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風亮節(jié) 風范永存
——追念范敬宜同志
朱開軒
驚悉范敬宜同志不幸逝世,我非常悲痛。我與敬宜同志在九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共事五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崇高的品格和淵博的學識給我印象至深。
10月14日,一位老同志給我打電話說,敬宜同志生病住院,病得很重,惡性腫瘤已經擴散了。知道這個情況,我非常擔心,當晚就給敬宜同志手機通了電話,問他身體怎么樣,他說肺部有炎癥,但很樂觀,并說今年是他的多事之秋。敬宜同志這幾年一直身體不好,之前,他做過眼部手術,還得過心梗,我們大家都很關心他,我們經常通過電話問候。
敬宜同志是個很樂觀的人。10月19日,我到北京醫(yī)院看門診后專門留出時間去看望他,他還精神,依然談笑風生,只是人稍有點消瘦。我怕他勞累,影響他休息;更主要是病情未“捅開”,我們不可能深談,只希望他保重,與病魔作斗爭。離開他的病房后,我專門找到北京醫(yī)院的主管副院長,了解了他的病情。副院長說,他的病已經擴散,但未曾告知他,他家人知道。
我本準備另找個適當時間再去看望他。沒有料到的是,11月3日,我自己也病倒了,更沒有想到的是,11月13日,他竟突然去世了。再見的愿望就沒有來得及實現(xiàn)。聽到這一噩耗,我心里非常難過。一個好同志、好朋友走了,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了,但敬宜同志的音容笑貌,我們之間的友誼,他的高尚人品、卓越才華、工作精神依然留在我深刻的記憶之中,永遠難忘。
敬宜同志一生很重要的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他被錯劃“右派”下放到農村,前后在農村20年。與最基層群眾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這不僅培養(yǎng)了他與農民、農村的深厚感情,也鍛煉了他經常深入基層、關注群眾疾苦、關心民生的作風,以及他深邃、敏銳的洞察力,以至于他后來寫出了許多關心國計民生的有思想、有重大影響的好文章。第二個階段是他平反后調到遼寧日報工作,到經濟日報、人民日報工作,以及后來到全國人大工作,前后20多年。從基層記者干到省報總編、一直到黨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總編輯。第三個階段是到清華大學擔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前后約10年。從事教育培養(yǎng)新聞人才工作。
1998年3月,按照中央規(guī)定,我從國家教委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轉到全國人大工作,敬宜同志也從人民日報總編輯的崗位上退下來,轉到了全國人大工作,我們都當選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并分別擔任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正副主任委員,整整在一起工作了5年。這5年,他高尚的品格、出眾的才華、淵博的知識,以及為人的誠懇、工作的認真,給我印象十分深刻。
在全國人大工作期間,我們一起像平時在機關工作一樣,按時上下班。敬宜同志平易近人、工作認真負責。他長我一歲,但非常尊重同事,也很支持我的工作,我們一起工作很愉快。他在全國人大教科文衛(wèi)委員會分管文化工作,我看到經常有文化界、新聞界以及一些基層的同志來找他,向他反映情況,他都是認真地接待。他工作開明,開會或討論問題,讓大家暢所欲言。他身體不大好,有高血壓,但一直堅持帶病工作。
敬宜同志時刻不忘接近群眾,關心基層群眾生活。他20多年在基層工作,與群眾有著深厚的感情。當記者,做總編時如此,到了全國人大也是如此。在人大工作的5年間,他經常在北京出去不坐專車,去坐出租車,他與司機什么都談,了解出租車司機的收入、生活情況,了解社情民意,經常回來還與我交流感受。
敬宜同志組織觀念強,熱愛教育事業(yè)。2000年,清華大學邀請他去講課,他來征求我意見,我認為他有能力和愿望,支持他去清華講課。他一個星期去兩次,給清華大學學生講授新聞采訪與寫作。到2002年,清華大學成立新聞與傳播學院,請他去做院長,他也征求過我的意見。那時,他已經過70歲了,我說,清華大學請你做院長,發(fā)揮你的作用很好,但你要注意身體。我理解他是要把過去失去的寶貴時間都追回來,為國家和人民多做點事。在清華大學做院長期間,敬宜同志全身心投入,備課、講課。有一年暑假,清華幾個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寫的社會調查報告,他認為非常真實,就把報告送給了溫家寶總理,溫總理批示贊揚。他打電話給我說,現(xiàn)在中央領導非常平易近人、注意體察民情。
敬宜同志才華出眾,不僅文章寫得好,詩畫作品也很多。他新出版了文集、詩畫作品集,都要贈送我。2003年重陽節(jié),我約在全國人大工作期間的幾位老同志到我家里相聚。敬宜同志專門給我送了一幅自己剛畫的畫作,宣紙上用朱砂畫的是紅色的竹子立于巖石之上,并配詩曰:“生來手拙厭渲染,不寫松梅不寫蘭,難得重陽聚舊雨,數(shù)枝朱竹贈開軒。”得知敬宜同志去世后,我把他曾經贈送我的書籍和詩畫作品找來,睹物思人,愈加懷念敬宜同志。
2003年離任后,我與敬宜同志經常電話聯(lián)絡互致問候,也見過幾次面。誰知10月19日的相見,竟成了永別!
敬宜同志去世后,我遵醫(yī)囑不能參加遺體告別。我特別向人民日報社發(fā)去了慰問函,并托人給敬宜同志長子通電話,向其家人轉達我的深切問候,望節(jié)哀保重。
斯人已去,風范永存。特寫此文以示對敬宜同志的追念之情!
來源 中國教育報 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