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我們用行動證明自己
——清華大學2009級新生國慶游行方陣訓練紀實
■《紫荊報》記者 葉心霞 肖星岳 王一培 宮廣驊
用6天時間,凝聚成一個嶄新的國慶群眾游行方陣——毛澤東思想標語方陣!當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突然落在清華大學9字班新生肩上時,全校沸騰,剎那間,“09級新生”成為了國內(nèi)外各大媒體的相關報道中格外閃亮的字眼:這群90后的孩子,軍訓留下的黝黑膚色還來不及褪去,他們,能行嗎?
劉若旖:新生,一切從零開始
經(jīng)管學院的劉若旖,這位聰穎堅韌的南方小姑娘入學后,并未自我陶醉在“明星”的光環(huán)中,而是一切從零開始,繼續(xù)堅持嚴格要求自己,追求卓越。軍訓期間她憑借優(yōu)異的表現(xiàn)獲得了軍訓優(yōu)秀學員稱號。她把追求完美的精神也帶到了方陣訓練中,力求將每個動作都做到最好。
相對任務的艱巨和訓練的艱苦,她的語氣中更多的是“90后”的興奮:“我覺得能夠參加這次國慶游行意義超重大的!軍訓期間我們還在遺憾錯過了這次游行,輔導員突然通知報名時我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同學們報名特別積極,全交了報名表。”9月24日開訓以來,她和她的同學遭遇了26日下午的大雨,經(jīng)歷了27日凌晨4點出發(fā)前往密云的合練以及28日凌晨1點到3點的長安街實地演練。在休息之余,擔任班長的劉若旖還要協(xié)助輔導員進行各項緊張的組織協(xié)調工作,馬不停蹄。面對高強度的訓練,劉若旖只是淡淡地說:“其他方陣都訓練2、3個月了,我們只訓練這一星期,這些辛苦都不算什么了。大家想的只是努力訓練,把方陣走好。”
親身參與六十周年國慶游行的機會顯然大大激發(fā)了新生的熱情,“臨危受命”的信任也讓新生們備受鼓舞。劉若旖說:“我們會很開心地參與這次國慶游行,因為它不是任務,而是祖國賦予我們的榮耀。”
莊晨宇:大病初愈,專注訓練磨練意志
開訓前一天突發(fā)的高燒讓熱動91的莊晨宇差點無緣這次游行方陣。緊急住院打過點滴后,他的體溫神奇地從39度降回36.8度,他急忙聯(lián)系輔導員,本來被劃掉的名字又重回方陣大名單。父母得知他生病還參加訓練的消息時囑咐他照顧好自己,堅持到最后。
由于任務緊急,第一天基地食宿都還沒有準備到位,男生們住的是臨時搭建的簡易宿舍,但莊晨宇和他的“戰(zhàn)友們”立即投入了訓練,沒有怨言。訓練四天來,他體溫正常,但還有一點咳嗽。可訓練時他專注于動作與隊列,絲毫感覺不到身體的不適。“把方陣走好就行了”,莊晨宇露出了靦腆的笑容。1992年出生的莊晨宇對90后話題也有自己的看法:“也許生活條件的改善讓90后少了艱苦生活的體驗,更加依賴網(wǎng)絡,但90后與其他年代的人在思想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愛國熱情與集體榮譽感是任何一名合格的學生必備的品質,90后也不例外。”他的同學同樣對方陣在國慶當天的表現(xiàn)充滿信心。“我們一定能走好這次游行方陣。”他們堅定地說。國慶假期莊晨宇準備回家一趟:“把身體調養(yǎng)好,不要影響以后的學習”。這份愛國求知的熱情,確實是沒有年齡之分的。
劉宇寧:見微知著,親身實踐清華精神
生物系的劉宇寧在軍訓期間以《感悟清華精神》為題的精彩演講獲得了新生演講比賽的第一名,那時她理解的清華 精神是堅韌頑強的品質以及將個人與國家命運相連的使命感。這次訓練讓她對清華精神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剛開始,訓練方案不太適合同學們跟上音樂做好動作,同學們都很著急。在平常休息時,很多同學根據(jù)訓練感受,踴躍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最后總導演采納了同學們的方法,訓練效果因此大大提高。“同學們對這件事很用心,有認真的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任務。”這種“國家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的態(tài)度讓她深受感染。
堅韌頑強的精神在訓練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26日密云合練時,新生們4點起床吃過早飯,一直訓練到下午1點才吃上午飯。“教官說走得最好的是12點半那次,這說明同學們雖然餓著肚子,依然投入訓練。”在艱苦的訓練條件下,清華男生的奉獻精神讓劉宇寧很感動。學校發(fā)物資時男生都會讓女生先領取,在班車和地鐵上也主動給女生讓座。“這雖然是一件小事,但很多人自發(fā)地做同一件小事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了”,劉宇寧如是說。
