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一:勤奮比享樂更健康,奉獻比攫取更快樂
■研通社通訊員 曲子濂 李承明月
訓練了這么多天,各個中隊的同學們之間也都很熟悉了。然而在5中隊,大部分同學可能還不知道,有一位上校與他們一樣在烈日、風雨中堅持訓練,一同在一、二、三、四的口號中前進著。
作為在讀博士,科研任務(wù)繁重,參與游行必然會占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然而懷著“能夠為六十周年國慶盛典做點事情,對于我是無上的光榮”的信念,趙一在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國慶游行。作為上校,相信不用天天訓練,也是可以配合同學、配合指揮做好每個動作。然而在訓練的這段時間中,趙一從不遲到、早退,更沒有請過假。
“站在方陣中我就是新兵”,趙一認真地說。雖然已經(jīng)是上校,在訓練場上,他和每一位同學一樣,帶著新兵的熱情與認真,一絲不茍的做著“A面展示”、“A面換B面”等訓練動作,唯一與大家不同的是,一開始他的動作就規(guī)范而標準,一開始他就耐心地指導、關(guān)心周圍的同學,幫助他們做好每一個動作。
趙一來自軍營,卻只在方陣中才表現(xiàn)出軍人特有的氣質(zhì)。訓練休息時,了解訓練艱辛的他總是關(guān)切的詢問身邊的同學,是否需要水,身體有沒有不舒服,有沒有被曬傷。訓練之余,當我們回到宿舍休息時,他卻趕到實驗室,繼續(xù)在科研的陣地上戰(zhàn)斗著。他曾是班里的學術(shù)委員,不僅在班里營造著良好的學習氣氛,對自己的科研要求更是嚴格。每個學期都為自己定下工作量,僅入學一年,他就投出了4篇論文,已發(fā)表2篇。
為了訓練,趙一奉獻的不僅僅是科研與休息。就在誓師大會的前一天,妻女從三千里外的成都來京探望他,住在豐臺區(qū)。由于方陣訓練第二天就開始,僅僅陪了家人一天,趙一就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國慶游行訓練中。上午集合時間早,為了能按時集合,他每天早上5點趕上從豐臺出發(fā)的第一班公交車,輾轉(zhuǎn)從京城的最南邊到首都的最北面,晚上再乘車趕回豐臺。在這樣的困難面前,他依然堅持訓練,從不遲到,也未請過事假。他說:“迎接曙光披戴星輝,一身汗水一層塵土,大家都是這樣,也沒有什么,我真正內(nèi)疚的是沒能多陪陪家人。”
參與游行,感受著奉獻的快樂與無上的光榮的同時,也承受著訓練的艱苦與枯燥。有得必有失,談到學長參與訓練以來感受到的困難和得失,學長平靜地說:“我認為困難有兩種,需要克服的困難和不需要克服的困難。為了六十周年國慶盛典上的81秒莊嚴時刻,家庭、事業(yè)、健康、財物等方面,所有的困難都是需要克服的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困難。”
人潮涌動,彩旗飛揚,在整齊劃一、氣勢如虹的方陣中,一舉一動無不透著軍人氣質(zhì)的趙一,一定懷著最快樂的心態(tài)。正如他所說,“勤奮比享樂更健康,奉獻比攫取更快樂。為了國慶游行而克服一切困難,是我們清華學子永遠無悔的選擇。”(編輯 文潔 襄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