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學案例分享】實踐性課程如何進行線上教學?心理測量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社科學院心理學系 錢靜
一、課程基本情況
心理測量學是心理學專業(yè)的學科專業(yè)基礎課,屬于定量研究方法類課程。本課程有講授環(huán)節(jié)和實踐環(huán)節(jié)。講授內容包括心理測量的理論、心理測量的具體方法及心理測量新進展三部分,實踐內容包括心理量表實測、分析與解讀。本課程屬于本科生專業(yè)選修課,主要面向心理學專業(yè)以及心理學二學位的同學,通常在大二下學期開設,本學期選課人數為31人。
這門課的課程特點是專業(yè)性強,理論與實踐并重,應用性突出。課程共3學分,48學時,授課教師1人,助教1人。學生的課外工作量較大,除了研讀教材以外的文獻,還需要參與心理測量的實踐和綜合訓練。
二、課程在線教學面臨的主要挑戰(zhàn)
通過網絡進行線上教學,其教學方案需要依據居家學習者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調整,做教學設計的“加減法”。其中,“加法” 主要是針對線上教學的課堂交互進行設計,吸引并保持學生的注意力,而“減法”主要是針對的是教學內容的刪減或拆分,把部分講授的內容轉化為預習材料和課后作業(yè),使學習過程得到有效延展。“心理測量學”這門課的教學調整難點在于其內容龐雜、理論以及案例陳舊,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梳理和編排。在不增加課時的情況下,仍需增添體現前沿水平的文獻材料,供學生進行深入學習分析。
此外,“心理測量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除課堂講授以外,以往從第六周開始,會安排學生在心理學系教學實驗室進行三次上機操作。但由于疫情的影響,學生不能按期返校,無法使用教學實驗室內預裝的心理測評軟件。根據教育部心理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針對心理學大類在線教學情況的統(tǒng)計,48.8%的教學單位反饋無法開展實踐課程的線上教學,其中就包括“心理測量”。在學校“如期開課”的號召下,我為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準備了三個預案,確保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順利完成。
三、課程應對挑戰(zhàn)的教學方案設計及在線教學情況
1、 如何做“加減法”,保證有效的課程交互?
在線教學改變了學生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習途徑。學習環(huán)境從教室轉為了居家,學習途徑也從線下轉為了線上。在這種轉換中,缺失最多的是人際互動(尤其是非語言互動,例如眼神交流和朋輩支持)。如果不采取在線教學設計,增加課程交互,那么線上學習體驗很容易演變?yōu)橐环N孤獨的、被動的信息傳輸。如何進行有效的交互設計,讓學生從被動的旁聽者轉變?yōu)?strong>主動的思考者是在線教學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
經過近期在線教學實踐以及與在線教師群體的教學討論,對教學內容進行 “加減法”,使教學內容更加“碎片化”,使用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工具加入交互式教學設計已經成為了老師們的共識。 在心理測量這門課的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在進行“加減法”設計時,需要區(qū)分“淺層互動”與“深層互動”。
2、 淺層互動與深層互動如何搭配才相輔相成?
淺層互動耗時短,易實施,頻率高,是保持學生注意力、建立良好在線學習環(huán)境的利器。應該在第一節(jié)課就大量運用,使學生熟悉互動的渠道,形成互動的習慣,帶起網絡教學的節(jié)奏,使整個課堂保持熱度。淺層互動還可以高效檢查學生們的理解程度和常見錯誤,及時進行反饋,有針對性地講解。常用的方式有雨課堂彈幕、投稿、選擇題、投票題、隨機點名回答問題,視頻會議中的聊天窗口、投票等。
深層互動相比耗時更長,這里更長的時間主要是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并且也給學生更長的時間用來討論和表達。深層互動是由教師引發(fā)的,學生自己主導的思維活動。深層互動會保持學生個體頭腦的熱度。常用的方式有小組討論、課后的思考題以及討論區(qū)交流、小組作業(yè)等。深層互動的設計要考慮到更大的時間尺度,一個概念、一個理論或一個話題可以通過深層互動設計在一學期的不同章節(jié)中反復出現,逐層深入,通過增加學生的“輸出”,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淺層互動與深層互動在交互的目的與方式的區(qū)別
以心理測量學為例,在第一周我給學生布置了一個預習作業(yè),是帶著思考題讀一篇關于“認知反轉能力測試”的英文文獻。在課上,我們先邀請一位同學分享了她的解讀,并帶動對這個思考題的討論。由于學生們都已經讀過并思考過,所以小組討論高效而深入。隨后,我又給學生推薦了兩篇文獻并布置更深的思考題。學生們讀后就自發(fā)地在網絡學堂討論區(qū)展開了更加深入的討論。我們發(fā)現美國版的“認知反轉能力測試”在中國實測出現了嚴重的天花板效應,影響了測試的效度。在此基礎上,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讓同學們依照認知反轉的理論自己編寫中國版的“認知反轉測試題”。在四周后的“量表的編制”課程內容上,我們把同學們自己編寫的題目進行集編,在班級進行初測,并進行項目分析。同學們對每一道題的質量進行量化評估,對難度適中、區(qū)分度好的高質量題目進行二次集編。在講到“信度”和“效度”的章節(jié)時,對同學們二次集編的測試題進行測試以及信度和效度的檢驗。這樣,由一個主題出現的內容就在全學期反復出現,作為一個重要線索串起了所需要的掌握的心理測量的核心概念。同學們通過“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更深刻地理解了原文獻的深意,并且在深層互動中靈活運用了通過本課程學到的測量方法。
深層互動所需時間長,所以需要對內容進行精細切割,把預習和思考的內容放到課下,減少一部分課內講授的內容,將其設計為預習材料和課后作業(yè)。

對教學內容進行精細拆分,通過深層互動設計把需要深入思考討論的內容安排到課前、課內、課后。課外實踐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后半學期,對于實踐的總結與討論同樣可以進行深層互動設計,與課內內容有機結合。
3、 如何把實踐課程搬到線上?
