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深邃,求知探索的引路人
——記第十六屆清華大學“良師益友”周青
通訊員 楊賽超

周青,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汽車工程系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安全技術分會主任委員。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隨后赴美留學,獲麻省理工學院應用力學博士學位。曾先后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發(fā)中心和美國聯(lián)邦政府交通部工作。2003年9月,作為清華大學“百人計劃”引進教授回國任教,主持過多項政府和企業(yè)資助課題以及國際合作科研項目。從教15年間,先后獲得5次“良師益友”榮譽稱號。
一直以來,周青培養(yǎng)學生的理念是教育的目標在于提高學生的附加值。他對于學生在科研上悉心指導,極其嚴謹細致,并盡力為同學創(chuàng)造交流、學習、實踐的機會,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包括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研發(fā)中心、德國西門子、歐寶汽車公司等多家著名汽車企業(yè)的實習,赴德國亞琛工業(yè)大學交換,參與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等。
此外,從2004年開始指導研究生至今,組里先后有兩名博士生擔任汽車系學生組長,四名研究生擔任新生帶班輔導員,兩名博士生擔任校團委輔導員,還有系團委書記、紅網(wǎng)輔導員、系研團總支書記、若干位課程助教等。
課題組里曾有一名從外校推薦來的研究生同學,由于不適應新的環(huán)境,起初科研狀態(tài)非常不好,周青就抽出大量的時間與之談心,幫助其樹立自信。周青在美國工業(yè)界有著多年的工作經(jīng)歷,為這位同學聯(lián)系去國外某著名汽車公司實習的機會。當時研究生出國并不像如今這么普遍,周青為了能讓該同學順利成行,從如何準備簽證,到登機應該注意的事情,都給予極其耐心的幫助。
出國前,他還經(jīng)常約這位同學交流,話題包括美國公司環(huán)境,以及公司所在城市的環(huán)境、氣候,上班的要求,如何在那邊生活,準備銀行卡等等。等他到了美國后,每兩周都會和周青通一次電話,交流美國的學習和生活,周青也會給出很多很好的體會和意見。終于,這位同學的科研狀況在周青的幫助下漸入正軌,狀態(tài)也逐漸好轉了起來。

周青和Wierzbicki教授在沖擊力學與碰撞保護國際研討會上討論交流
周青花了大量的精力在他的學生身上,他非常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身體狀況,每周都會有專門的時間和自己的學生探討學術問題,交流談心。
他知道學生有時候喜歡晚上工作、白天睡覺,所以他從來不在早上9點前給學生打電話。看到凌晨一兩點回復的郵件時,他會提醒學生不要熬夜太晚;他顧及同學的思想和“面子”,即使批評也很委婉,只有當事人才聽得出來;他非常鼓勵同學參與各種文體活動,并且給予大力支持。
無論是在做人還是科研上,他都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培養(yǎng)學生,他大度寬容的處事態(tài)度、嚴謹求實的治學作風讓課題組的學生受益匪淺。有空時,周青都會和同學們一起去食堂吃飯,在吃飯的過程中,從八卦到三觀,從最近的工作到行業(yè)的發(fā)展,無所不談。周青還經(jīng)常在課題組的微信群里轉發(fā)各種有趣的、有益的和有價值的文章,并進行評價和參與討論。周青還建立了“汽車安全與輕量化”微信公眾號,鼓勵同學們將自己的科研簡介整理發(fā)表,擴大課題組和同學個人的影響。

