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若同窗 師生共課堂
清華大學延期開學、如期開課
記者 曲田 程曦 高原 周襄楠 張靜 學生記者 萬寧寧 甘澤霖
指尖滑過鍵盤,筆尖淌過紙頁,沐浴著初春的朝陽,知識的花火在云端升起……
2月17日,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階段,清華師生迎來不同尋常的新學期。
這一天,他們沒能照舊在清華園見面,卻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共赴課堂之約。
這一天,網絡信號兩端、電腦屏幕內外,老師們情緒飽滿,深入淺出;同學們求知若渴,充滿期待。
上課!這是最動聽的聲音,這是最美好的圖景。
早上8點,清華大學教學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各處正在進行在線教學的課堂情況。150多個課堂在云端同期開啟,數(shù)千名師生通過視頻直播、互動、彈幕、答題等多種手段,有條不紊地開展著各學科的“教”與“學”。半小時前就來到指揮中心的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和副校長楊斌、彭剛一起查看了課堂運行情況,并與師生連線。

邱勇與“交互設計”課程師生交流
“清華如期開課第一日,教學過程平穩(wěn),教師精神飽滿,學生積極熱情。廣大教師提前工作,精心準備,師生共同努力實現(xiàn)了新學期如期開課,充分體現(xiàn)了清華人的自強精神、責任擔當、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各院系各單位負責人及相關老師、學校相關部處的同志們付出了大量心血,良好開局來之不易,祝賀大家!感謝大家!希望大家及時總結經驗,持續(xù)奮進,追求卓越。”邱勇飽含深情地向大家致以感謝和鼓勵。
晨靄尚未散盡,朝陽剛上竿頭,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便早早坐到辦公室電腦前,拿起手機掃描桌面上的二維碼,輸入會議邀請碼,加入到雨課堂和網絡會議系統(tǒng)中,與同學們一起準備在線聆聽人文學院教師王緬面向本科生講授的“寫作與溝通”課。

陳旭和同學們一起上“寫作與溝通”課
隨著電腦里熟悉的上課鈴聲響起,陳旭和所有同學們的頭像都出現(xiàn)在了屏幕前!“鈴聲太親切了,仿佛身在課堂里一般!”陳旭在電腦前笑著說。“同學們,大家能清楚地聽到我的講話嗎?可以的話,請大家用手勢向鏡頭比贊!”陳旭與屏幕前的同學們一起點贊。全員到齊,王緬宣布正式上課,并向同學們介紹陳旭老師此時正在學校與大家一起云端聽課。“陳老師好!”遠在各自家鄉(xiāng)的同學們熱烈鼓掌歡迎。陳旭親切地向同學們問好,并囑咐大家安心上課。
作為清華“慕課”最有代表性的教師之一,新學期上課第一天,電機系教授于歆杰準時“上線”。簡單的寒暄過后,為調動學生積極性,他立馬出了一道限時題“你學的這門課教師的姓名是?”于歆杰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寫錯,混在選項中,結果上百人中僅有一人答錯,他開玩笑說:“課后要找這位學生聊聊!”隨后,正式的課程開始,一邊播放精心制作的PPT,一邊細致講授課程內容,從電路概念、電路作用等基本概念入手,于歆杰循循善誘,一步步引導學生入門。
“非常時期,一名教師更有責任提供高水平的教學,位卑不敢忘報國。”為了做好高質量在線教學,經管學院教授陳勁在“宏觀管理理論”這門經管學院博士生的必修課上,對戰(zhàn)略管理學科邏輯進行了全新思考,設計了全新的課程體系,并加強教學創(chuàng)新嘗試,采用批判性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相結合的授課模式。今天,在這門深度開放參與式在線課堂上,陳勁和經管學院博士生以及來自全國的戰(zhàn)略管理學習者互動交流,充分展示清華教師重教學質量、強知識分享的精神風貌。

孫宏斌“能源互聯(lián)網導論”第一課
“全國人民心心相連,大家都希望抗擊疫情早日成功,同時下一代能上好課。”在“能源互聯(lián)網導論”課上,國家級教學名師、電機系教授孫宏斌請全體同學為因疫情去世的同胞默哀一分鐘。隨后,課程正式開始。彈幕、單選、多選、投票、主觀題等多種互動方式先后跳出,操作沒有停滯感,100%成功!其中,對主觀題“學習本節(jié)之后對能源互聯(lián)網有什么新的理解?”的限時4分鐘回答中,由于同學們參與度非常高,孫宏斌短時間內都翻不到最后一頁。高回答率、高正確率,學生的專注、課程的質量遠超乎他最初的想象。一開始的顧慮不見了,孫宏斌覺得自己對在線教學這件事很“上癮”。
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基礎站”課程上,計算機系副教授劉知遠架起了兩臺電腦,一臺授課,一臺實時監(jiān)測微信群,一邊講課一邊“解惑”。他還設置了互動頁面,讓同學們隨時在共享屏幕上寫下課程感受,激發(fā)大家刨根問底的興趣和意愿。三名通過信息學競賽已保送至清華的高三學生也參與進來,其中,來自山西晉城的甄子豪同學更是多次發(fā)言,興奮地與師哥師姐們碰撞火花。“大家新鮮感都特別強,對課上提出的很多新概念,積極評論和交流。”春季學期“首秀”,劉知遠對自己、對學生都很滿意!

