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天,馬蘭花開
倪 杰
3月3日到4月28日,57天。
57天,可以只是極平凡的半個學期,也可以做成一件注定極不平凡、可以久久為之銘記和驕傲的事。
很難用文字去描述這57天所發(fā)生的一切,或許可以稱之為執(zhí)著、信念、理想、責任,又或者,叫做奇跡。57天前,沒有人,包括我們自己,能夠想象57天后可以這樣呈現(xiàn)《馬蘭花開》。然而,它卻真實地發(fā)生了。共同締造這一奇跡的有很多人,其中既有科協(xié)和學校的領(lǐng)導老師,也有外請的導演團隊,更有關(guān)心支持我們的社會各界。而此刻,我卻特別想對這一奇跡最直接的呈現(xiàn)者和締造者,一個注定光榮的團隊,道一聲:真心地為你們驕傲,清華的同學們!
首先,是演員。全劇演員共28名(后來又新補充了9名推景片的同學),其中話劇隊員14名,招募演員14名。演員團隊的誕生是極為艱難的。由于劇目的排練強度極大、業(yè)務(wù)要求又高,對參演同學的時間、水平、態(tài)度、毅力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誰能同時滿足這些要求堅持到最后?誰能站出來扛起這部話劇?第一時間,話劇隊的14名同學加入到了劇組之中。但,這也已是話劇隊的極限。曾有更多的話劇隊同學申請加入,然而因為學業(yè)壓力太大,最終被我們婉言勸離。14人,只有總需求的一半。怎么辦?我們陷入了極大的困境和深深的無力。3月2日的晚上,我怎么也睡不著,于是一個個打電話,一個個聯(lián)系。找研究生、找大四、找文科院系、找高年級學生干部……隨即,藝術(shù)團各隊行動起來了,各院系團委行動起來了,藝術(shù)團許久未曾露面的研究生老團員行動起來了……一位位同學挺身而出,一個個姓名開始閃耀。終于,到了開始排練時,28名演員全部到位。這28名同學,注定要創(chuàng)造奇跡。
57天,似短還長。我相信,絕大部分人都不曾有連續(xù)57每天4-12小時重復做同一件事的經(jīng)歷,這其中的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是未曾投入其中的人所難以想象的。更何況,其中還有一半的同學之前沒有話劇基礎(chǔ),卻要在這短短的57天里迅速成長為一名能與這部劇相匹配的優(yōu)秀演員。而且,還要兼顧好學習這一主業(yè)。奇跡,就在樣的不可能中,開始發(fā)生。于是,我們看到,同學們在吃飯時也在揣摩人物背誦臺詞,為了演好哭戲不惜承受極為嚴酷的特訓,排練間隙一有時間就翻開專業(yè)課本,半天之中重重倒地20余次只為演好摔倒,感冒嚴重到幾乎說不出話來到了臺上依然聲音洪亮,骨折了腳崴了依然堅持上場絕不放棄,推景片的演員在沒有照明沒有參考沒有視線的情況下一遍遍用記憶去精確走位……特別是當4月21日我們面臨很大困難時,所有人都行動起來、獻計獻策、自發(fā)苦練……所以,當所有演員深深鞠躬謝幕的那一刻,當所有景片翻轉(zhuǎn)過來“18羅漢”帶著靦腆笑容向大家揮手致意的那一刻,我們怎能不熱淚盈眶?
在話劇圓滿落幕的此刻,我們也忘不了武文博、張正皓、聶子瀟、閆皓白、劉慧凝等在前期長期參與話劇排練,最終由于劇目調(diào)整、工作需要以及畢業(yè)等原因無法上臺的同學們。你們,同樣是英雄。
然后,是工作人員。對你們,我難以用“贊美”這樣的字眼,只能用百味雜陳的擁抱。是你們,從2011年的夏天開始,一直奮斗到今天。沒有歡呼聲,沒有掌聲,卻默默地撐起了整個劇組。德陽從劇目策劃的第一天起,就配合覃川老師擔綱劇本創(chuàng)作的重任,歷時一年多,前后十余版,為劇本的形成和不斷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礎(chǔ);夢然牽頭劇務(wù),管工作人員、管后勤保障、管信息聯(lián)絡(luò),千頭萬緒,常常要頂著各方的壓力和誤解,默默吞下苦澀繼續(xù)前行;黃禹牽頭演員組織,一次次為了爭取同學的利益而喜、而怒、而哀、而樂,為了應(yīng)對同學們不可抗拒的請假,愣是學會了從演員到景片的各大工種,以便隨時替入;子瀟當了演員,又被撤下作為主要工作人員,他只是笑著說“好的倪老師”;還有太多的人為了這部劇而默默奔忙,燈光、音響、麥克、服裝、化妝、后勤、劇務(wù)、多媒體……最終,你們只是在掌聲背后留下了匆匆奔忙的背影。全劇現(xiàn)場執(zhí)行工作人員中,共有我校同學35名。你們,是扛起《馬蘭花開》的最堅強的臂膀。
同樣也忘不了,團委宣傳部視覺中心的同學用菜花和棉花做出了蘑菇云,攝影隊每天派出同學為劇組照相數(shù)千張,電視臺學生記者團扛著攝像機上下奔忙連夜剪片,合唱隊的同學含著淚錄制主題歌直到凌晨,軍樂隊和交響樂隊的同學奏起了《生日歌》為劇組同學慶生,藝術(shù)團各隊派出了“替補”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
這就是清華,這就是清華的學生!在這57天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彼此照顧、彼此幫助、彼此激勵、彼此感動。有了這樣一群最可愛的人,馬蘭花怎能不盛放?
我以為,排演《馬蘭花開》,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彰示,這世上沒有永生、只有永恒。而從你們,最可愛的同學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這永恒的綿延剪影。我相信,若鄧老在天有靈,也必將欣慰。
從25日到28日,各界嘉賓、楊振寧先生、鄧稼先先生的子侄、曾參與兩彈一星研制的老學長、校內(nèi)外師生、附中的小朋友們紛紛因《馬蘭花開》、因鄧老而熱淚盈眶。這份感動,恐怕是對你們所付出的一切的最好褒獎。
奇跡,從來都伴隨信念而發(fā)生。57天,馬蘭花開。
(作者為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馬蘭花開》制作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