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影视文化传媒在线看|果冻传媒91制片厂麻豆|性色网站|国产成人吃瓜网|麻豆文化传媒百度云|韩国黄色一级黄色片|成人电影区|糖心vlog是真的吗|黄瓜视频丝瓜视频香蕉视频|国产精品视频在一区鲁鲁,性感丰满美乳巨乳,蜜桔影院91制片厂,爱豆传媒陈可心作品名字

清華主頁 - 清華新聞 - 專題推薦 - 抗戰(zhàn)勝利60周年 - 正文

無標題文檔

“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的!”

——訪清華園抗日老干部周玉芝

學生記者 林韻然

   周玉芝,1920年出生于山東省。1938年任河頭村婦女救國會主任,負責群眾宣傳工作。1941年入黨,1942年參加干部培訓,1943年任臨邑區(qū)婦聯主任,抗戰(zhàn)勝利后進入縣婦聯主持工作。1959年隨愛人來到清華大學,先后擔任建工系總支秘書、清華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兼副園長、家屬委員會主任等職務,1976年離休。

   一個細雨綿綿的清晨。八點半,我如約來到清華園西南14號樓離休老干部周玉芹老師的家中。周奶奶今年已八十五歲高齡,可是一談起當年抗日的點點滴滴,昔日的熱血與激情儼然又涌上了這位抗日老紅軍的心頭。 

   危情一:沒有武器?

   對策:咱們自己造!

   “記得‘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fā)的時候,我才十六、七歲。”周奶奶回憶說,當時隨著日本兵的步步進逼,國民黨軍隊不但節(jié)節(jié)潰敗大批南撤,而且還一路搜刮搶掠,無所不為。當地的老百姓別無選擇,“不靠天,不靠地,抗日只能靠黨靠咱們自己!”村里地下黨組織號召全村人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只要支持抗戰(zhàn)斗爭,無論男女老少,彼此都是一家人。“可是光想著打仗還不行,咱們還得生產自救哪!”談到后方的生產活動,尤其是民兵們的武器供給,周奶奶一下子拉開了話匣子。“當時村里的條件較差,武器不夠,老百姓就自己動手做槍做炮,做手榴彈。”周奶奶笑說村民們雖然目不識丁,文化水平不高,但造出來的“土制”槍炮,卻也有模有樣。她還特意手把手地向我們示范了手榴彈的制作過程:錘打鐵片,填入硝和硫,再摻上草木灰……到了后來,村里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廠。“說是兵工廠,其實也就十幾號人湊在一起,專門負責生產土槍、土炮和手榴彈。這些武器的制作過程全憑手工,造出來的槍炮還特別的好看耐用,真是咱們老百姓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阿!”

   危情二:敵人掃蕩來了!