馮玥組合使用了手機、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參與課程
社科學院國際政治系本科生馮玥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首府烏魯木齊,與北京雖然共用同一個時間,但日出卻晚了2個小時。當灑滿陽光的清華園敲響上課鈴時,烏魯木齊還在等待破曉。為了配合學校的教學安排,馮玥全家都被動員起來調整時差。“我和家人說好,以后午餐和晚餐的時間都會提前大約兩個小時。”上午9點50分,馮玥上了本學期第一節(jié)課——吳大輝教授的“原蘇聯(lián)東歐地區(qū)研究”。“過程很順利,非常通暢!”馮玥興奮地說。

向舶玉為在線組會做準備
坐標武漢。環(huán)境學院碩士生向舶玉早早起床,開始閱讀一篇名為《四溴雙酚A對翡翠貽貝的亞慢性毒性效應》的碩士學位論文,為下午課題組第一次組會做準備。“作為一名研一的學生,在剛進入清華的第一學期,我就要與我的家鄉(xiāng)并肩站在抗‘疫’的前線。感謝學校老師同學們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我將始終牢記作為一名清華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即使身在疫情的中心,依然要堅持學習,奮發(fā)圖強!”向舶玉說。

趙澤群在課上認真做筆記
擺好紙筆,打開電腦,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學生趙澤群迅速調整狀態(tài),開始上潘慶中教授的“Leading Issues in the Global Economy中國與世界重大經濟議題分析”課程。“參與課程的有身處不同國家的40多名中外同學,我們克服時區(qū)差異,共同討論全球經濟議題。”“小屏幕”連接著“大課堂”,趙澤群說,挑戰(zhàn)面前,自己相信學風不會變、熱情不會變、節(jié)奏不會變。

安娜(Ana Paula Perrone Kasznar)在里約熱內盧的家中上課
It was a very good experience. There were studen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we could all communicate clearly. Considering the very challenging times we are passing through, this seems to be a very good solution. Everyone did a great job!(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一起在線上課,交流順暢,這是非常棒的一次體驗!目前我們都在共同應對挑戰(zhàn),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解法方案,我們每個人都很棒!)來自巴西的安娜(Ana Paula Perrone Kasznar)是清華大學首批全球環(huán)境勝任力碩士項目(Global Environmental Leadership Program,GELP)的學生,坐在位于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家中,與身處不同國家不同地方的清華同學們一起上課,她十分興奮!

“藝術的啟示”線上授課測試截屏
美術學院博士生于婉瑩是課程“藝術的啟示”的助教,有過多次助教經歷的她,首次在線助教的體驗格外特別!“作為助教,一方面要自己熟練掌握教學軟件的各項功能,另一方面也要與任課老師相互配合,確保課程進展順利、高效。”在熟悉一系列教學軟件的使用方法之外,于婉瑩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導師李睦教授學會操作,“因為李老師已經60多歲,繪畫專業(yè)平時也不常用電腦。”上午11點25分,“色彩”課程順利“下課”,李睦教授從容淡定、徐徐道來,同學們全程聚精會神、循循善誘。“Relax!(放松)”于婉瑩直呼開心。
化學系各門課進行順利!數(shù)學系各門課進行順利!經管學院各門課進行順利!……今天上午第一堂課,清華大學共開設155門次課程,涉及31個教學單位,其中131門次課程使用雨課堂開展授課。電腦屏幕里,老師們過硬功夫、拼真本領,準備充分、預案齊全的背后是數(shù)周來一次次在演練中適應、研究在線教學特點,積極探索適合在線教學、促進教學相長的努力和決心。電腦屏幕外,同學們一邊聚精會神地聽,一邊認真地編寫體會發(fā)送彈幕,用實際行動努力保證學習科研不落下。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清華大學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首要任務,把師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作出“延期開學、如期開課”的重要決定。2020年春季學期,清華大學開設4254門次課程,涉及任課教師2681人,選課學生25091人。其中,3923門次課程進行在線教學,延期、停開課程(包含實驗類課程和一些在線教學效果不理想且不影響學生畢業(yè)的課程等)331門次。
“延期開學、如期開課”八個字,承諾雖短,份量卻重。寒假期間,學校成立三個在線教學專家組(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在線教學質量保障專家組、在線教學技術保障專家組)和一個工作組(學生學習保障工作組),全面支持師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推進在線授課和在線學習,全力護航春季學期教學工作。學校組織5場雨課堂使用直播培訓,幫助教師積極適應新環(huán)境、新形式,保障教學質量與教學進度,切實提升混合式教學水平;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產生經濟困難的學生提供特殊困難補助,全力幫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困難,努力讓清華的每一位同學在疫情防控時期都能參與到學校的教學安排中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來。“一個不少,一個不掉隊!”
茅草為頂遮雨露,土泥作室聽書聲。1937年至1946年,西南聯(lián)大時期,清華師生在戰(zhàn)火紛飛中堅守陣地,弦歌不輟。
歲月悠悠70余載時光過去,“春風化雨樂未央”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像火焰照亮星空,依舊激勵著每一位清華人。
正如邱勇校長所言:“清華一向把教書育人看得最重。教學是育人的保障,在任何情況下,在任何困境里,清華師生始終堅持教學、堅持學習。”
這堅定的信念和力量,讓今天即使相隔千里的我們也同樣“天涯若同窗”。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期待經受歷史檢驗、“充滿電格”的你我再相聚。彼時的清華園,定是一樹樹的花開。
(清華新聞網2月17日電)
美術設計:伊麗 劉澤玉
編輯:曲田 呂婷 李晨暉
審核:戚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