周青老師與實驗室同學在一起
周青對學生的指導是細心的,他會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學生所處的年級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習。一直以來,周青在承擔大量科研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在排得很滿的日程表里,教學永遠都是優(yōu)先級最高的一項任務。周青主講的全英文研究生課程“汽車碰撞安全基礎”多次被評為研究生精品課程,除了系統(tǒng)介紹相關的基本概念和理論以外,還融入了很多國外汽車公司的實際工程背景、最新技術和最新的科研內容。在每年開課之前,周青都會與當屆助教反復討論,不斷對課程講授方式、內容、形式做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和更新。
為了讓學生對汽車碰撞安全研究領域有最直觀的認識,周青將所在的汽車碰撞實驗室作為工程實踐的示范基地,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參觀,并請實驗室中相關課題的人員為學生進行講解,促進雙方的交流探討,形成良好的學術科研氣氛。課程中的大部分作業(yè)是開放式的,沒有固定答案,注重從多個角度考察同學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過開放式的問答引導同學進行深入的討論和思考。在作業(yè)的批改過程中,周青要求助教在開放式問題上對同學的答案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和批閱,積極參與討論,幫助同學們鞏固對問題的理解。

周青在講座中
另外,周青還執(zhí)教了本科新生研討課“現(xiàn)代道路交通與安全”。與研究生課程不同,面對剛剛步入大學、缺乏背景知識、對科學研究了解甚少的大一新生,周青會結合大家的日常生活實例,淺顯地向同學們介紹道路交通與安全的相關知識。
周青更注重鼓勵學生去大膽思考、合作與討論,課堂氛圍非常活躍。據(jù)他的學生回憶,周青的新生研討課,讓她有了第一次機會去選擇題目、完成研究、團隊合作、展示結果,懂得了如何溝通和交流,看到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環(huán)境。能力的鍛煉、眼界的開闊和經(jīng)歷的積累比知識的學習是更加重要的,這也是她在周青老師的新生研討課上的最大收獲。
“智商加經(jīng)歷”是一件無敵的法寶,這件法寶再加上深邃卓越的思想、包容大度的為人和高屋建瓴的眼光,這就是周青教授由內而外的人格魅力。常有人說,與周青交流,總會有如沐春風的感覺。他是恩師,嚴謹而深沉;更是朋友,輕松而自然。
【良師良言】
“心中有目標,抓住眼前的東西,可能短期內比別人慢一些,但在人生路上,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笑得最好的。”
“學生是大學最核心的產品,研究生們將他們人生最寶貴的20到25歲的階段交給我,我的責任重大,必須要下功夫考慮如何給已經(jīng)很優(yōu)秀的‘產品’增值。在這個過程里,我也希望將這些學生變?yōu)槲业慕K身朋友。”
“選擇急功近利這條路,可能短期回報很大,但回報大,風險同樣也比較大;如果選擇扎扎實實地做學問,積累能力,從長遠來看應該能夠得到更好的回報。但是我不能強迫學生做什么樣的選擇,我只能把道理擺在這里,讓同學自己去權衡。”
【良師故事】
周青非常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國際會議,在經(jīng)費和時間等方面也都是大力支持。據(jù)孟同學回憶自己參加SAE年會的經(jīng)歷,周青因為要洽談項目,比參會同學提前兩天抵達會場所在的底特律。在此期間一直通過微信給同學們分享當?shù)氐奶鞖猓⑻嵝殉鰢藱C的注意事項。當同學們到達目的地時,周青已經(jīng)來到機場出口等候大家,還帶來了新鮮的水果。“在陌生的國家,陌生的城市,由于有了周青的幫助,我們都非常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論文宣講,也更加感受到了來自周青的溫暖。”
——學生 孟艷
周青對于對科研感興趣的本科生如同對待自己課題組里面的博士生一樣耐心細心地指導工作。劉同學本科三年級期間就有機會在周青的指導下做相關的科研工作。由于本科生不能像博士生一樣有院系統(tǒng)一配給的計算機和工位,周青就讓劉同學使用他自己的辦公室和計算機進行研究。周青平常工作繁忙,但每周還要抽出一個晚上來親自指導劉同學的工作,并且常常在非工作日用電話會議的方式討論和解決劉同學提出的問題和困難。周青鼓勵學生參與國際會議,詳細地給劉同學介紹參會需要的準備和有關手續(xù)的審批流程。周青認真負責的教導和指點使劉同學的本科科研課題取得了實在的進展。
——學生 劉圣鐸
(清華新聞網(wǎng)12月7日電)
供稿:校研究生會 編輯:宋亮 寧寧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