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萬里行之農(nóng)村行
有下河的夏天
——建筑學院赴河北省曲陽縣下河鄉(xiāng)下河中學支教側(cè)記
■蔣欣怡
我的一個學生,一個小男孩,他喜歡傻笑走路搖擺跟一群醒目的男孩子稱兄道弟。以至于今天籃球賽上看到他瞄準球一臉專注的神情我有些許的訝異,他不懂技巧但在我們隊巨幅落后的情況下堅定地、毫不畏懼地繼續(xù)尋找機會、帶隊友突破,是天生的領袖。
我想這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金子,如果可以多些時間,再多一些,我想要了解他們,每一個人。
——題記 摘自7.22日記
剛接觸下河這個實踐項目的時候,我為它放棄了另一個實踐。這樣的決定源于從小就在心里醞釀的一個支教夢,然而對于短短一個禮拜能達到的效果并不是沒有懷疑。
而后是長達兩三個月全支隊的投入,構想,準備。細數(shù)做過的那些,有全英語組的精心備課再到由于程度過深而全部重新來過,負責學生活動的設計,去圖書館募捐書籍……眾人齊心的干勁終于讓下河初具規(guī)模:教案撰寫完畢、圖書和禮物打包、課表和活動準備良好。細水流長的合作更讓我們彼此了解。
吹著混合泥土香的風,我開始了在下河的日子。
你們是天使
初到那天,班里的學生代表來得不多,只幾個乖巧的女孩子。我在黑板上書寫我的名字,她們好奇而羞澀的觀望。往后自然而然地相熟。七年4班的規(guī)矩是:一律喚戰(zhàn)哥和欣怡姐姐。正好倆班主任都慣于此般親近感的稱呼。

掛牌儀式上的合影
有女孩子說:你就是我的親姐姐。
有男孩子說:欣怡姐你多留幾天吧。我們帶你去水壩釣魚。
孩子們的眼神清澈透明,讓人不忍心破壞這份期待。于是便在心里立下一定回來,回下河的決心。
孩子們一如既往每日圍在我們身邊,嘰嘰喳喳,毫無保留地笑。我想那笑容是天賜的禮物。當城市里隔壁鄰居也陌生難言,他們給予我那些信任與親近讓我篤定而幸福。與他們在一起,我也愛放肆地笑,快樂就像下河的陽光一樣充足。
回想與孩子們一同經(jīng)歷過的那些,有團隊訓練營時開懷的笑;籃球賽時蹙眉的注視;共解趣味題時托腮的思索;唱一曲離別曲時眼里的霧氣。酸甜苦辣、喜怒哀樂,生活種種滋味上演又謝幕,要如何輕易忘懷?
知識是“偽裝”自己的武器
聽聞一個學生作文里誤把“武裝”寫成“偽裝”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句子。忍俊不禁之外,要引出我們此行的重要目的,即傳授知識。

隊員們在辦公室備課
開展英文教學的過程不得不說漸入佳境。通過啟發(fā)-引領-回顧式的教學思路,觸動了孩子們的英文神經(jīng)。他們本就在充滿好奇,大量吸收信息的年紀,只是欠在不重視,基礎弱,另外發(fā)音未得到很好的訓練。通過游戲、俚語、語境式教學,看得出吸引了他們的興趣點,腦海里的單詞和句型被喚醒,又在語境中趣味學習了新的內(nèi)容。
在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覺得有必要給孩子們灌輸“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一來在意識上提高關注度,二來增加他們接觸英語語境的機會。并應實行音標普及,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們有些詞會讀,可拼寫卻相差得離譜,而音標能助他們走出會讀不會寫的困境。
于我而言,站在講臺上所體會到的責任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勝。我希望在有限的時間里投入更多的內(nèi)容,又希望課堂能更生動豐富而易于理解。被理解也是一種藝術,比如我們循循善誘、可愛的章老師,從他馬來西亞式的教學中我們大概都體會到一片新的天地。
而站在講臺上同樣也是滿足的,不光來自于授人以漁并魚的成就感,還在于一種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來下河之前覺得是我們把夢帶給下河,真正到下河才發(fā)現(xiàn)是我們和下河共同制造夢。課堂的驚喜在于孩子們會時不時蹦出些奇妙想法,我對之充滿期待的心情像在圓一個夢,我們共同的夢。
行走中思索
我說在下河我實現(xiàn)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辨認那許多青蔥的農(nóng)作物、第一次騎電動自行車并載人……對于從小生活在城市的我來說,這里的一切無疑充滿驚喜。
W生們展示水火箭實驗.jpg)
章景皓同學向?qū)W生們展示水火箭實驗
將城市教育模式與鄉(xiāng)村對比,鄉(xiāng)村的孩子具有更多天性的東西。我喜歡看他們在泥土地上奔跑,無拘無束。相比起來,城市里孩子從小被要求手背在身后上課就顯得缺乏生氣。
然而有些關乎價值觀的東西必須嚴格要求,一些“歪想法”必須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盡快矯正過來。比如在收集下河幣的過程中,有些同學為得到想要的東西而用不好的手段,去爭搶,欺負弱者。這樣的情況必須由老師們加以正確的引導。
我記得初到下河中學,進門朝里走的土地上畫了一個圈,不知為何;再朝里走,是一條孤單單鋪了一半的彩磚路。當我們一個禮拜后離開的時候,彩磚路鋪完了,直直延伸向教學樓;而那個大大的圈也已搭起磚變成好看的花壇,可以想象日后它綻滿夏花的絢爛摸樣。
很幸運能在學校的面貌最原本的時候到來,見證了它的變化,而后在更長遠的時光里滿懷信心:下河,我們的下河會延續(xù)它的變化,讓這里的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在下河的土地上,我背著背包行走,收獲感動、歡樂、成長、思考、勇氣、決心、自由……還有很多潛移默化的東西,沒有辦法述說。
這個夏天,因為有下河,而注定了不平凡。(供稿 校團委學習實踐部 編輯 襄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