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開課 | 清華學生如是說

突然爆發(fā)的新冠肺炎疫情,雖然從物理空間上暫時阻斷了師生相聚清華園的腳步,但在線教學正以一種跨越時空的方式,凝聚著天南海北的清華學子。春季學期如約而至,同學們都嗅到了清華園春天的氣息,尺寸屏幕之間,大家的心緊緊相連。師生們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實現(xiàn)了線上“面對面”,時差、網(wǎng)絡、互動等問題都被一一克服,配合也越來越默契。“云端”課堂如期開課,聽聽同學們怎么說!
“計劃好的校歌合唱變成了重唱,可是效果很棒!”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巍然中央……”清華如期開課的第一日,身在遼寧大連的能動系本科生王永強和線上100余位同學們一起“云端”唱響校歌。這是電機系楊穎老師新學期課堂上的一幕,楊老師希望分散在祖國各地的同學們,通過唱校歌的形式激發(fā)起內心的自豪感和責任感。雖然網(wǎng)絡原因導致“計劃好的合唱變成了重唱”,但王永強依然從這小小的儀式感中體會到老師的用心和清華精神的激勵。

王永強與同學們一起“云端”唱響校歌
“小屏幕連接著大課堂,學風不變,熱情不變。”
——擺好紙筆,打開電腦,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學生趙澤群迅速調整狀態(tài),開始上潘慶中教授的“中國與世界重大經(jīng)濟議題分析(Leading Issues in the Global Economy)”課程。“參與課程的有身處不同國家的40多名中外同學,我們克服時區(qū)差異,共同討論全球經(jīng)濟議題。”小屏幕連接著大課堂,挑戰(zhàn)面前,趙澤群相信學風不會變、熱情不會變、節(jié)奏不會變。

趙澤群參與線上課堂
“‘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全家一起上清華!”
——家在湖北省恩施州的建筑學院二年級崔春霞同學認為,順利開啟的第一課讓她仿佛回到了熟悉的校園。由于擔心第一次上課網(wǎng)絡會出問題,崔春霞把所有的設備都放在手邊:電腦、平板電腦、手機、錄音筆,“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為了避免影響網(wǎng)絡速度,她的父母關上電視,安安靜靜地坐在她身邊一起聽課,崔春霞還開玩笑說:“全家一起上清華了!”

崔春霞為線上開學做好準備
“身在西藏,來自集體的力量讓我更有信心。”
——2月17日早上,土水學院本科生一年級的貢覺羅布打開已經(jīng)調試好的電腦,準時來到雨課堂上簽到。貢覺羅布的家在西藏自治區(qū)拉薩市,盡管身在遠方,但是遠程召開的年級會和班會,讓貢覺羅布感受到來自清華的溫暖。如今,在線課堂進一步拉近了貢覺羅布與老師和同學們的距離:“通過網(wǎng)絡,我們在一起學習知識,來自集體的力量讓我更有動力,也更有信心。”

貢覺羅布在西藏開啟新學期
“線上弘揚優(yōu)秀學風的關鍵是良好的自律能力。”
——如何保證在家學習的高效和自律,安排好生活作息,保證學習質量?線上學習如何弘揚優(yōu)良學風?開學第一天,化工系各黨支部、團支部就“弘揚優(yōu)良學風,認真線上上課”的話題展開了討論,號召清華同學從我做起,踐行優(yōu)良學風。化7黨支部的同學們討論得出:線上弘揚優(yōu)秀學風的關鍵是良好的自律能力。新學期,從我做起,響應倡議,共建優(yōu)良學風!

化7黨支部線上討論
“天行健時自強不息,天地不仁時亦堅忍前行。”
——開學前兩日新雅書院2017級本科生陳益恒的課程雖然還沒有開始,但他已經(jīng)以助教的身份旁聽了兩堂課,在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內容的同時,他也深深地為課堂上同學們提問的熱情和探索求知的渴望所打動。“或許這正是清華人的精神,天行健時自強不息,天地不仁時亦堅忍前行!”
“我一張桌子,一個凳子就夠了。”
——家住鄉(xiāng)村的工物系熊同學在寒假期間便開始為線上開學做準備。“家里沒Wi-Fi,奶奶家隔壁鄰居有。得知我們清華要線上開課后,鄰居直接就給了我們網(wǎng)絡密碼。”他說。一張方桌,一個木凳,一個電暖爐,在這一方臨時布置起的學習區(qū)域,熊同學順利開啟了自己新學期的課程。

工物系熊同學布置起學習區(qū)域
“上著課,天就亮了。”
——社科學院國際政治系八字班的馮玥同學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首府烏魯木齊,與北京雖然共用同一個時間,但日出卻晚了2個小時。“全球環(huán)境問題與管理”課程是早上第一節(jié)課,“課上著上著,天就亮了。”馮玥說。當灑滿陽光的清華園敲響上課鈴時,烏魯木齊還在等待破曉的來臨,為了配合學校的教學安排,馮玥全家都被動員起來調整時差。
“我們在共同應對挑戰(zhàn),每個人都很棒!”
——“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一起在線上課,交流順暢,這是非常棒的一次體驗!目前我們都在共同應對挑戰(zhàn),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法方案,我們每個人都很棒!”來自巴西的安娜(Ana Paula Perrone Kasznar)是清華大學首批全球環(huán)境勝任力碩士項目(Global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Program,GELP)的學生,她克服13個小時的時差,在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家中,與身處不同國家不同地方的清華同學們一起上課。

安娜(Ana Paula Perrone Kasznar)在巴西家中上課
“我想回清華了!”
——人文學院本科生孫佳文是一名越南留學生,家中沒有無線網(wǎng),本地電話卡無法順利登陸通信平臺,電腦端的設備無法識別中文,還要有一小時時差……在正式開學前,孫佳文為了能準時上課,嘗試使用老師推薦的方法,重新調整電腦,下載軟件,尋找有網(wǎng)絡的地方,克服了一系列困難順利上課。但孫佳文最想說的一句,莫過于“我想回清華了”。
資料統(tǒng)籌:采編中心
美術設計:劉澤玉
編輯:李晨暉
審核:戚天雷 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