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胡鞍鋼評政府工作報告
【新聞中心訊】3月22日,清華大學公管學院教授、中國國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鋼在公管學院報告廳做了題為“中國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兼評《政府工作報告》”的主題報告。
在報告中,胡鞍鋼教授通過對溫家寶總理《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解讀,系統(tǒng)回顧了中國應對此次金融危機的全過程,認為通過科學的評估顯示:中國在2009年直面金融危機挑戰(zhàn),在與世界各國同時面對的這場“大考”中,中國經濟實現穩(wěn)定增長,完成了2009年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目標,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胡鞍鋼指出,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8.7%,增長率為全世界最高,且是全世界為數不多的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之一,為世界經濟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如果扣除中國經濟增長率,世界經濟增長率約低于-1%。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fā)達國家出現“無就業(yè)復蘇”或“摧毀就業(yè)復蘇”時,超額完成城鎮(zhèn)新增就業(yè)目標,前四年累計新增就業(yè)4603萬人,相當于“十一五”規(guī)劃目標的102.3%,城鎮(zhèn)登記失業(yè)率低于目標值。2009年我國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剔除價格因素后,比上年分別增長9.8%和8.5%,四年累計提前完成 “十一五”規(guī)劃目標。
胡鞍鋼指出,中國成功地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在世界各國中率先經濟復蘇,不僅實現了中國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目標,而且也促進了世界經濟復蘇和再平衡。在報告的末尾,胡鞍鋼同時也提出了中國在下一階段的發(fā)展中所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即環(huán)境保護問題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壓力,他形象地將這一挑戰(zhàn)比喻成“黑貓”向“綠貓”的轉變。
報告結束后,胡鞍鋼與現場同學進行了問答互動,對同學們提出的各種問題予以了細致耐心的解答。
報告由公管學院黨委書記王有強主持,來自全校各個院系的兩百余名師生參加報告會。(供稿 公管學院 編輯 崔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