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能源與動力工程系的史琳,我承擔的是“工程熱力學”課程。以下是我的同行錦囊:

史琳
工程熱力學這門課程最具挑戰(zhàn)性的有兩點:一是某些基本概念難以理解,二是怎樣從實際的復雜工程問題中提煉有用信息、抓住主要矛盾。
對此,我探索了一些方法。對于復雜概念,我會把知識點掰開、揉碎,反復強化,從多個層次引導學生,針對核心概念設置課程討論。例如,課程最難的部分是第四章熱力學第二定律,這一章圍繞熵、?等物理概念展開。我便按照“概念的實質—概念鋪展—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與能量的品質的關系—計算和分析的方法—反思與提升”逐步深入進行講解。在不同環(huán)節(jié)反復引導學生討論,深化對概念的認知。
而在學習實際工程問題時,我采取“教研結合”的思路,將科研前沿引入教育教學。例如,講到動力循環(huán),我會引入最新的低碳發(fā)電技術化學鏈燃燒循環(huán),講到可再生能源利用,我也會講解太陽能熱化學中物理能與化學能綜合梯級利用,這些對經典熱力學理論有突破和拓展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前沿研究,并不是強求同學們去掌握這些尖端技術,而是引導他們從熱力學基礎理論出發(fā),理解這些創(chuàng)新思路的由來,思考實際運用中理論如何呈現出來,這些理論的應用又會帶來哪些變化。
點擊音頻聆聽史琳老師的同行錦囊
在這門課程中,我想讓學生體會工程熱力學在技術發(fā)展和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理解熱力學理論對新技術的支撐以及新技術對熱力學傳統(tǒng)理念的挑戰(zhàn)與發(fā)展。為此,在課堂上不能止于灌輸知識,更要激發(fā)學習興趣。深入把握概念,理解前沿研究,雖然聽起來很難,但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和我都樂在其中。
供稿:教務處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