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風傳承:幾代自動化人的筆記
來源:“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公眾號
最美人間四月天,四月的清華園,草長鶯飛,春花爛漫。

(圖片:宋天瑜提供)
四月的繽紛校園,將見證清華大學建校108周年和自動化系建系49周年。相信不少自動化人也會選擇在這個最美的季節(jié)回家,和恩師、同窗相約相聚。本期將同時推送自動化系1994級系友的清華園散憶美文,你,是否也想起了當年的宿舍和食堂,想起了在主樓實驗室穿梭的時光?
今年的四月,還是清華大學“學風建設年”的“學風大討論”活動月,全系師生圍繞學風現(xiàn)狀和建設展開熱烈討論。自動化系有著優(yōu)良的學風傳統(tǒng),無論是“教”,還是“學”,都容不得半點馬虎。在這里,讓我們擷取幾份筆記,體味自動化人在課堂教學、畢業(yè)設計、研究生課題工作、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等方面的絲絲入扣的嚴謹和勤奮。

這是之前在中央主樓展示櫥窗內(nèi)陳列的一份跨世紀的筆記,它是自動化系“四大教授”之一常迵先生1944年在MIT攻讀學位時的電路課堂筆記,其中所透出的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科學作風讓觀者肅然起敬。

這是自動化系“四大教授”之一童詩白先生的備課筆記。上個世紀50年代,童先生學成歸國,創(chuàng)建了清華大學電子學教研組。作為中國電子技術學科和課程建設的主要奠基人和一代教學大師,他的每次備課都認真琢磨,逐字斟酌,讓人嘆為觀止。


前不久,自動化系舉辦了教師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記錄本展覽,這是其中的兩份。一份是《厲害了!我的國》電影觀后感,寫了滿滿四頁;一份是文件學習心得,記錄工整、總結到位。透過這些筆記,不僅感受到自動化教師的嚴謹作風,撲面而來的,還有滿滿的家國情懷。

優(yōu)良學風也體現(xiàn)在對“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時間的珍惜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以上摘自一名自動化系友的畢業(yè)設計工作日志和研究生工作日志。每天都對工作進展、遇到的問題、文獻閱讀的收獲等進行記錄。滴水穿石絕非一日之功,學業(yè)上要有所建樹,學風須持續(xù)優(yōu)良。

最后這份是自動化系2018級新生的《線性代數(shù)》和《電路原理》聽課筆記。作為改革開放40周年之際入學的新生,MOOC、雨課堂等全新的教學方式為他們的學習提供了更優(yōu)越的條件,記筆記的形式也悄然發(fā)生變化,而不變的是,筆記中透出的那份認真和執(zhí)著勁兒。
常迵先生曾在一首詩中寫道:”.…..時光不會停留,更不會逆轉(zhuǎn),勤奮刻苦卻可以把有限的時間成倍地伸展延長……“讓全體自動化人以此共勉,優(yōu)良學風的傳承,從我做起,從記好筆記做起!
編輯:程 曦
審核:盧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