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畏求真,弦歌不輟,砥礪為健
——記自動化系吳麒教授
通訊員 趙曄 趙鳴遠 趙英弘
歲月的風塵會黯淡歷史的痕跡,但時光掩埋不了的風華在校慶到來時卻更顯加熠熠生輝。日前,自動化系開展了老教師訪談活動,旨在學習前輩師長文化,挖掘曾經(jīng)的人與事,用樸素真實的言語,還原真實、繼承系史、弘揚精神,為清華大學105周年校慶,為自動化系46周年系慶活動獻禮。

本學期以來,自動化系研究生團總支聯(lián)合本科生黨支部共同開展了老教師走訪系列活動,他們在自動化系的建立與發(fā)展過程中立下了功勛,見證了歷史的變革。今天,同學們走進吳麒老師的家中,跟隨吳先生的回憶,重走那段光輝歲月。
無畏求真,輾轉(zhuǎn)務學
一帆風順的小學、中學和大學你我都曾經(jīng)歷過,我們經(jīng)歷的是美好的青春歲月,然而吳麒老師的讀書年代卻伴隨著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滾滾硝煙。
“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占領我國東三省,建立了偽滿洲國。日軍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后,吳麒就讀的中學取消了英語課而改教日語,中學里也來了日本老師。有一天,一位日本老師走上講臺說了一句很長的日語,由于大家還沒學過多久聽不太懂,有一位同學笑了一下,就被那位日本老師狠狠打了一頓。后來才知道,原來那天是日本天皇的生日,日本老師認為學生在下面笑是對日本天皇的“大不敬”,這樣的經(jīng)歷讓吳麒燃起了要將抗日進行到底、民族復興的想法。
歷經(jīng)各種坎坷,抗戰(zhàn)終于取得了勝利。吳麒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學,他與許多同學接受了先進思想,認識到中國真正的前途在解放區(qū),他非常向往。
1948年8月的一天晚上,國民黨的軍警憲特突然包圍了上海交大,要逮捕愛國學生。但黑名單上列的30多名學生只抓到1 名。那天吳麒正好不在學校,對抓捕愛國學生的事情毫不知曉。第二天下午吳麒只身一人到學校,看到大門口大布告上寫著自己的名字,才意識到出大事了。后來經(jīng)過進步同學的幫忙,吳麒從上海轉(zhuǎn)移到北平,又在北平中共地下黨的安排下,從清華秘密轉(zhuǎn)移到了解放區(qū)。直到北平解放、上海解放、津浦鐵路恢復通車,吳麒才回到解放后的上海,在上海考取清華大學電機系的插班生,進入清華大學念書。
潛心學術,弦歌不輟
1952 年,吳麒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由國家統(tǒng)一分配到清華大學電機系任助教。這時,新中國決定派一批青年到蘇聯(lián)留學,回國后參加社會主義祖國建設。與此同時,國家決策要在中國建立自己的原子能、導彈控制等尖端學科。為了爭取時間,加速培養(yǎng)過程,中央決策從全國各高校工學院的二年級抽調(diào)287 名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到清華大學,直接轉(zhuǎn)入上述這些專業(yè)成為二年級學生。時任教育部部長蔣南翔親自指示,由清華承擔這項任務。但就在這時,中蘇關系發(fā)生了變化,蘇聯(lián)方面宣布相關專業(yè)不接受外國留學生。于是吳麒改為工業(yè)企業(yè)電力裝備專業(yè)留蘇研究生。回國后,吳麒擔任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教師、控制理論教研組主任。
“文革”結(jié)束后,自動控制系進行調(diào)整改為計算機系。吳麒調(diào)到了工業(yè)自動化系(后改為自動化系),擔任系黨委常務委員,系副主任,指導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直至退休。其間,他還與幾位同事合作編著了全國高校自動化專業(yè)系列教材《自動控制原理》。
砥礪為健,思牽后輩
吳麒始終記著蔣南翔校長“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這句話。他還回憶說,當年,清華的體育大師馬約翰老先生曾鼓勵學生每次體育鍛煉后洗澡時要用冷水沖洗全身幾分鐘,這種據(jù)說有益于心臟的方法被清華人傳稱為“馬約翰洗澡法”。自從在清華大學做學生至今,吳麒一直堅持這種方法,如今身體還很健朗。現(xiàn)在,吳麒還正在撰寫一部記載自己人生道路和思想情懷的筆記《道路與足跡》,他希望能在不久后印出來與家人親友交流。
吳麒對清華的年輕一代也充滿希望和期待。他說:“青年人未來一定會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我希望你們在自己所學的專門業(yè)務范圍內(nèi)一定要精通,少一些人云亦云,多一些獨到見解,并經(jīng)得起歷史檢驗。任何人想要獲得真知灼見,都需要不斷地努力。將來你們要對你們的后人說:你們本人對于科學、對于社會進步,確實曾向前推過一把,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你們還要對自己的子弟們說:爺爺雖然老了,但是作出過自己的貢獻。你們對自己的子弟們也要推一把,當然要向前推,方向要對。”
吳麒身上所展現(xiàn)的就是清華精神的濃縮,是思想的精魂,也是千千萬萬清華精神的傳承者的代表。他們雖然年邁,但思想依舊閃耀著光芒。他們用生命追求真理,用年華奉獻國家,育人立人,矢志不渝;他們繼承清華體育傳統(tǒng),強身健體,挽國之狂瀾;他們傳遞清華擔當精神,關愛后輩,樹家之砥柱。一輩子,以家國天下的理想,實現(xiàn)個人的家國情懷,成就新清華的正能量。
用訪談記錄人物,用真實反映生活,這是我們共同觀察的百年清華歷史痕跡,也是我們共同唱響的新清華的校慶之歌。
人物簡介
吳麒,我國著名控制理論專家,新中國成立后中國自己培養(yǎng)的控制科學領域中的首批專家之一。長期從事控制理論的教學和科研工作,為控制理論特別是多變量頻率域控制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與合作者共同提出的控制系統(tǒng)的智能設計的學術思想及其軟件實現(xiàn),革新了控制系統(tǒng)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傳統(tǒng)概念。
他領導的研究小組提出的多變量控制系統(tǒng)的正規(guī)矩陣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方法,為魯棒控制系統(tǒng)的設計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吳麒1952年大學畢業(yè),并錄取為清華大學研究生,后因工作需要和組織的決定,擔任電機工程系助教。后被公派赴蘇聯(lián)進修獲副博士學位,學成歸國后到清華大學當時新建的自動控制系任教。
此后四十余載,吳麒先后任講師,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并先后擔任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控制理論教研組副主任、主任,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主任、控制理論教研組主任。在吳麒兼任教研組主任期間,他對自動控制理論教學方面進行了許多改革和嘗試,真抓實干,取得很多重大突破;同時,吳麒非常重視加強校內(nèi)外學術聯(lián)系,積極開展了一系列學術活動,幫助師生接觸學術大師,拓展學術眼界,吳麒所倡導的這一舉措使得學術氛圍大為濃厚起來。
供稿:自動化系 編輯:姝婧 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