   對策:深挖坑,過封鎖溝,上山去。

   周奶奶告訴我們,日軍當時在鎮(zhèn)上蓋起碉堡,建立了一個據點。一年中每逢春、秋兩季,鬼子們就會到各個村莊掃蕩一次。但是對付日寇的掃蕩,“咱們老百姓可有辦法了!”每次掃蕩什么時候開始,有多少鬼子參加,攜帶多少武器,這些消息都會通過口頭傳信的方式,從鎮(zhèn)上的地下工作者手中,及時準確地傳到各村的村干部那里。“這樣鬼子每次來掃蕩,我們事先都心里有數了。”一得到掃蕩的消息,大伙兒立刻針鋒相對的行動起來。“我們村的北部是山區(qū),南部則是平原。平原地區(qū)對付敵人掃蕩的方法是深挖坑:各家各戶在水缸里藏上糧食,缸頂扣上飯鍋,埋進臨時挖好的深坑里,上頭再壘上磚,夯實了一點兒也看不出來。埋糧食的地方大多稀奇古怪,比如牛欄里啦、茅廁邊啦,全是些不起眼的地方,敵人想不到的地方。至于山區(qū)呢,日本兵對山區(qū)的地形不熟,一般不敢輕易上山來。因為一到山里,他們就犯迷糊了,咱們的游擊隊常常殺得他們措手不及,落花流水。所以掃蕩一開始,村里的武工隊、民兵隊還有老百姓,大家統(tǒng)統(tǒng)躲進山里去。這樣該埋的埋,該藏的藏,該運的運,敵人每次掃蕩基本上都會撲個空。”講到這里,周奶奶不由呵呵大笑起來。“當然敵人也鬼著呢,他們發(fā)現了我們的反掃蕩策略以后,便開始在平原和山區(qū)的中間地帶挖封鎖溝。這些封鎖溝又高又深,不但每隔數百步就設有一個崗樓,而且溝的兩邊還牽有鐵線,線上拴著鈴鐺。一旦有人經過碰響鈴鐺,崗樓的探照燈和機槍立刻鋪天蓋地而來。”然而區(qū)區(qū)一張鐵網,豈能擋得住廣大人民群眾無盡的智慧和勇力!周奶奶繪聲繪色地描述了她的一次“過溝”經歷:“過封鎖溝一定得等到天黑看不清的時候才行。過封鎖溝的那天晚上,我們事先對好了口令,大家排好隊,一個接一個慢慢摸索著爬過溝去。因為鐵絲網離地很近,所以我們爬的時候必須使勁貼著地皮,千萬不能碰到線,否則碰響了鈴鐺就會前功盡棄。封鎖溝的這一頭有繩子拽著,那一頭則有繩子甚至梯子接應著。我記得當時還發(fā)生了一件特別驚險的事情,邳縣的婦聯主席一個不小心,將沒拉線的手榴彈扔了出去,幸虧手榴彈沒有爆炸。過了封鎖溝來到山區(qū),我們就安全了。”

   危情三:沒有咸鹽,怎么辦?

   對策:弄良民證,咱們運鹽去!

   “那時候敵人對鹽運實行封鎖,大伙兒既沒有鹽吃,又沒有鹽水消毒治病,這樣長期下去可不行啊!老領導當機立斷:咱們排除萬難,想辦法運鹽去!”周奶奶拿手比劃著,“見過山東做小買賣常用的那種車子嗎?前邊一個人拉著,后邊一個人推著,就這樣簡陋的小車,成為了我們運鹽的基本工具。”聽周奶奶說,運鹽途中最難過的一道關卡是崗哨。每逢運鹽車經過崗哨,漢奸們一般都會上前盤查。“為了順利通過崗哨,組織上通常會事先派人打聽好各個崗哨的情況,然后咱們專撿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運鹽。憑著花錢弄來的良民證和假介紹信,我們可以理直氣壯的說:‘長官,這批鹽是運到你們XX據點(碉堡)去的!’那些漢奸哪里分得清真假,糊里糊涂地也就放行了。”此外女同志在運鹽的過程中,還常常打扮成貧苦農婦的模樣,或是裝聾作啞:“這樣查哨的人就不會懷疑我們是婦救會的人了。”周奶奶告訴我們,這些鹽大多來自青島和煙臺,運來后通常分作二種用途:一部分供應部隊,一部分送往衛(wèi)生科,沖成鹽水用來治療疥瘡,還有一部分則分給老百姓。但是每當一車鹽運來的時候,八路軍戰(zhàn)士們舍不得吃,老百姓們也舍不得吃,結果大家你推我讓,最后誰也不肯收。“真是軍民一家親啊!”說到動情處,周奶奶不禁落淚了。

   采訪結束了。當我走出周玉芝老師的家門時,眼前仍然浮動著老人家慈祥的笑貌,耳邊仍然回蕩著她鏗鏘有力的聲音,心中仍然澎湃著洶涌的熱潮。周奶奶,六十年前的今天,在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偉大的祖國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六十年后的今天,愿您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安享晚年、健康長壽!

2005年08月25日 00:00:00

相關新聞

讀取內容中,請等待...

最新動態(tài)

清華大學新聞中心版權所有,清華大學新聞網編輯部維護,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2001-2020 news.tsinghua.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