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在清華打造第二羅德獎
來源:光明日報 2013-4-24 王傳軍
【核心提示】
蘇世民表示,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華爾街金融家和企業(yè)家們?nèi)找鎿鷳n,中國與西方在安全和經(jīng)濟等領域發(fā)生摩擦,他希望,通過教育和培訓世界未來的領導者,可以減少這種摩擦,這是他創(chuàng)立這個項目的初衷和主要目標。
美國金融大亨、黑石集團主席蘇世民(斯蒂芬•施瓦茨曼)組織捐贈3億美元,與清華大學合作創(chuàng)立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該項目引起了中美兩國領導人的重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分別致賀信。該項目已于4月21日啟動。在惠及學生人數(shù)和捐助資金上,它將與擁有111年歷史的羅德獎學金平起平坐。
蘇世民在華爾街叱咤風云30多年,個人資產(chǎn)約為65億美元。這位著名投資家表示,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華爾街金融家和企業(yè)家們?nèi)找鎿鷳n,中國與西方在安全和經(jīng)濟等領域發(fā)生摩擦,他希望,通過教育和培訓世界未來的領導者,可以減少這種摩擦,這是他創(chuàng)立這個項目的初衷和主要目標。他指出,中美兩國互派留學生的比例為8比1,大多數(shù)美國人對中國幾乎一無所知。只要中國經(jīng)濟增幅保持在美國的2至3倍,在歐洲經(jīng)濟遲滯不前的情況下,西方國家與中國的摩擦很可能會繼續(xù)上升。他表示,希望用一代人的時間來應對東西方之間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
蘇世民說,這一項目將在今后50年培訓和教育10000名遍布全球的優(yōu)秀學生,建立起溝通中西方并消除彼此分歧的國際網(wǎng)絡。受益的學生中,45%來自美國,20%來自中國,其余35%來自澳、加、歐洲、拉美和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將來還可能來自非洲。
此間媒體報道稱,盡管蘇世民強調(diào)他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中國與其他國家的相互理解,但他也承認不乏個人的某些動機。1969年他在耶魯大學四年級時,在申請羅德獎學金的最后一關被淘汰,他只能去哈佛商業(yè)院繼續(xù)深造。他本人曾說:“我當時非常希望拿到羅德獎學金,但事與愿違。”一些媒體據(jù)此認為,這可能也是蘇世民突發(fā)奇想要打造“第二羅德獎”的一個原因。
羅德獎學金是塞西爾•羅德茲于1902年創(chuàng)設的獎學金,專供外國精英前往牛津大學研習之用。羅德茲是英國殖民時期的世界首富和礦業(yè)大亨,擁有當時全世界90%的鉆石工業(yè)。羅德獎學金總額約為2.03億美元,每年在美國等18個國家選取80名應屆畢業(yè)生,去牛津大學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羅德學者在全球?qū)W術界享有很高榮譽。
蘇世民強調(diào),清華大學蘇世民學者項目純屬個人捐助,與黑石集團毫不相干。3億美元捐款中,他自掏腰包1億美元,從一些西方公司籌集1億美元,今年底另籌1億美元。這些錢除了支付學生的全額獎學金,還要在清華大學內(nèi)新建一座該項目教學樓。項目的捐贈者還包括波音、卡特彼勒、摩根大通、美洲銀行以及瑞士信貸銀行等公司和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的個人基金會。該項目的顧問理事會成員陣容強大,有美國前國務卿賴斯、鮑威爾和基辛格、美國前財長魯賓和鮑爾森、法國前總統(tǒng)薩科齊、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和加拿大前總理布萊恩,還有許多投資家、著名大學校長和馬友友等文化名人。
蘇世民1947年2月14日出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個猶太人家庭,22歲從耶魯大學畢業(yè)后,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哈佛商學院。從哈佛畢業(yè)后,他很快進入當時華爾街著名的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31歲時就升任公司的合伙人,成為當時雷曼兄弟高管中最年輕的合伙人之一。20多年前他離開雷曼兄弟,著手創(chuàng)建了黑石集團,該集團一直保持著30%以上的年平均增長率,成為世界最大私募股權基金公司之一,目前已是一個綜合性金融品牌。蘇世民也被福布斯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2008年他向位于紐約第五大道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捐贈1億美元,為了感謝其慷慨捐贈,這個圖書館根據(jù)其名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