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記者 徐如馨
王伯雄與學生討論
王伯雄 精儀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被評為北京市高教系統(tǒng)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主講的 《測試與檢測技術(shù)基礎》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酷愛古典詩詞歌賦,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清華大學教職工荷塘詩社秘書長,并擔任詩詞刊物《荷塘月色》主編。
“如果相信我,可以聊一聊”
王伯雄老師曾連續(xù)5年被研究生評為清華大學 “良 師 益友”,這次又被本科生評為 “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他同樣心懷感激。“我把這個獎項看得很重,這是學生選出來的,是對我工作的認可,更是一種鞭策,一種激勵我繼續(xù)做好本職工作的動力。”
在一屆又一屆精儀系的學生中,王伯雄的教學水平和師風師德都有口皆碑,很多學生親切地稱他為“王伯伯”。王伯雄課講得好,課堂外也非常關(guān)心學生的成長。“我經(jīng)常對學生說,如果你相信我,有什么事都可以和我聊一聊。”
曾經(jīng)有位同學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了一些挫折,情緒很低落,王伯雄就與他敞開心扉地聊天,用自身的經(jīng)歷和體驗開導他。在王伯雄的真誠引導下,這位同學哭著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我一直把您當做我的父親看。”在王伯雄的關(guān)心和鼓勵下,這位同學后來在學術(shù)和科研上都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績。
“現(xiàn)在講課,可以說很瀟灑”
在清華園里,王伯雄已經(jīng)默默耕耘了三十九載。在他看來,自己不算做出了什么成就,一切都只是源于對教學工作的熱愛。談到第一次上臺講授檢測技術(shù)課程的經(jīng)歷時,王伯雄有些感慨:“當時備課十分認真,每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都仔細琢磨,每部分內(nèi)容都一一做好規(guī)劃,但真正上臺后還是很緊張,講得很快,結(jié)果只好臨時用后面的內(nèi)容頂了上來。一堂課講完,全身感覺好像散了架一樣。”
現(xiàn)在,王伯雄的課堂氣氛則是非常輕松愉快的。 “課堂上互動的氛圍很重要,否則就不知道學生是否真正聽進去了,是否開動了思想。”每次課一開始,王伯雄一定會就上節(jié)課的內(nèi)容及布置的問題提問,讓同學積極舉手回答。“這不僅是對前次課學習內(nèi)容的復習,更能使同學們從一開始就進入教學氛圍,形成互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的氣氛中展示自己的能力。”與第一次走上講臺的情形相比,王伯雄幽默地說:“現(xiàn)在講課更加自如了吧,開玩笑說,就是很瀟灑了。”
語言與詩詞,是愛好也是鍛煉
作為一名工科教師,王伯雄掌握了4門外語。除了英語和赴德留學時學習的德語外,他還自學了法語和日語。當問起學習語言的方法時,王伯雄毫不猶豫地答道:“沒有竅門,如果有,那就是愛好。掌握一門語言就像打開了一扇窗戶,看到了一個新天地。學語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每次遇見外國人,和他們聊上兩句,我自己也覺得很有趣。”
此外,王伯雄從青年時起便喜歡上了文學,特別是古典詩詞 。2000年 后 , 他“重拾舊業(yè)”開始寫詩填詞。 “現(xiàn)在碰到什么高興的事情,我都會手舞足蹈地想要寫詩。”2007年,他又和其他幾位老師在學校教職工中發(fā)起成立了荷塘詩社。王伯雄認為,工科多用邏輯思維,文科則多用形象思維,一個人若能廣泛涉獵、全面學習,不僅能促進修養(yǎng)、陶冶情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鍛煉。
今年五一假期將臨之際,王伯雄在課上為學生誦讀了朱熹的《春日》,鼓勵同學們利用假期走出校園,到郊外去享受春光。“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詩情畫意,贏得了大家的一片掌聲。(本文作者為《清新時報》記者,圖片由校學生會提供)
2009年12月30日 00:00:00
相關(guān)新聞
最新動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