章婕:集體之中相互鼓勵,重在參與已無遺憾
對經(jīng)管學院章婕同學的采訪是在運送病號回校的車上進行的。章婕帶著嚴實的口罩,顯得有些虛弱。報名時她已有些低燒,但由于機會難得她還是報了名。“本來以為能撐過去的,可是因為‘甲流’威脅,學校不允許學生帶病訓練,我只好回去了。”她認為這次國慶游行是歷史性的時刻,能夠參與其中成為歷史的一分子是無上的榮耀。雖然因病不得不退出游行方陣,章婕還是微笑著說:“參與過了就不遺憾了。”
每天都有幾名同學和章婕一樣因傷病被送回學校,一到班車要開走的時刻,班車前常常圍了一大群同學:很多參加訓練的班級集體出動,依依不舍地送別離開的同學,成為辦公樓前感人的一幕——盡管相處只有不到一月的時間,可是在艱苦的共同奮斗中,很多班集體中已經(jīng)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集體主義的精神感動著離開的“病號”,也鼓舞著繼續(xù)訓練的同學。“希望留下來的同學能創(chuàng)造奇跡,在短時間內(nèi)訓練出一支整齊規(guī)范的方陣”是章婕對隊員們的美好祝福。
預備隊員:犧牲小我,滿懷希望刻苦訓練
在三千多人的訓練方陣中,有一支由134人組成的預備方陣。由于報名踴躍,有的同學不得不留在預備隊,等正式方陣有同學因病退出才有機會“轉正”。
負責預備方陣管理的谷振豐說:“預備隊是必須要有的,同學剛被分配到預備隊時都有點情緒,擔心進不了正式方陣走不了天安門。但做過他們的思想工作后,他們都有很高的積極性。”訓練場上,預備隊員的訓練絲毫不遜色于正式隊員。26日上午密云合練時,他們排面整齊,動作標準,得到了教官們的一致肯定。
在決定誰“轉正”、留下的時候,許多學生黨員主動把機會讓給其他同學。自動化系9字班的潘爭輔導員主動從正式方陣轉入預備方陣,讓更多的新生有機會參與游行。美術學院的新生黨員夏若男和高宗川同學不僅訓練認真,還積極配合教官做同學們的思想工作。高宗川說:“黨員嘛,就應該發(fā)揮黨員先進性。”人文學院的范夢雅是一個積極樂觀的女孩子,高高興興地當了預備隊員,訓練時也總是笑嘻嘻的。她經(jīng)常安慰替補同學,告訴他們:“做很多事情都是需要有人當替補,有人做出犧牲的啦,你看體育比賽里,還有那么多‘牛人’坐在一旁當替補呢。做替補也很光榮。”樂觀開朗的情緒感染了很多人,鼓舞了很多同學刻苦訓練爭取早日“轉正”。她自己也總是把優(yōu)先“轉正”的機會讓給別人。可就在27日早晨,天安門演練歸來后又忙著照顧其他同學的范夢雅因過度勞累,開始發(fā)燒,需要被遣送回學校。“預備生涯”就此結束,小姑娘忍不住在被窩里偷偷大哭了一場,又抹干眼淚,笑嘻嘻地留下對伙伴們的祝福,表示要在屏幕前好好觀看伙伴們的表演,就義無反顧地收拾行李,踏上了返校的專車。
經(jīng)管學員的張殿龍和數(shù)理基科班的江易專分別是男、女生小隊長,他們不僅動作規(guī)范,責任心也很強,獲得了隊員們的熱情擁護。張殿龍的熱情給外系輔導員都留下了印象,人文學院輔導員金峰就說:“每次到預備隊員挑人,張殿龍都拼命‘磨’輔導員,可有意思了。”雖然預備隊員表現(xiàn)都很出色,但最后可能還是會有同學“走不了天安門”,對此,高宗川平靜地說:“訓練的時候還是堅定意志,充滿信心,若最后真不能上也不會遺憾。”
訓練學習兩不誤
大學第一個學期的課在訓練前就已經(jīng)開始了,為了不耽誤課程,返校后能跟得上進度,在這短短的六七天時間,盡管訓練已經(jīng)很辛苦,很多同學也不放棄日常的學習。
電機系的男生都從學校里帶來了微積分課本,晚上閑暇之余,他們坐在各自的床鋪上,抓緊時間看課本,寢室里安安靜靜的。航空航天學院的女孩子們就寢前會看看英文書,背背英語單詞,有的疲憊得看著背著不知不覺就睡著了。精儀系的張承巍同學,養(yǎng)成了每天堅持記日記的習慣,來到基地后更是用心記下訓練中的點點滴滴。基地熄燈很早,為了不影響室友休息,他就到宿舍外的路邊,就著路燈寫日記。在記者去基地采訪之前,曾以為在艱苦的訓練環(huán)境下,學習理所當然會暫停。可是到了基地隨口一問,隨地一看,到處都是抓緊時間學習的“典型”,這群90后的孩子,其刻苦程度同樣令人吃驚。
愛國、熱情、投入、自信、奉獻、堅持……90后的新生們正用自己的努力創(chuàng)造奇跡,為祖國六十華誕獻上最美好的祝愿!他們也正在用自己的行動證明:90后也必將是無愧于祖國和人民期待的一代人!(編輯 襄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