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Document
首屆全國博士生學術(shù)論壇
◆物理學分論壇活動
10月17日下午
分學科論壇專題報告會 14:30-17:30 地點:理學院大報告廳 |
主持人:蘇長榮 前沿專題報告: 報告人:張禮 時間:14:45——15:30 題目:量子氣體物理的新進展 提交論文的宣講: 報告1:張廣宇 時間:15:30—15:50 單位: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 和國際量子結(jié)構(gòu)中心 題目:一種新的納米結(jié)構(gòu) – 管狀石墨錐 報告2:吳長鋒 時間:15:50—16:10 單位: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題目:Y2O3:Eu納米管的自組裝合成及激光選擇光譜 報告3:盧軍強 時間:16:10—16:30 單位:清華大學物理系 題目:單壁碳納米管中的金屬-半導體轉(zhuǎn)變與對稱性 中間休息 時間:16:30—16:40 提交論文的宣講: 報告4:楊新征 時間:16:40—17:00 單位:南開大學 題目:IIIA族單鹵化物分子電子態(tài)的理論與實驗研究 報告5:勇本收 時間:17:00—17:20 單位:浙江大學物理系 題目:金屬介觀網(wǎng)絡(luò)電路的輸運特性 報告6:代 兵 時間:17:20—17:40 單位: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選鍵化學重點實驗室 題目:3d過渡金屬單氧化物的激發(fā)態(tài)研究 |
10月18日上午
分學科論壇專題報告會 14:30-17:30 地點:理學院大報告廳 |
主持人 待定 專題報告 報告人: 金山 時間:8:30—9:15 題目:New Discovery at BES/BEPC 提交論文的宣講 報告1:羅 軍 時間:9:15—9:35 單位:中科院武漢物理數(shù)學所 題目:七量子位量子計算NMR 實驗實現(xiàn) 報告2:曹俊杰 時間:9:35—9:55 單位:中科院理論物理所 題目:在MSSM中能同時允許輕的sbottom和輕的gluino嗎 報告3:翟 薈 時間:9:55—10:15 單位:清華大學物理系 題目:Skyrmion Excitation in Two-Dimensional Spinor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中間休息 時間: 10:15—10:25 提交論文的宣講 報告4:張虎勇 時間:10:25—10:45 單位:上海核子所 題目:A~30附近原子核可能存在的奇特現(xiàn)象 報告5:唐曉艷 時間:10:45—11:05 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題目:2+1維系統(tǒng)的局域激發(fā) 報告6:闞彩俠 時間:11:05—11:25 單位:中科院固體物理研究所 題目:金納米絲的介孔組裝及其可調(diào)光學特性 主持人作總結(jié)發(fā)言 時間:11:25—11:30 |
10月18日下午
分學科論壇14:30-17:30 |
1.Post方式閱覽其他與會者論文: 時間:14:30—15:30 地點:理學院大廳 2.參觀本院系重點實驗室,并展示今年科研成果。 時間:16:00—17:30 參觀地點:物理系幾個重點實驗室 科學館 理學院納米組 超導中心 高研中心 單原子測控中心 |
10月19日上午
分學科分論壇8:30-11:30 地點:理學院大報告廳 |
前沿專題報告 專題報告 報告人:陳增兵 時間:8:30—9:15 題目:Nonlocality: From EPR to Bell, and beyond Bell (EPR: Einstein, Podolsky and Rosen) 提交論文的宣講 報告1:涂良成 時間:9:15—9:35 單位:華中科技大學物理系 題目:旋轉(zhuǎn)扭秤法確定光子靜止質(zhì)量的新上限 報告2:楊玲珍 時間:9:35—9:55 單位:西安光學機械精密研究所 題目:摻Yb3+光纖超短脈沖激光器實驗研究 報告3:姜開利 時間:9:55—10:15 單位:清華大學物理系 題目:碳納米長線及其應(yīng)用 提交論文的宣講 報告4:宋曉紅 時間:10:25—10:45 單位: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題目:二能級介質(zhì)中超短脈沖雙色場相位控制光譜效應(yīng) 報告5:李 盛 時間:10:45—11:05 單位:復(fù)旦大學物理系 題目:導電高聚物分子中自旋載子的電荷反轉(zhuǎn) 報告6:張現(xiàn)周 時間:10:45—11:05 單位:武漢物理與數(shù)學研究所 題目:原子的頻率調(diào)制激發(fā)與囚禁 主持人作總結(jié)發(fā)言 時間:11:05—11:10 |
物理分論壇邀請專家信息
金山
簡介: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1987年復(fù)旦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1990年復(fù)旦大學碩士畢業(yè),1995年高能物理所博士畢業(yè)后在中國高等科技中心做博士后兩年,1996年3月至2001年8月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做研究工作并任威斯康星大學Higgs研究組召集人,同時在歐洲粒子物理中心(CERN)參加ALEPH國際合作組,擔任ALEPH合作組Speakers Bureau成員,是ALEPH實驗Higgs粒子尋找及W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貢獻者之一。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百人計劃)”。現(xiàn)任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所學術(shù)委員會委員、實驗物理中心副主任,分管北京譜議實驗(BES II)物理和軟件工作。
報告題目:New Discovery at BES/BEPC
陳增兵
簡介: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生于1972年4月。1990.9考入中國科技大學,1995.7獲得理學學士學位;1995.9考取中國科技大學理論物理專業(yè)研究生,2000.7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中國科技大學近代物理系。
目前負責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chǔ)研究發(fā)展計劃-"973"計劃、中科院知識創(chuàng)新工程等4個研究項目。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chǔ)、(原子)量子光學、數(shù)學物理。已發(fā)表SCI收錄論文20多篇,其中Physical Review Letters和Physical Review A各4篇。
報告題目:Nonlocality: From EPR to Bell, and beyond Bell
(EPR: Einstein, Podolsky and Ro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