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紫荊 一生篤行
——訪“首屆清華大學十佳紫荊志愿者”楊榮旭
●校團委志愿服務指導中心 袁小羽
“做志愿者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被人需要是快樂的。”
“志愿服務是四年大學生活的主線,走入社會后也將永遠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十佳志愿者’是清華所有優(yōu)秀志愿者的縮影。”
“志愿服務精神會成為新時代的主旋律精神。”
……

從清華大學水利系紫荊支隊長到校團委志愿中心研究組組長,從為兒童村捐冬衣到“奧運論壇”,從清華大學優(yōu)秀學生干部到清華大學十佳紫荊志愿者,面對記者,來自水利系三字班的楊榮旭,講述了了四年來自己與志愿服務、與“紫荊志愿者”的不解之緣。
點滴服務,快樂的沉淀
去年十二月參選“十佳志愿者”,對于已步入大四的楊榮旭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對四年志愿服務經(jīng)歷的匯報和總結。
楊榮旭坦言,大一時的他,對于“志愿服務”的認識還很懵懂,只是自覺不自覺地做了一些事情,如馬杯服務、樓道清掃、自行車排放等,“多少給別人帶來一些方便吧。”以這種樸素的理念為開端,志愿服務漸漸成為了楊榮旭大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大二擔任水利系紫荊支隊長之后,楊榮旭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去體驗志愿服務的樂趣。他提起支隊對豐臺利智康復中心的智障兒童開展的系列活動,包括支教、義賣、網(wǎng)站建設等。“這次活動我們做得很辛苦,但也收獲了非常直接、真實的感動。此后,我切實感覺到,做志愿者,是一件說出來很驕傲的事情。”
到了大三,在紫荊總隊和志愿服務中心擔任宣傳工作,楊榮旭有了更廣闊的視野理解志愿服務、展開理性思考。大三暑假在香港進行培訓交流時的所見所聞讓他感觸頗深。當時社區(qū)街道臟了,需要打掃,一個社區(qū)的老老少少就基本可以做到全員出動,這種深入人心的 “義工精神”,讓他看到了內地的差距與上升空間。
大四以來,楊榮旭擔任了校團委志愿中心研究組組長,他視之為三年志愿服務實踐之后一種“新的嘗試”,“在組織內部設立部門對組織情況展開研究,這在社會工作體系中也是不多的,在志愿系統(tǒng)中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嘗試。”研究組的工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對志愿服務理論、志愿資源的研究,為志愿中心的整體運作、志愿服務管理工作的更好開展起到了“智囊團”的作用;二是與奧組委合作開展的《北京高校志愿者素質狀況調研》項目,這是一個覆及北京79所高校志愿者、志愿工作的研究調研,旨在為08奧運的高校志愿者培訓提供有力支撐。
志愿服務指導中心曾將清華開展過的志愿服務分為十個大類,包括賽事服務、關注弱勢群體、環(huán)保服務等,而楊榮旭幾乎參加過所有類型的服務,“累計的服務時間我沒有統(tǒng)計過,估計起碼應該是數(shù)百小時量級的吧。”在大三大四,他把更多的時間安排在志愿組織中工作,作為一個“為志愿者服務的志愿者”,楊榮旭主編過《紫荊志愿者》報、參加了奧運論壇骨干志愿者宣講、競標成功奧組委調研項目,他說為志愿者服務,同樣可以體會到志愿服務的樂趣。
在楊榮旭看來,研究工作的樂趣在于其“創(chuàng)造性”,在于對新的領域的探索,也在于研究成果的現(xiàn)實轉化。面對08奧運的到來,自己的工作還有很高的上升空間,他也希望,工作成果能夠轉化為對志愿管理體系的有效建議,支撐清華的志愿管理體系,促進其更為高效地面對08奧運會的考驗。
貫穿本科四年的志愿服務生涯,也曾遭遇過旁觀者、甚至被服務一方對于志愿工作的不理解,也會受到尚未完全成熟的社會志愿體系的制約,但這些困難的一一克服,最終讓楊榮旭享受到了一種“快樂的沉淀”。通過完成一件件“完不成的任務”,不計功利地把幸福傳遞給“沒有直接關系的人”,就在這點點滴滴的志愿服務中,他切實體會到:“被別人需要是快樂的。”
學習成長,讓志愿精神成為時代主旋律
四年的實踐,楊榮旭對志愿服務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對于個人來說,他有助于人格的健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生活;也有助于增強實踐勞動能力,更加深入的認識社會,增強對社會、對國家民族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
而更讓他有所體會的則是“志愿服務精神”在社會前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僅對于建設和諧社會的理想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中國與國際接軌、邁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更重要的是,他堅信,“正如六七十年代的雷鋒精神、八十年代的思想解放精神一樣,志愿服務精神,將成為新時代的先鋒,成為時代精神的主旋律。”
那么,一個優(yōu)秀的志愿者應該具備哪些素養(yǎng)呢?記者的問題與楊榮旭在研究組從事的 “志愿者模型”研究不謀而合。他將其總結為“知識、志愿精神、能力”三個方面。“知識”是基礎,包括崗位基本知識和專業(yè)知識、與奧運會這樣的大型活動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等;志愿精神是動力,包括開朗而富有責任感的個性、成熟的價值觀、健康的態(tài)度與動機等,而能力則涵蓋行動力、幫助與服務能力、影響力、管理能力等各個方面,是服務質量的保證。
用更為淺顯的語言,楊榮旭總結道:志愿服務就是要“多實踐、多嘗試”,“愿意為別人做事,也愿意認真做一些事情。”
作為紫荊志愿者的一員,楊榮旭說,“十佳志愿者”的榮譽,事實上是“清華志愿者的縮影”。北京奧運這個前所未有的盛事,需要數(shù)千“紫荊志愿者”參與其中,奉獻高質量的服務。清華的志愿者都有著特別高的熱情,在此基礎上,需要的是志愿理念的加深。“應該確實明白志愿服務是做什么,又是為了什么。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好的志愿者,并在各個方面提高服務能力。”
志愿服務,一生篤行
楊榮旭說,做一個志愿者是幸運的,能夠在自我激勵的同時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四年的志愿服務,對自己的影響,已不是可以用話語簡單概括總結的。因為,“志愿服務已經(jīng)成為了大學四年生活的主線,成為世界觀、人生觀建立中的一部分,也融入了成長的每個方面。他也必將成為今后生活的一部分,伴隨著自己的人生。”這樸素的話語,再次呼應了這位“十佳志愿者”答辯時許下的承諾:“志愿紫荊,一生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