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梅:教給學生立足的根本
●學生記者 王迪

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畢業(yè)留校任教至今。任生命有機磷化學及化學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曾獲北京市教學名師獎、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部首屆“青年教師獎”等,并任國家級精品課程負責人。
很多院系的實驗室都有微波爐和電冰箱,但像李艷梅這樣和微波爐、電冰箱分享一個辦公室的教授卻不多見。
今年44歲的李艷梅在網(wǎng)上有著“清華土著,德國深造,非常牛,人也好”的評價,而那句“什么叫超共軛呢?就是電子本來不能共軛,但它超水平發(fā)揮一下就共軛了”的名言,更在化學系學生間廣為流傳。
亦友亦師——“朋友”與“崇拜”
接過“我最喜愛的教師”的賀信,李艷梅說:“學生給我這么大的一個回報,我真的是很不好意思。”
說到受學生喜愛的原因,李艷梅認為:“一定要把學生當朋友,要尊重學生,讓學生有一種認同感。對學生的任何問題,一定要認真對待,與學生講話要直接看著學生,不能心猿意馬。”
朋友般的尊重也得到了學生的信賴與追隨。當年上過李艷梅課的很多學生后來都加入了她的課題組。“他們遇到關于今后發(fā)展方向這樣的問題都會跟我聊。” 雖然視學生為朋友,李艷梅同時也認為好老師最好是“值得崇拜”的。“關鍵時刻老師還是要能制約住學生。因為學生們畢竟年輕,有些事情可能就放任過去了,但老師們是過來人,不希望學生再犯這樣的錯誤。”
寬嚴并用——微波爐和考勤表
“冰箱、微波爐就是讓學生對實驗室有歸屬感。”李艷梅說辦公室墻邊的冰箱里都是學生們放的食品,“我在這兒坐著,他們進來熱飯、拿酸奶吃,都沒有問題的。好幾次我進來,學生在那兒吃西瓜,看一眼,‘李老師吃不吃啊?’我說不吃了,他們就繼續(xù)吃。”
盡管在這類事情上不以為意,但李艷梅也有要求嚴格的地方。在辦公室門背后,掛著張大白板,上面是手繪的考勤表。下面的空格里貼著磁貼,標出課題組里每個研究生當前所在的地點。“他們平時要來簽到。”李艷梅解釋道,“我這個人也愛笑,但到關鍵時候也是蠻嚴厲的。”
課題組里的研究生有時也叫李艷梅“老板”,但對于“老板”二字,李艷梅卻有自己的看法:“我覺得‘老板’就是‘交到這兒來了,要負起責任’。研究生是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階段,我就是要對他的學問負責、對他今后的發(fā)展負責、對他的為人處世負責。”
柔中有剛——維尼熊與“立身之本”
作為以“忙”著稱的清華教授,李艷梅常常覺得對不起自己的兒子:“我不能保證一個星期能跟他談一次話。”
李艷梅的兒子今年14歲,正在念初中。“他喜歡程序設計,常常為了一個程序的問題琢磨很長時間,蠻不錯的。”像任何母親一樣,李艷梅談起孩子來總是歡喜中帶著一點批評,“愛玩,初中生還玩捉迷藏,心態(tài)蠻年輕的。”盡管覺得有點幼稚,李艷梅和先生還是決定“就隨他吧,開心一點”。
“開心一點”的人生哲學從李艷梅的水杯上也可見一斑:水杯上印著憨態(tài)可掬的維尼熊。“我特別喜歡小熊維尼。后來朋友給我一個小維尼,我覺得不太好意思:一個教授車上掛個維尼熊,就把它掛在后備箱蓋內(nèi),一打開就能看見。它就是有一種很樂觀、心態(tài)很好的生活態(tài)度。”
不過,“心態(tài)好”在李艷梅的詞典里絕不等于對待學術和工作得過且過。“不管是在學術圈還是什么地方,你要有自己立足的根本,有自己的實力和與眾不同的地方。比如說我們做學術,就是要做得跟別人一樣好,而且有自己的特色,這樣才行。”強將手下無弱兵,李艷梅的研究生們在很多時候都能獨當一面。“他們蠻自立的。”李艷梅頗為驕傲地說。
學生感言
當我第一次與李老師面對面談話的時候,完全被那種親和力所感染:我在幾句話之內(nèi)就消除了緊張的感覺。還記得李老師跟我說,在課題組里不以課業(yè)成績論成敗,只看科研做得是否用心刻苦。李老師組里的這種平等交流的氣氛,消除了我成績不夠突出的自卑感,幫助我很快融入實驗室,全身心地投入到課題的研究中。
轉眼間,從本科時第一次踏入李老師的實驗室做SRT到如今已經(jīng)4年多了。在李老師開拓進取的科研精神帶動下,實驗室的規(guī)模在擴大,研究不斷走向深入,一個個成果的取得、一個個平臺的建立無不凝聚著李老師在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的高瞻遠矚和精心計劃。我目睹了這些年的變化,感慨良多,一個個新面孔走進實驗室,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從化學生物學領域的新手開始學習和成長,最終帶著知識和本領走向光明的前途。每年畢業(yè)聚餐時,李老師都會不無遺憾地說誰誰又畢業(yè)了,他的優(yōu)秀的實驗技能、良好的科研習慣等如數(shù)家珍,她在說這些的時候總是面帶笑容。我們都深知,將一個個研究生培養(yǎng)成能獨當一面的科研人才正是李老師孜孜以求的目標。
相信上過李老師課的人都會對她的課有很深刻的印象。這不僅是因為李老師對教材的透徹解讀,對知識全面、細致的講解以及她充實的課堂內(nèi)容,更是因為對李老師的一絲不茍、嚴謹求實的態(tài)度和把教學當成第一要務的責任感深感敬佩。在課上我們不僅學到了重要的知識,還學到了應該如何為學、為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正是李老師的真實寫照。我將永遠以此激勵自己!
隨著畢業(yè)的臨近,我也將不無眷戀地離開。李老師的言傳身教,是我前行的動力和指南。清華,正是因為有許許多多勇于奉獻、開拓創(chuàng)新的教師,才能成為人才的搖籃,國家的脊梁!
——化學系學生 于冶萍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