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輛彩車彰顯清華智慧
■研通社記者 朱爽 鄒晶 孫曉雨
彩車一直是國慶游行方陣中的一大看點,因此備受社會和媒體的關注。
早在10年前,清華和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等就聯(lián)合設計制作了整個游行隊伍中最大的一輛彩車,其中彩車的風帆部分吸取了清華建筑學院的設計構思;制作則主要由我校機械學院負責。時為機械學院的青年教授汪勁松、郁鼎文和劉大成等人承擔了研制工作。
今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更是承擔了65輛彩車中14輛的設計工作,成為承擔彩車設計最多的單位。在接到任務的一天之間,他們便迅速成立了彩車設計團隊,其中美院副院長何潔老師為項目帶頭人,成員包括千哲、馬賽、陳磊等5名來自裝潢設計藝術系、工業(yè)藝術設計系的老師及三十余名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為了設計好這14輛彩車,美院師生們不分晝夜地辛勤工作。特別是14輛彩車中需要設計一個展現(xiàn)新中國成立初期工業(yè)成就的“解放”貨車造型,但是誰也不知道最早的“大解放”是什么造型。師生們并沒有放棄,而是遍查各種資料,最后一名老師終于在網(wǎng)上發(fā)現(xiàn)了一張車迷在網(wǎng)上拍賣的第一輛“解放車”模型圖樣的小圖片,之后他們又咨詢了相關專家,才最終確定下來。
參與項目的千哲老師說:“第一個星期,我們所有人基本都在熬夜。” 在設計的過程中,團隊克服了重重困難。無論每名老師設計的彩車是寫實的還是象征性的,在具體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上無不遵循著“準確”這一原則。集體創(chuàng)作、個人實施,這就是清華美院在短短兩個月內(nèi)設計出十余輛彩車的秘訣。
除了承擔彩車的設計與創(chuàng)作,清華的老師還為國慶焰火燃放提供了改進后的技術。1999年,時任清華體育教研部主任王培勇教授研制的“禮花自動控制配樂燃放系統(tǒng)”,被用在國慶50周年之夜的禮花燃放。這是國內(nèi)首次將電點火器用于禮花燃放,也是首次將音樂配合到禮花燃放的過程中。這樣做好的好處是避免禮花傷人,保證了國慶活動的順利進行。(編輯 襄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