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清華緣 一生水利人
水利系1965屆校友畢業(yè)50年再聚母校
清華新聞網(wǎng)4月26日電 (記者 高原)4月26日上午,清華大學1965屆校友畢業(yè)50周年重返母校,再次相聚。
清晨,陽光微醺,滿頭銀發(fā)的清華1965屆水利系學生、水利部原部長汪恕誠便早早來到水利系館前,等候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參加畢業(yè)50周年紀念活動的同窗好友。
1965屆的“水5班”是指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1959年入學、1965年畢業(yè)的一個年級,正值母校104華誕,老校友們踐行一生家國情懷的理想抱負,再次歸來。曾經(jīng)的同學少年如今霜染雙鬢,但同窗相見依舊笑聲朗朗,大家一見面便緊緊擁抱、握手、合影留念,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我?guī)缀趺磕甓紩厍迦A參加校慶,現(xiàn)在還擔任水利系張光斗科技教育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所以每年都有機會回到母校,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見到我們新一代年輕的學生朝氣蓬勃,感覺很幸福。”汪恕誠說。他同時寄語清華學子:“從我們國家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角度來看,能源問題和水的問題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我們現(xiàn)在處于發(fā)展最好的時機,國家十分重視水利工作和能源工作,水電發(fā)展速度、水利投入是歷史最高水平,這為我們清華水利人提供了大有可為的空間。希望同學們繼承老一輩清華人的傳統(tǒng),擔負起自身責任,立足國內(nèi)、面向國際,貢獻清華水利人的力量。”
“回校歡慶五十年,千言萬語涌心間。母校培育恩如山,名師教誨情難舍。傳道教我怎做人,授業(yè)讓咱解萬難。學海無涯勤努力,健康工作五十年。”陳洪天在回校聚會前心情激動地寫下了這首詩。陳洪天回憶說,清華是自己人生中最難忘的黃金時間,那時的自己就如同海綿一樣,吸收著來之不易的寶貴知識。在他印象中,時任清華校長蔣南翔對他們這一代學生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紅色工程師”、“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這些朗朗上口的口號不僅永久地烙印在記憶深處,而且在心中記了一輩子,實踐了一輩子。
陳洪天大學畢業(yè)后服從分配來到位于西安的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工作。此后,他將自己半個世紀的人生交付給祖國的水利水電事業(yè),并用一首詩歌概括了自己的水利人生。“健康工作五十年,校長囑咐記心間。碧口土壩超百米,公峽漩流泄兩千。浪底監(jiān)理建大壩,糯扎咨詢解疑難。瀑布溝中查質量,雙江口內(nèi)獻灼見。巴貢壩料講變化,兩河預可提建言。碧電定檢四參與,土壩規(guī)范兩修編。古稀還告老校長,學生今世猶汗顏。”在實現(xiàn)“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后,熱愛文學的陳洪天在退休閑下來的時間里,撿起當年的愛好寫起了詩歌,在詩中抒發(fā)昂揚的青春夢想,回憶跌宕的人生軌跡。
“時隔多年見到同學們,大家都老了,相聚的人也越來越少,但大部分人都還能一眼就認得,回到清華就像是回到了家,感覺人也像回到了年輕的時候。”陳洪天感慨地說。
在水五相聚的同學中,有一位身材嬌小的“女同學”格外引入矚目。她笑語盈盈,穿梭在同學中間不亦樂乎,她就是被同學們親昵稱為“小麻雀”和“小班長”的陳世欽。
這次相聚,陳世欽見到了大學時住在上鋪的嚴明遠。大學畢業(yè)后,她們兩個人各奔東西,一個在福建省水電廳工作,一個在山東大學教書育人,雖然千里之隔,但始終彼此牽掛。這次重逢,兩位老姐妹緊緊握著手不愿松開。大學時,她們倆和另外3名女同學住在新齋的一間6人女生宿舍。這次回來,她們又早早地相約來到新齋,“噔噔噔”跑上樓去,只為再看看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
“我們那時候感情非常好,吃住在一起6年,親如姐妹。大學期間我們分過好多次班,所以整個年級的同學感情都非常親近。” 陳世欽回憶道。嚴明遠看著陳世欽笑著說:“雖然我們在兒孫眼里都是老人了,但大家在一起,感覺誰都沒大變,她還是我們的‘小麻雀兒’”。
相聚現(xiàn)場,始終洋溢著久別重逢的歡笑聲,大家共話往昔,互道珍重,在一張張老照片中,在一張張新合影前,記錄下人生難忘的瞬間。
學生編輯:小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