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志愿 享受人生
——記2009年度清華大學“十佳紫荊志愿者”何康茂
■校團委志愿服務(wù)指導(dǎo)中心 杜娟

何康茂
他追求的不是別人的贊揚,不是外界的眼光,而是一份問心無愧的真誠付出和不求回報地努力過的喜悅,享受志愿,才是他的快樂源泉,也正是這種樂觀和單純的態(tài)度,讓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享受人生。
年紀不大,個子不高,臉上永遠掛著燦爛的笑容,這是何康茂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而長談后發(fā)現(xiàn),享受志愿、享受人生的他,才是何康茂最純粹的自我。
單純的新生志愿者
剛踏入大學的校門,對周圍的一切都是新鮮而陌生的,何康茂當然也不例外。可就是這么一個初來乍到的新生,卻憑著自己的一股為同學服務(wù)的熱情,當起了入學時候的校園導(dǎo)游,為其他同學細心介紹校史和各個建筑的具體位置。當被問起自己都不太熟悉怎么引導(dǎo)別人時,他笑著說自己比大家早來了幾天,就多熟悉校園幾分,既然有這個小小的能力,為何不服務(wù)一下同學呢。就是憑著這一顆單純的心,讓剛踏入陌生環(huán)境的他,開始了自己的志愿之旅。
中與志愿者們在一起.jpg)
殘奧會服務(wù)中與志愿者們在一起
短短兩年時間里,何康茂參加過兩次校園義務(wù)講解,奧運會、殘奧會賽時服務(wù),多次社區(qū)服務(wù),成分血捐獻等諸多志愿活動,同時在水利系紫荊志愿者支隊擔任副隊長,為紫荊支隊的發(fā)展積極地建言獻策,著實讓人欽佩。
服務(wù)中我不能遲到
2008年,何康茂作為北京奧運會、殘奧會中水立方的一名志愿者,先后擔任了交通指揮助理和副主管。職務(wù)雖不大,可他非常嚴格要求自己,“服務(wù)中,我就是不可以遲到!”在他溫和謙遜的外表下,透出了骨子里的倔強和堅定。“我要是都遲到了,其他同學會怎么想怎么做呀。”是啊,多么單純的想法,就是為了給其他隊員起到一個表率作用,他便在那么多天的志愿服務(wù)中,克服了種種困難,一次也沒有遲到或是早退過,得到了主管的肯定。
當問到如果別的志愿者遲到了怎么辦的時候,何康茂笑著回答:“讓他唱個歌或者請大家吃飯唄。”就是憑著這份溫和寬容和謙遜,何康茂也得到了志愿者們的一致好評。同時,他更是對每位志愿者的衣食住行都進行監(jiān)督,不讓每一個志愿者吃虧受苦。大家在他的帶領(lǐng)下,心里是暖的,服務(wù)也無比熱情。
指揮交通的任務(wù)十分辛苦,游客太多,志愿者們不得不一遍遍地疏導(dǎo)人群,一天下來嗓子都啞了許多。何康茂笑著說他一場比賽也沒看到,只能在運動員上下車的時候遠遠地望一眼。不過這些辛苦都不重要,“享受志愿服務(wù)的過程,就是我最大最簡單的快樂”。
因為熱愛 所以堅持
參加過這么多志愿服務(wù),接觸了這么多人,總會有遭遇一些挫折和困難。可當問起何康茂有沒有不開心的經(jīng)歷或是志愿工作會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學業(yè)時,何康茂笑道:“不會啊不會啊,志愿服務(wù)很好玩的!”何康茂帶給別人的,永遠都是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在他的眼里,志愿服務(wù)并不是一種負擔或者任務(wù),而是真的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熱愛和樂意為別人付出的熱情。
何康茂的生活很簡單——平日學習,周末和沒有課的時候就去參加志愿服務(wù)或者勤工儉學。無論學習多緊張,他都堅持參加志愿服務(wù),在系里也是大事小事、忙里忙外,從不叫苦喊累,從未動搖過參加志愿服務(wù)的決心。也正是他的堅持感動了身邊的很多人,帶動了很多同學一起,投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來。
“只要自己用心做好每件事,其他就無所謂了。”生活中的很多煩惱和負擔確實是自己給自己的束縛,在何康茂眼里,快樂就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盡力做好每一件事,真誠地體會其中的樂趣,便是最大的幸福。他追求的不是別人的贊揚,不是外界的眼光,而是一份問心無愧的真誠付出和不求回報地努力過的喜悅,享受志愿,才是他的快樂源泉,也正是這種樂觀和單純的態(tài)度,讓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享受人生。
記住,志愿者,是志愿的
這是何康茂給人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他做志愿工作的初衷:不是為了榮譽,不是為了贊賞,志愿者,就是志愿的。他所做的一切,都簡簡單單是因為志愿二字,我志愿,我快樂!他的工作原則是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的自由和個性發(fā)揮,做不志愿的志愿者就沒有意義了。同樣,在志愿服務(wù)中,何康茂也收獲了很多很多,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結(jié)識了跟他一樣擁有熾熱之心的朋友,得到了同學老師們的認可,這些都是他個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珍貴部分。
就是這樣一個大方、負責、樂觀、謙虛的何康茂,用一顆單純熾熱的心,一直為志愿工作盡著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享受志愿,享受一心為他人服務(wù)的快樂,同樣,何康茂也是在享受著屬于他自己的人生。相信他的笑容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也會帶給跟他接觸過的每一個人感動與力量。(編輯 襄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