針對學生無法如期返校開展上機環(huán)節(jié),我準備了三個預案。下文全部列出,以供實踐類課程授課老師參考。三種預案的實施由易到難可以并行準備,根據形勢發(fā)展進行選擇,有備無患。這門課實際采用的是預案三。
預案一是針對學生在后8周可以返校的情況,調整授課大綱的時間安排,把實驗環(huán)節(jié)安排在最晚第10周開始。
預案二是在學生不能如期返校的情況下,把實驗室的測評系統(tǒng)裝到每個學生自己的電腦上(感謝電機系朱桂萍老師給學生快遞“雷實驗工具”的啟發(fā))。預案二根據選課人數補充購買教學實驗室測評系統(tǒng)的單機版,把安裝軟件和加密狗快遞到每位同學手中,指導學生在自己的電腦端安裝心理測評專用軟件。但這個方案不適合用只有蘋果電腦的同學(大約三成),因為這個軟件與蘋果電腦不兼容,與蘋果電腦下的安裝的Windows系統(tǒng)也不能良好兼容。
預案三是尋找合適的心理測量的在線測評工具,替代現有實驗室測評軟件的功能。雖然網上的心理測評工具五花八門,也有一些測評網站甚至手機app對部分心理測試進行過整合,但是這些資源過于零散,且很多工具后端參數不明確。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聯系到了一個權威的心理測評商業(yè)平臺。此平臺由心理測評專業(yè)人士開發(fā),前期版本在高校的心理測量教學環(huán)境下試用過并反響良好。目前的版本是在2019年剛做的更新,添加了最新的心理測評實訓案例分析,非常適合教學使用。并且,該公司在疫情期間免費開通試用版,學生不需要安裝任何軟件,只需要用互聯網打開網頁就可以進行測評實踐。教師可以通過教師端對學生的測評環(huán)節(jié)進行管理、匯總數據、查看報告。此系統(tǒng)還設置了“實訓”板塊,包括校園招聘和企業(yè)招聘的全部流程以及視頻案例,是原教學內容中沒有但很有必要的。今后的教學中,需要重新做加減法,把這部分實訓內容整合到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用新的在線平臺進行實踐性教學之前,需要教師對整體系統(tǒng)進行測試并全面了解。由于測試內容很豐富,無法提前測試完所有的量表,所以在實踐環(huán)節(jié)中,還可能出現漏洞(bug)。但好在可以與后臺工程師及時溝通,快速修復發(fā)現的問題并保障平臺的順利運行。
整體來講,這個基于網絡的專業(yè)測評平臺的功能遠遠超過了現有的心理學實驗室的測評系統(tǒng),是一個優(yōu)化升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疫情過去恢復正常教學后,這套測評系統(tǒng)很可能會保留下來,補充甚至替代現有教學實驗室的測評系統(tǒng)。
四、總結
學期已經接近一半,在線教學已經克服了所有技術難題。在教學理念的轉變以及教學效果的提升上,雖然已有部分成功經驗,但仍有更多的挑戰(zhàn)要面對。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交互式設計,縱觀整學期的教學內容,既要對一節(jié)課進行加減法,也要對一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增減。對知識點密集的內容進行高頻交互設計相對容易,但整學期全程都保持高效互動并非易事。教無定法,教必有法。在線教學過程中,突發(fā)情況更頻繁且更不確定,準備多個預案是一個穩(wěn)健且必要的做法。時光不語,靜待花開。特殊時期的在線教學改革促成了教學創(chuàng)新,相信新興技術的這些優(yōu)勢將會對未來的教學產生長久且深遠的影響。
說明:本文著作權屬于作者,如需轉載,請與作者本人聯系。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