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傳奇 致敬英雄
——清華大學《馬蘭花開》劇組赴總裝備部某基地學習、巡演
清華新聞網(wǎng)9月9日電 (通訊員 張璇 記者 覃川)9月3日,由清華大學師生創(chuàng)作并排演的,以清華校友、“兩彈元勛”鄧稼先為主人公的大型校園原創(chuàng)話劇《馬蘭花開》劇組抵達總裝備部某基地,開始為期五天的學習和巡演活動。這是繼青海演出后此次采風巡演的第二站。
9月7日晚,《馬蘭花開》在基地禮堂隆重演出。中國科協(xié)副主席、黨組副書記、書記處書記程東紅,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常務副書記陳旭以及總裝、基地有關首長千余名人觀看演出。
胡和平在致辭中表示,《馬蘭花開》來到基地,既是一次清華師生滿懷深情的匯報演出,也是一次很好的了解歷史、感悟愛國精神的機會。他希望廣大青年學生都能向老一輩科學家學習,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為“中國夢”的實現(xiàn)做出自己的努力。

圖為同學們?nèi)硇耐度氲窖莩鲋小?/span>
《馬蘭花開》從童年鄧稼先立志要造“中國人自己的子彈”和少年鄧稼先不堪日寇欺辱而憤然撕旗的義舉拉開序幕,以話劇為基礎,融合音樂、舞蹈、影視、朗誦等多種藝術形態(tài)和豐富的多媒體元素,展現(xiàn)了鄧稼先獻身祖國核武器事業(yè)的傳奇人生和忘我奮斗、鞠躬盡瘁的偉大精神。整場演出主題鮮明、人物飽滿、情節(jié)跌宕、形式生動,不但給全場觀眾帶來強烈震撼、引發(fā)深深的共鳴,同時清華師生也通過此劇向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無私奉獻的英雄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
觀看演出的觀眾均為基地、友鄰空軍場站部隊官兵。他們看到舞臺上的鄧稼先為了祖國長期隱姓埋名、勇攀高峰的一幕幕,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為之感動和自豪。當劇中鄧稼先回家見到病床上的老母親喊出那一聲“媽”時,場下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掌聲。有些年輕的士兵難以抑制內(nèi)心的激動,眼眶里滿含熱淚。全場掌聲多達二十余次,均發(fā)自官兵們的肺腑,演出取得了圓滿成功。
《馬蘭花開》劇組此次學習及巡演活動沿著鄧稼先同志的足跡,旨在加深對歷史的真實了解,提高話劇的藝術表現(xiàn)力,實現(xiàn)對同學們的思想教育和引導,是一次追尋傳奇、致敬英雄之旅。

圖為劇組師生向基地烈士陵園的紀念碑敬獻花圈。
劇組到達基地后,首先參觀了基地歷史展覽館。展覽館里一件件舊實物、一張張老照片、一段段感人的影像資料,詳實地記錄了我國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發(fā)展到今天成為有影響的大國的艱辛歷程。一代代馬蘭人為了祖國的國防事業(yè)默默奉獻、在邊疆甘撒青春和熱血的無私精神感染了劇組的每一位同學。劇組還瞻仰了烈士陵園的英雄紀念碑,師生代表向在國防事業(yè)中英勇犧牲的烈士敬獻花圈。此后,劇組成員來基地兩個哨所參觀,同學們與哨所士兵們親切交流,并集體唱響《馬蘭花開》主題曲,表達對他們“扎根蒼茫大地”的敬意。
參觀完之后,劇中飾演周光召的陳志昊感慨萬千。他說道,盡管現(xiàn)在基地的物質(zhì)條件已有很大改善,但這些執(zhí)行特殊任務的年輕士兵們?nèi)匀幻媾R著許多困難。他們始終恪盡職守、堅守崗位,繼續(xù)繼承和發(fā)揚著老一輩馬蘭人的精神品質(zhì)。作為青年學生,我們要向這些同齡人學習,更要向在那些艱苦歲月里奮斗和犧牲的前輩們學習,立志報效祖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艱苦奮斗、干驚天動地事,無私奉獻、做隱姓埋名人。”馬蘭精神像一面旗幟,激勵著一代代為國防事業(yè)獻身的科技工作者和官兵們克服一切困難、創(chuàng)造一流水平。劇組同學們紛紛表示,要把“兩彈一星”精神和馬蘭精神帶到舞臺、帶回清華園,讓更多的青年學生了解馬蘭、了解歷史,理解鄧稼先他們的選擇,并化之為自己的思考和行動。在馬蘭學習及巡演期間,鄧稼先的飾演者、新聞學院博士生梁植等4位同學還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馬蘭花開》是中國科協(xié)發(fā)起的“共和國的脊梁——科學大師名校宣傳工程”的組成部分,自4月26日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公演以來,已在校內(nèi)演出7場,校外巡演4場,受到近2萬名觀眾的一致好評,在校內(nèi)外引起巨大反響。該劇具備史詩般的風格和青春向上的氣息,生動講述了鄧稼先為祖國核武器事業(yè)嘔心瀝血、忘我奮斗的不平凡人生,刻畫了以鄧稼先為代表的參與“兩彈一星”研制的科技人員們“崇高偉大的愛國精神、嚴謹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高尚純粹的人格魅力”。
供稿:校團委 編輯:范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