很可能用到別的方面比如說納米材料上,這對我們來說很有啟發(fā)。”不過她們指出了不足的地方。“既然是給大家作報告,你的領域就會令很多人不清楚,作報告的目的是在同行之間推廣自己領域的成果,所以在作報告的時候應該在前面多介紹一點專業(yè)基礎知識和專業(yè)背景,否則如果一上來就是自己很專業(yè)的東西,就會有不少聽報告的人聽不懂。”她們反映的這些問題對于將來舉辦的“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是一個很好的借鑒。
話題逐漸轉(zhuǎn)到了她們在吉林大學的學習和生活情況。三個人中間,徐曉光即將畢業(yè),而楊晶和遲保全則剛剛踏上博士之路。在她們眼中,吉林大學是一所非常優(yōu)秀的學校,“吉大有好幾個校區(qū),校區(qū)之間離得比較遠,有時候行動有點不太方便。有一種說法就是叫做‘吉大極大’。”徐曉光的玩笑中流露的是對母校的熱愛。吉大博士生的住宿條件比較好,尤其是來自新校區(qū)的楊晶和遲保全更能體會這種優(yōu)越感,“五個人兩室一廳,比你們清華的條件要好吧?”遲保全所在的實驗室條件很好,每個學生都配有一臺電腦,而且配置不錯,這樣的條件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導師的造詣很高,經(jīng)常可以提出一些深刻而前沿的見解,對她的工作啟發(fā)很大;對于楊晶來說,讓他最滿意的就是實驗室的學術(shù)氛圍,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對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學長可以無私地向師弟師妹傳授技能,她的很多工作就是師兄帶著她做的;徐曉光提到的更多的是對新知識的汲取,在他看來,“有時候從別的學科借鑒的思路和方法甚至比同行之間的討論對我的啟發(fā)更大”,她會去研讀別的方向的文章,導師也經(jīng)常這樣指導她。材料專業(yè)在國內(nèi)才剛剛起步;但當我全身投入研究中的時候,我會為我的每一份成功感到喜悅,當這種喜悅不斷涌現(xiàn)的時候,我就堅信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她的話讓我有些震撼。
三、美麗的學習和生活
別看研究中的她們各個神情嚴肅,不茍言笑,但在生活中,它們卻有自己豐富的人生。電腦是她們共同的愛好,實驗室里空閑的時候會上網(wǎng),看電影,聽音樂。作為女孩子,他們喜歡逛街,喜歡買衣服,“只可惜沒有那么多錢,也沒有那么多的閑時間!”徐曉光說的時候露出一點點遺憾的神情。三位女生都有比較時尚的手機,平常空閑的時候發(fā)短信是重要的“娛樂活動”。
我們最后談到了就業(yè)的問題,作為一個博士生,這個問題可以說無可回避。“畢業(yè)之后想做什么?”我問徐曉光,這個離畢業(yè)最近的女生。“一顆紅心,兩手準備!”剛才還在調(diào)侃的她立刻回到現(xiàn)實中,“想出國,但最近簽證形勢很緊張,所以也在準備工作。”在就業(yè)單位的選擇上,“當然首先是科研院所和高校,畢竟搞了作么長時間研究了;企業(yè),包括國有大型企業(yè)和軍工企業(yè)都可以考慮。我最想去上海!”言語之間徐曉光仿佛已經(jīng)置身那里了。“那去西部呢?想過嗎?”我緊接著問。“……,暫時沒有想過。”她想了一下,不過實話實說了,“倒不是因為辛苦,還得考慮到以后的事業(yè),家庭。”談話之間,可以聽得出來,幾位女同學都還不是非常清楚自己未來會從事什么,這個和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一樣,也許我們的學校需要加強一些這方面的引導吧。
說到這里我問她們:“現(xiàn)在社會上好像對女博士有一些不好的看法……”“不是說是第三類人嗎?”沒等我說,她們就說出來了。“那你們覺得你們是嗎?”我接著問。“你覺得我們是嗎?”她們笑著反問。是啊!她們怎么會是呢?我們所有可愛的女博士們,未來的很多領域都會出現(xiàn)她們的身影,她們的光彩,將照耀祖國的很多地方,她們,怎么會是第三種人呢?
這就是六只美麗眼鏡中的清華、論壇和未來,看得出來,她們有執(zhí)著的追求,渴望成功,并在研究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地奮斗著,祝她們成功!祝六只美麗的眼睛越來越美!
(材料科學與工程分論壇 王立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