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大師風范,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來源:中國教育報 2014-9-22
編者按:在教育部社科司和科技司大力支持下,由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組織撰寫、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師風范”叢書日前正式出版發(fā)行。9月6日,“弘揚大師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座談會”在京隆重舉行,彭珮云、陳至立同志出席。與會者一致表示,“大師風范”叢書是學風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的好圖書,也是對青年們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好教材。本報刊登座談會發(fā)言摘要,以饗讀者。
懷念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
林洙
梁思成走了42年了。
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和營造學社的同仁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尋找我國僅存的一些古建筑,對它們進行調(diào)查測繪。“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那是老一輩古建筑學者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時代。
他身上有股頑強、內(nèi)在的精神力量。實事求是,這是他一生堅守的原則。
1942年,他開始動手撰寫《中國建筑史》及《營造法式注釋》。他所以成為《中國建筑史》的第一撰稿人,是因為他有科學的研究方法、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有學貫中西博覽古今的才學,再加上他個人的智慧。
1947年他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榮譽文學博士學位。這時很多美國大學都聘請他長期留下來講學,很多朋友都勸他說:“共產(chǎn)黨來了,你還回去干嘛?”他說:“共產(chǎn)黨也是中國人,我還是回去為祖國蓋房子吧!”
1947年他回到清華。回國后他決心辦一個世界第一流的建筑系。他沒有照搬美國的教學大綱,而是從一個歷史學家的角度,從對建筑科學研究對象的全面認識及建筑科學發(fā)展方向的把握,對傳統(tǒng)建筑教育的課程做了全面的取舍、增設。這是他作為一個教育家的成功之處,也使他的學術(shù)思想明顯超越于大多數(shù)同輩建筑學家。他對北京市的規(guī)劃、對古建筑保護乃至對全人類的寶貴遺產(chǎn)的保護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人們稱他是古建筑專家、建筑教育家、城市規(guī)劃學家。我認為他還是一個美學家、哲學家、歷史學家。
梁思成曾經(jīng)說:“我所唯一可以奉獻給祖國的只有我的知識。”他做到了。他把畢生精力、才華、智慧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祖國。(作者系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的夫人)
讓大師風范和清華精神代代相傳
鄧衛(wèi)
大師們承載著學校的傳統(tǒng)和文化,他們的風范是大學精神最鮮活的寫照。在“大師風范”叢書中收錄的66位大師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在清華大學學習或工作過的。他們無私奉獻的崇高品德,一絲不茍的治學態(tài)度,樂觀豁達的人生境界,為廣大師生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今天,在老一輩大師們精神的感召下,清華校園中又不斷涌現(xiàn)出一批又一批的名師大家。他們影響和帶動全校教職員工,為清華早日躋身世界一流大學前列而不懈努力。
當前,清華大學正在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教育教學改革等綜合改革,引導廣大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傾心育人、潛心治學,瞄準國際學術(shù)前沿和國家重大戰(zhàn)略需求開展學術(shù)攻關(guān),努力讓今天的青年才俊成為明日的大師,在不斷提升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和科研水平的同時,讓大師風范和清華精神代代相傳。(作者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
(編者注:本文有節(jié)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