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勇做客時事大講堂第201講 解讀六中全會“全面從嚴治黨”
清華新聞網11月17日電 (通訊員 謝莊子)11月16日晚,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過勇副教授做客時事大講堂第201講,帶來題為“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為題的講座,為到場的師生講解十八屆六中全會的精神內核。

過勇做客時事大講堂。
十八屆六中全會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取得的成就,吹響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集結號。過勇首先概述了十八屆六中全會的主要內容,解讀了確立習近平總書記黨內“核心”地位的意義,并梳理了黨規(guī)體系建設完善的歷程。通過列舉山西“塌方式腐敗”、遼寧賄選案等近年腐敗案件,過勇詳細解讀了歷任領導人對腐敗形勢從“嚴峻”到“依然嚴峻”,再到“依然嚴峻復雜”表述的背后深意。
其后,過勇重點講解了六中全會上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jiān)督條例》兩個重要文件的內容。與西方學界依據經濟理性人假設研究腐敗成本與收益的情況不同,過勇指出中國學者在觀察反腐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到在自利動機導致腐敗的同時,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黨性修養(yǎng)也能發(fā)揮預防腐敗的作用。在討論如何治理腐敗時,過勇通過對世界各國廉潔指數(shù)的比較分析,指出目前沒有實證研究證明了民主與廉潔之間的相關性。相反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qū)的經驗表明,反腐敗的關鍵在于法治。對于中國腐敗問題的解決之道,過勇認為要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除了完善國家機構和反腐制度建設,還應當加強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形成全社會的廉潔風氣。

現(xiàn)場同學認真聽講。
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提出“為官不為”、“為官亂為”的現(xiàn)象是否與強力反腐有所聯(lián)系,過勇認為一些被視為“為官有為”的落馬官員,實則通過大拆大建的“亂為”來創(chuàng)造腐敗機會;另一方面,治理腐敗可能在短期內造成部分官員“為官不為”,但這僅是過渡時期的暫時狀態(tài),我們不能再通過灰色收入來激勵基層干部的積極性,而需要通過系統(tǒng)的改革重構激勵機制。過勇與現(xiàn)場師生的精彩互動解答了大家的疑問,贏得了熱烈掌聲。
本場活動是時事大講堂的第201期活動,該講座也是本科生黨支部書記和團學骨干集體學習六中全會精神的系列講座。時事大講堂是由校團委宣傳部主辦的形勢政策講座平臺。自2004年成立以來,秉承“時效性”、“高端性”、“權威性”的宗旨,通過舉辦各領域權威專家學者的講座,幫助在校學生了解時事政策、社會熱點和理論前沿,為清華學生搭建了“處身校園,緊跟時代;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廣闊平臺。
嘉賓簡介:
過勇現(xiàn)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公共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廉政與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他先后在清華大學獲得工學學士和管理學碩士、博士學位,是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的訪問學者。
過勇長期致力于中國廉政和治理問題研究,先后出版專著4本;在《中國季刊》(China Quarterly)、《中國評論》(China Review)、《政治學研究》、《管理世界》和《經濟社會體制比較》等權威中英文核心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發(fā)表內參報告30余篇,多篇報告被中央領導批示,多次參加中央紀委監(jiān)察部主要領導召集的專家座談會,也是監(jiān)察部特邀監(jiān)察員、中國監(jiān)察學會常務理事、透明國際中國會員組織秘書長、G20反腐敗工作組中國政府特邀專家。
供稿:校團委 編輯: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