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所在化72班的一點故事
---在清華大學紀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的發(fā)言
2008年12月25日
清華大學化工系教授 李繼定
改革開放30年過去了。30年來,我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是我們30年前夢想不到的。我們想象不到家庭有轎車、農(nóng)民住樓房、高速公路四通八達、城鄉(xiāng)面貌煥然一新。沒有改革開放,中國不可能有今天。沒有改革開放,我不可能上大學,不可能有今天。
我是1972年高中畢業(yè)的,高中畢業(yè)后,一直做著上大學的夢。不知找了多少次生產(chǎn)大隊領(lǐng)導,希望他們能推薦我上大學,大隊領(lǐng)導也很直率,說“李繼定啊,不是我們不推薦你,推薦你沒有用,到公社你就被拉下來了。”上大學要走后門,要有關(guān)系。我父母是農(nóng)民,沒有后門可走,沒有關(guān)系可言。我有時又自己鼓勵自己,我的學習成績很好,會有機會,但白卷英雄的事,不學ABC照樣干革命的事和“決裂”電影的事,這三件事給我當頭一棒,我感到,這輩子上大學真的沒指望了。1977年恢復高考,這是改革開放的第一聲春雷,我欣喜若狂,立即準備考試,當時有人認為可能是假考,我不管這些,假戲也要真唱,后來有人問我,那次考試你緊張不緊張,我苦等了五年,才有進考場機會,多難得啊!我已經(jīng)忘記了緊張,有的只是興奮!考試應(yīng)該是在1977年12月初,1978年2月初,我接到了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我們?nèi)胰思印⒏吲d,難以用語言表達,全村人奔走相告,無為縣教育局破天荒地用紅紙?zhí)卮簏S字張榜公布,幾天間,我成了全縣家喻戶曉的新聞人物。普通老百姓用我來教育其子女:“有真本事,農(nóng)民的孩子照樣能上大學”,有社會背景的也用我來教育其子女:“靠關(guān)系不行了、現(xiàn)在只能靠你自己了”。兩方面都是正面影響。特別是80年代初期的“大學生熱”,更是如此。
1978年的春天,是我難忘的一個春天。我作為中斷11年后,共和國恢復高考首次招收的29萬大學生中之一員,跨進了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當時入學場面,現(xiàn)在還歷歷在目:恢復高考第一屆,迎新特別隆重、學校主要干道拉著標語、插著彩旗。在學校的操場邊上,系旗下,新生報到處、領(lǐng)行李處、領(lǐng)飯票處、井井有條,我們到處忙碌著、到處喜氣洋洋,象過節(jié)日一樣。我所在的班級是清華大學工化系1977級2班,簡稱化72班。大一時33人,后來增加到35人。那是一個特殊年代的特殊班級,班級中有1966年高中畢業(yè)的老大哥、有1977年高中剛畢業(yè)的小弟妹,大的31歲、小的還不到17歲。來自五湖四海,大家一見如故。
進入學校,我們就立即投入到愉快而又緊張的學習之中。但是隨著國門的不斷打開,我們知道了以前無法知道的事情:大陸比臺灣、北韓比南韓、社會主義代表蘇聯(lián)比資本主義代表美國,對比較結(jié)果,大家有時情緒比較悲觀郁悶,我們怎么回事?說社會主義好,怎么我們比人家要差呢?而且這個差距還比較大呢?還有一個就是“西單民主墻”事件對我們思想的沖擊比較大。
為了解決同學們的思想問題,班級團支部和政治輔導員組織我們討論,討論的原則是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辮子、不作為今后的政治思想鑒定材料。有了這個原則,大家暢所欲言, 同學們的思想產(chǎn)生了激烈的碰撞。經(jīng)過一系列的討論和爭論,逐漸形成了一些共識:資本主義發(fā)展了多少年,社會主義才有多少年;文化大革命是個錯誤,但領(lǐng)導我們撥亂反正、糾正錯誤的還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黨是有希望的;我們今天能上清華大學,事件本身也說明黨是有希望的;國家已動亂十多年了,我們不能再折騰了;我們同齡人是如此之多,而能上大學的又是如此之少,能上象清華大學這樣好大學的更是少之又少,我們是幸運的,同時我們的責任也是很大的。不要糾纏過去了,關(guān)鍵是把握好現(xiàn)在和將來,否則的話,我們的后輩也要作怪我們的。最后大家的情緒都比較激動,“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這個口號就這樣提出來了。
“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這個口號一經(jīng)提出,經(jīng)1980年3月20《人民日報》頭版、《光明日報》頭版頭條、《中國青年報》頭版頭條報道后,立即在祖國大地、四面八方引起我們同齡人的強烈共鳴和反響。《中國青年報》稱其是青春的強音。重塑信心、自強不息、為祖國富強而奮斗此時已成為了我們那一代年輕人的主流思想和行動目標。
正如20多年后的2007年10月17日,CCTV.com 網(wǎng)上所寫的“一九八零年三月二十日,剛復刊不久的《中國青年報》對工化系77級二班進行了報道,“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這句口號也成為文章的標題。隨后不久,鄧小平同志在一次講話中,高度肯定了這句口號,全國許多媒體也紛紛予以轉(zhuǎn)載,由此,這句口號走出了清華校園,對于那些經(jīng)歷太多磨難和失落的七七級七八級大學生來說,這句樸實無華的話,對重樹生活的信心,勝過了許多華而不實的豪言壯語。”
“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這個口號極大地激勵著我們,我們恨不得把一天當兩天使,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如下是我們當年刻苦學習的一個寫照:
早上從宿舍起床,洗涮完以后,背著書包,書包里不僅僅是裝著課本,還裝著飯盆,中午直接到食堂吃飯,吃了飯以后就直接到教室,吃了晚飯就上圖書館,圖書館關(guān)了門以后,才回宿舍,有時還去西階不夜城開夜車,“三點一線”樂在其中。
改革開放30年后的今天,我們班35名同學有27名在大型國企、高校、國家科研機構(gòu)、政府機關(guān)等主流領(lǐng)域為祖國四化兢兢業(yè)業(yè)地工作著,其中政府機構(gòu)司局級公務(wù)員5名、聯(lián)合國原子能委員會中國常駐代表一名、企業(yè)總裁、副總裁7名、高級工程師或兼總工程師3名、大學教授2名。旅居國外的8名同學也在以不同形式不斷地為祖國強大做貢獻。其中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祝京旭同學也正在與母校溝通,希望能為母校的教學科研多做些貢獻。
最后我還想說一句話:我們之所以有今天,我們由衷地深深感激改革開放總設(shè)計師鄧小平同志!由衷地深深感激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美好時光!由衷地深深感激母校對我們的教育和培養(yǎng)!“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是特定年代特殊環(huán)境下,清華博大精深校訓“厚得載物、自強不息”的具體體現(xiàn),我們?yōu)榍迦A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