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賁思:知識分子舞臺越來越廣闊
“1978年3月召開的全國科學大會,不僅迎來了科學的春天,也迎來了知識分子的春天!”撫今追昔,78歲的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求是》雜志總編輯邢賁思由衷感慨,“從那以后,知識分子獲得了第二次解放,有了充分的話語權,發(fā)揮聰明才智的舞臺越來越廣闊。”
邢賁思說:“前后對比,可以說是兩重天。‘文革’期間,不公正的待遇倒在其次,最 痛苦的是被剝奪了話語權。那一段時期,知識分子動輒得咎,想說的話不敢說,不愿說的硬逼著你說,大家只好選擇了沉默——整個知識界可以說是死氣沉沉。哀莫 大于心死,我在那10年一篇文章都沒有寫。”
冬去春來,萬象更新。“我作為社會科學界的代表,也參加了那次全國科學大會。”邢賁思回憶說,“‘科學技術是生產(chǎn)力’、‘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聽了鄧小平同志的這些重要論斷,大家確實感到:我們的國家又有希望了,知識分子的前途越來越光明了!”
自此,春風勁吹、暖人心懷:1978年5月的“真理標準大討論”,破除了長期以來 的思想禁錮;十一屆三中全會響亮地提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口號,知識分子揚眉吐氣;之后,落實知識分子政策在全國范圍內(nèi)轟轟烈烈地展開,高考和職 稱評審得到恢復、工作條件得到不斷改善……“黨和國家為知識分子重新搭建起發(fā)揮聰明才智的舞臺,大家的精神狀態(tài)有了很大改變,重新煥發(fā)了青春。”邢賁思激 動地說。
他告訴記者,那幾年是他從事哲學社會科學以來,寫文章最多的一段時間。從 1978年到1982年,僅在《人民日報》上就發(fā)表了20多篇。“不光是我,文藝界、理論界、自然科學界……各條戰(zhàn)線上的知識分子都‘重操舊業(yè)’,干勁十 足、碩果累累,可以說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談到這里,邢賁思說:“‘雙百’方針雖然是毛澤東同志在1956年就提出來了,但真正全面貫徹還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特別是現(xiàn)在,不僅輿論環(huán)境非常寬松,表達意見的渠道也非常之多,各種意見都可以發(fā)表——這在改革開放之前是很難想象的。”
“從‘科學技術是生產(chǎn)力’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 到‘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chuàng)造’,再到人才強國戰(zhàn)略,說明黨和國家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作用的認識更加到位,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更加深 刻。”邢賁思認為,特別是以“以人為本”為核心的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為知識分子施展才華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創(chuàng)造了更為優(yōu)越的社會環(huán)境。
“目前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話語權最為充分、輿論環(huán)境最為寬松、各種條件最 有保障的時期,對廣大知識分子來說,千載難逢、機遇難得。”邢賁思情真意切地說,“面對前所未有的好形勢,我覺得我們應該對自己有所要求,自覺增強自律意 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更加努力地工作,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祖國和人民的精神產(chǎn)品,更好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貢獻。”
來源:《人民日報》 2008-11-6
注:邢賁思現(xiàn)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