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學生 為機器人癡迷 設計起落架 使直升機在廢墟上自由起降
獲得專利 “意外”上清華
來源:法制晚報 2011-06-28 徐天

圖為李子赫。
改裝模型,設計機器人、研究直升機的裝置……當數(shù)萬考生一心一意準備高考時,人大附中高三學生李子赫則被保送至清華大學,早早接到了錄取通知書。
●印象
陽光男孩 曾經(jīng)多次獲獎
膚色略黑,瘦高個兒,頭發(fā)蓬蓬的,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一身休閑裝扮,昨日,記者見到了這個剛剛過了18周歲的“潮男”。
正是他,曾獲得北京市市長獎、全國十佳創(chuàng)新青少年等獎項,還擔任著人大附中少科院副院長一職。
連李子赫自己都笑稱,他從未想過自己能上清華。他只是遵循自己的愛好和夢想,卻得來了人生中無數(shù)個“意外”。
●轉折
中考失利 面臨人生抉擇
李子赫從小就是有自己想法的孩子。他喜歡玩四驅車,并熱衷于改裝它,一路“玩”到賽車場。可以說,他的精力并沒有放在課內學習上,因此,中考成績并不理想。
那時,李子赫遇到了人生的第一個關卡,他懷疑自己一直以來的重心擺錯了地方。幸運的是,人大附中因為他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破格錄取了他,李子赫受到了肯定,希望能堅持最初的喜好和夢想,決定在這條創(chuàng)新的路上走下去。
讀高中后,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了在教學樓里藏著的機器人教室,他的新旅程因此開始。
他主動找科技老師,要求加入機器人實驗小組。因為學業(yè)更忙,他只能用晚上和雙休日的時間,有時,一干就是一個通宵。
雖然剛入門,他和他的同學卻挑戰(zhàn)了最有難度的機器人項目——VEX機器人。他的付出也最終換來回報。2009年,他們小組做的VEX機器人,一路從北京斬獲金牌到獲得亞洲金獎,最終獲得了國際錦標賽的第四名。
●探索
“震”出靈感 設計起落架獲專利
高二時,李子赫先后設計了《基于潛艇周圍磁場變化的防撞預警裝置》、《基于北斗系統(tǒng)的水下精準定位裝置》等創(chuàng)新項目。
汶川地震后,已經(jīng)有一定的動手能力和賽事經(jīng)驗的李子赫發(fā)現(xiàn),在大地震時,直升機之所以救援能力有限,是因為它無法在大多廢墟上起降,它只能傾斜5度,而大多數(shù)廢墟的坡度遠大于5度。
為什么不能設計一種起落架,使得直升機能在廢墟上自由起降呢?
這個問題在國內的研究尚是空白,于是他開始了漫漫探索之路。購買載機、傳感器,幾度優(yōu)化設計方案,自立項后,李子赫幾乎在大小節(jié)假日,都奔波往返于市郊實驗場和高校實驗室之間。
他和清華、北航、北理工的老師郵件往來,匯報自己的最新進展和遇到的困難。
一年后,李子赫的設計成功了,一臺小型直升機在他的操控下,能穩(wěn)穩(wěn)當當?shù)赝T趦A斜24.5度的斜坡上,隨即而生的,是一篇記錄了他的設計過程和結果的5萬字研究論文。
他輾轉找到了空軍研究所的相關專家,這位老師看完了他的設計方案,并肯定了他的設計成果,李子赫幾乎喜極而泣。
隨后,他申請了國家專利,參加國家的多項科技賽事。也正是這個項目,使他獲得了全國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一等獎,走上了被保送清華的第一步。
●收獲
成功保送 小學弟變身“大學長”
之后的一切都變得順利起來。
今年年初,他因科技創(chuàng)新獎,參加了清華大學的保送生考試,被機械工程學院的制造自動化與測控專業(yè)錄取。
前途已定,他卻沒有閑下來。他和已在清華就讀的、人大附中畢業(yè)的兩個學長一起,在清華創(chuàng)辦了一個協(xié)會——清華大學學生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協(xié)會。
為了這個協(xié)會,他們在清華大學里參加過創(chuàng)業(yè)答辯,臺下有學生問他是哪一級的學生。按照清華的傳統(tǒng),學校素來用學生入學的年份的最后一位作為他們整個年級統(tǒng)稱,李子赫如實說他是1字班的。
可臺下的學生都不曾想到?jīng)]入學的新生會創(chuàng)辦這樣一個協(xié)會,他們誤以為李子赫是2001年入學的老生,畢恭畢敬地稱呼他為“大學長”。
李子赫自是沒有點破,心里頗有一些得意:這個在他做實驗時,羨慕和奔波了不知道多少次的學校,終于成了自己的母校。
總結起自己這一路來的得失,李子赫說:“我最幸運的地方,是能始終堅守最初的夢想,同時我沒有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去努力,不斷地向成功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