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系1961屆鑄1班校友入學60周年座談會舉行
清華新聞網(wǎng)4月24日電 (通訊員 徐友春)又是芳菲四月,紫荊花香,清華大學迎來了105周年華誕。4月23日,機械系1961屆鑄1班校友從五湖四海趕來, 32位老同學、15位家屬相聚在李兆基科技大樓A404會議室,紀念入學60周年。機械系黨委書記呂志剛,以及當年鑄1班的老師、柳百成院士、吳德海教授和吳俊郊教授等一同參加紀念活動。座談會由東風汽車公司(原名第二汽車制造廠)原能力建設指揮部副指揮長貢子才主持。

與會人員合影。郁鑒源 攝
呂志剛代表機械系向老學長們回到母校表示熱烈歡迎,并向老學長們詳細介紹了新的機械工程系組建情況。2012年12月,為進一步凝聚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科的師資隊伍,促進學科的快速協(xié)調(diào)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由原機械工程系和原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中機械工程學科教職工組建成新的機械工程系,并于今年年初,搬進了新落成的李兆基科技大樓。
當年鑄造專業(yè)的老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教授、吳德海教授和吳俊郊教授也和大家一起參加紀念活動。柳百成院士2012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首屆中國鑄造杰出貢獻獎,2015年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分會“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是表彰在當代鑄造科學前沿取得重大突破、在鑄造行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作出卓越貢獻的我國鑄造工作者。柳百成院士是唯一先后獲得“中國鑄造杰出貢獻獎”及“中國鑄造終身成就獎”兩個獎項的獲得者。他結(jié)合清華鑄造專業(yè)發(fā)展實際,從焊接館搬進現(xiàn)在的李兆基科技大樓,分享了自己的感受。清華的鑄造專業(yè)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人才,更從中間走出了兩位院士。柳百成向鑄1班的同學們贈送《萍蹤掠影——柳百成攝影習作集》,祝愿大家身體健康。
吳德海教授和吳俊郊教授也先后發(fā)言,表示學校的發(fā)展與校友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的貢獻緊密相連。當年蔣南翔校長提出,要把好的畢業(yè)生送到工業(yè)戰(zhàn)線的第一線,在各自的企業(yè)中發(fā)揮作用,而在座同學們正是這樣的一批學生。
貢子才在致辭中深情地說,遙想當年,青春年少,豪情滿懷。1956年,鑄1班同學抱著“向科學進軍”、“作未來的紅色工程師”的信念,踏進了美麗的清華園。改革開放后,大家心情舒暢,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國家作出了貢獻。如今都步入老年,步履蹣跚、老態(tài)龍鐘。但是,與老同學聚會,共憶當年,同敘友誼,是難得的機會。
難得相聚的老學長們熱情交談,緊緊相擁,他們集體編輯了《夕陽無限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鑄1班入學60周年紀念文集》一書,書中收錄的32篇文章,字里行間透露出來濃濃的清華深情。座談會始終洋溢著眷戀、溫馨和深情,并在《清華大學老校歌》《友誼地久天長》《祝酒歌》的歌聲中結(jié)束,相約下一次美好的相聚時刻。
供稿:校友總會 編輯:高原 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