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2012年新生教育紀實之一: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記者 高原
8月15日,3300多名本科新生走進清華園,開啟新的大學生活。朝氣蓬勃的他們,為百年清華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學校為2012級新生制定了完整的新生教育計劃,幫助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在入學后的一個月內,他們將參與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入學教育活動,包括由校黨委書記胡和平、著名科學家楊振寧先生主講的成才系列報告會,為期三周的軍訓,新生團隊訓練營等。在學習生活步入常態(tài)化后,作為入學教育的延展,新生適應性教育還將伴隨他們整個大一學年。“量身定制”的“新生導引項目”導師將對他們未來發(fā)展進行指導,心理咨詢中心為他們適應新環(huán)境提供幫助,學習工作坊為他們解決學習上遇到的困難創(chuàng)造條件……

通過豐富多彩的新生教育活動,傳承清華精神與傳統(tǒng),適應大學生活,感受校園文化,是同學們邁入清華后生動的第一課。 供圖/武裝部
“新生教育的目的是讓新生快速適應大學生活、感受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同時潛移默化地領悟清華精神與傳統(tǒng),自覺樹立起高度的國家意識、集體意識和正確的價值取向。”校團委副書記、大一工作組組長張超介紹說。新生教育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具有重要意義。1999年,我校秉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將“新生工作委員會”進一步整合資源,成立常設機構“大一工作組”,由一位校團委副書記擔任組長,形成團委、學生部、武裝部等多部門聯(lián)動、校系配合的組織架構。經(jīng)過十余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在不同時期準確把握新生特點與需求,堅持教育與引導并重,由新生理想信念教育、新生集體主義教育、新生適應性教育和新生全人格塑造組成的新生教育體系。2010年,我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特等獎。
今年,針對2012級“90后”新生特點,我校新生教育在已有框架下進行了完善:從鼓勵新生“獨立”報到,到將軍訓期間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新生團隊訓練營活動多元整合,再到改變原有的校園“集中游”為以團小組的方式進行“深度游”,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成長的空間。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 肩負起清華人的責任與使命
8月16日,是2012級本科新生永遠銘記于心的日子。這一天,在新生開學典禮上,校長陳吉寧發(fā)表了題為“如何讓大學生活更有意義”的演講。陳吉寧與新生們分享了三點感想,即學會“做人”,學會“獨立”,學會“珍惜”。他鼓勵清華學子們恪守“行勝于言”的校風,發(fā)揚清華人的實干精神,用腳踏實地的努力學好科學文化知識,報效祖國。陳吉寧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作為新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一課,在新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對于清華精神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開學典禮作為邁入大學階段和成長為大學生的標志性儀式,是新生教育過程中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契機。新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讓愛國主義和清華精神成為新生的主流思想和文化,這一目的貫穿于新生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本科新生參觀校史館。攝影/薛建團
8月17日、18日,我校2012級本科新生3300余人分41批參觀了校史館。從清華大學建校、國學院聘任四大導師、成立西南聯(lián)大到清華大學戰(zhàn)后復員;從新中國成立后的院系調整到改革開放后人才培養(yǎng)與科技創(chuàng)新……同學們簇擁在講解老師周圍,聚精會神地聆聽著清華百年的發(fā)展歷程,仿佛置身于清華百年的歷史長河之中。遇到展板上的精彩內容,或珍貴的實物檔案資料,很多同學還拿出手機拍照,希望參觀結束后能夠隨時翻閱。
仰望著名家長廊中 471位兩院院士和121位人文社科杰出學者的頭像,仔細品讀著清華百年歷史留下的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實物,清華精神深深叩擊著同學們的內心深處。大家紛紛表示,通過參觀校史館,對清華歷史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更深刻體會到身為一名清華人肩負的責任與擔當。

穿上迷彩服,扎好馬步,軍訓錘煉了新生的意志品質。供圖/武裝部
8月20日,為期三周的2012級學生軍訓在嘹亮的軍歌聲中拉開序幕。軍訓是磨練學生意志品質,培養(yǎng)學生國防素質,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軍訓期間,大一新生將接受包括軍事理論教育和軍事技能訓練兩大部分的訓練,內容涉及國防教育報告、軍事理論課程,以及隊列、軍體拳、野營拉練、實彈射擊等基本技能訓練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時還將進行戰(zhàn)傷自救與互救訓練。學校還會在連隊上建立臨時黨團支部,通過舉行主題黨日團日,開展文體、宣傳、衛(wèi)生等多項評比工作,潛移默化地將“清華精神”內化為學生品格。
8月27日晚,校黨委書記胡和平在綜合體育館為本科新生作了題為“世紀清華、人文日新”的首場成才教育報告。報告從清華的歷史沿革、清華文化和精神、百年校慶等六個方面,用生動翔實的故事介紹了清華的百年發(fā)展歷程。胡和平勉勵同學們不負重托、不辱使命,承擔起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很多同學聽過報告后表示,報告使自己更加深刻地認識了清華、了解了清華,也愛上了清華。
鏡頭聚焦一
綜合體育館,新生報到現(xiàn)場。
經(jīng)過70多個小時的汽車、火車換乘,8月14日下午,來自新疆喀什莎車縣的化工系新生努爾艾力·麥麥提拖著行李箱,獨自一人來校報到:“我期盼著能早日來到清華,再苦再累也值得。這是我獨立開始大學生活的起點,希望自己通過大學期間的努力,取得更大的進步。”
自小家境貧困的麥麥提,在學校“綠色通道”相關政策的幫助下將無后顧之憂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他表示,立志努力成才報效母校,報效祖國,成為一名合格的清華人!
來源:新清華 第1890期 201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