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體制形成良性運行機制
通過建設國家實驗室,積極探索高校科技創(chuàng)新體制和機制,理順與院系的關系,實現(xiàn)共贏;探索人才吸引、培養(yǎng)、使用和流動的機制體制;探索科研評價和成果轉化的體系和機制;探索資源管理、調控、使用和開放的體制機制。
建立起統(tǒng)籌協(xié)調能力,突出學科集成支持學科特色,學科集成在“室”,學科歸屬在“系”;突出組織統(tǒng)籌支持自由探索,定向科研以“室”為主,自由探索以“系”為主;突出實體建設強調流動交叉,靜止地看邊界清楚,動態(tài)地看邊界模糊。
建立了弱化室系沖突因素建立共贏機制,避免內部不同單位的排比、加強對外同學科比較;分離行政與學科歸屬,學科成果積累于“系;統(tǒng)一財務政策,建立科研支持教學的大循環(huán);實行保障院內人員行政關系流動和兼職的政策;推進以“合灶”統(tǒng)籌為方向的薪酬改革,試行崗位年薪制。
建立崗位聘任、考核和激勵制度,公開招聘各研究方向骨干研究人員,實行不同期限、不同層次訪問研究員制度;實行兼職(雙聘)研究員制度;探索不同崗位不同要求多樣化的績效評價體系。
建立按需設崗按崗定編的崗位責任制度。根據(jù)實驗室承擔的任務和布局設置崗位;國家實驗室根據(jù)各個研究部的規(guī)模分解國家實驗室的總體目標責任并分配相應的資源和職責,人員定編實行分層管理;實驗室與研究部共同確定崗位和人員編制。
強化公開招聘和團隊考評機制。所有的崗位均實行公開招聘,逐步完善選聘機制;實驗室考核主體是研究部,同時兼顧對少數(shù)人進行個人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