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我們共芳華 | “清華映像”年度盤點
來源:清華映像團隊 “新清華”公眾號

前行的腳步總是匆匆。轉眼間2018年攜著收獲的甜蜜即將離開,2019年帶著希望的朝氣向我們走來。
2018年,107歲的清華正值芳華,作為見證者、記錄者和描繪者的“清華映像”欄目亦如是。一年之中,我們共推出122張主頁大圖和對應文章,全年總閱讀量超過425萬次。4月主頁改版后,我們在延續(xù)欄目特點的基礎上,放慢腳步,挖掘深度,以更細致和溫情的姿態(tài)講述清華的好故事。
2018年,我們定格了清華的一個個標志性時刻——清華“擁抱”米蘭,打造最靚麗的設計創(chuàng)新聚集地;邱勇校長與其他11位來自亞洲大學聯(lián)盟(AUA)創(chuàng)始成員大學的代表出席博鰲亞洲論壇教育圓桌會議,共論“亞洲大學的崛起”;清華錄取通知書和重要成果走進國博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奏響與時代共振、與祖國同行的強音……
2018年,我們鄭重關懷著老師們的付出,向他們致敬。“良師益友”評選走過20年,郝吉明、肖貴清、金峰、程曉青等獲獎教師的故事生動詮釋了“如果有來生,還是選擇當一名老師”的無私無悔;萬俊人、汪暉、李學勤、崔建遠等首批文科資深教授為清華新時代“人文日新”的土壤傾心耕耘;李威、李蕉、彭建敏三位全國青教賽一等獎獲得者展現(xiàn)了青年教師傳承清華教學傳統(tǒng)、探索教學藝術的投入與風采……
2018年,我們致力于介紹學校科研新進展,與科學家深度合作,推出一批講科學、有故事的視覺大圖和專題特稿。循環(huán)流化床、石墨烯、植物抗病“誘餌模型”……專業(yè)術語在這里變得不再“高冷”,而是寄寓著清華學者探索前沿、挑戰(zhàn)“不可能”的科學精神與信念。
2018年,我們熱切關注著同學們的成長,為他們喝彩。我們通過2017年學生年度人物群像,展示在清華實現(xiàn)理想的多種可能;我們講述特等獎學金獲獎者的成長歷程,為“小伙伴們”樹立優(yōu)秀的標桿;我們跟隨清華學子海外實踐的腳步,分享“站在世界看中國”的感想與收獲;我們還記錄了5支學生未來興趣團隊的“奇思妙想”與大膽探索,有興趣的航標指引,未來并不遙遠。
2018年,我們欣喜捕捉著園子里的新變化,記錄著清華給我們帶來的一次次驚喜。我們探索教學樓的改變,展現(xiàn)“硬”的設施更新背后“軟”的教育教學改革理念;我們驕傲地展示高科技助力下二校門的新貌,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在這里融為一體;我們走進“iTsinghua學堂”,探討講座背后教育公平的社會意義。
2018年,我們時時回望清華歷史上的風華與擔當,以過往的閃光瞬間為當下提供滋養(yǎng)。我們重回清華學堂第一次開學的那天,懷想從那時延續(xù)至今的嚴謹學風和報國理想;我們回顧第一批入校的女學生,講述清華的“另一半”傳奇;我們回到張維與陸士嘉夫婦的故居,感受小小空間中的愛國情懷…
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在無數(shù)清華故事中擷英,卻希望一個個故事如同一面面鏡子,映照出清華的萬千光華。



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從歷年的“清華映像”欄目中精選了66張大圖和4幅系列手繪,制成精選記事周歷,奉于您的案頭,愿您每一周、每一天伴隨著清華,創(chuàng)造全新的精彩與卓越。
新的一年,你對清華或者自己,有哪些期待?又有哪些期許已久要完成的事情?關注公眾號后即可在評論區(qū)留言,與大家一起分享你的2019愿景。
截至2019年1月1日晚12點,小編會給留言點贊數(shù)最高的10位讀者贈送一份清華映像精選記事周歷。
編輯:曲田 呂婷 程曦 高原 華山 審核:清柳 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