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齊動員,共戰(zhàn)“疫”,在線教學備戰(zhàn)時!
記者 高原 學生記者 楊宇英子 甘澤霖 劉冰雨
“清華一向把教書育人看得最重。歷史上,無論身處怎樣的困境,清華師生始終堅持教學、堅持學習。”
校長邱勇在2月3日清華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的課堂上鏗鏘有力地說道。

邱勇現(xiàn)場講授
這一天上午10點,在清華早期最具代表性的著名建筑之一清華學堂,校長邱勇與校黨委書記陳旭,與來自五湖四海、全球各地的5萬余名清華師生,通過雨課堂進行云端連線,通報部署學校防控疫情期間的教育教學安排等重要工作。
在這堂特殊時期以特殊形式舉行的具有特殊意義的課上,邱勇從統(tǒng)一組織、如期開課、按時畢業(yè)、教師提前工作、承擔社會責任、提供學生資助六個方面,深入向師生們解讀了在發(fā)出延期返校通知后,學校對即將到來的春季學期教學所作的相關安排,并鼓勵全體清華師生共同努力,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確保按照原定計劃于2月17日起正常進行教學,把疫情對教學的影響降到最低。
校長書記的講話引發(fā)了師生們的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同上一堂課猶如一劑強心針,讓大家深刻認識到,曾經(jīng)戰(zhàn)火紛飛弦歌不輟,如今疫情肆虐堅持教學,行健不息的清華從歷史走來,面對困難與挑戰(zhàn),答案只有一個:自強!而這堂校長書記的云端開課,也成功打響了清華抗“疫”時期在線教學的“第一槍”!
如今的清華園,立春剛過,校園里靜謐得猶如籠罩在一團朦朧的薄紗之中,一草一木帶著新生命的悸動,等待百花吐蕊、等待春雨綿長、等待萬象更新。
而此時此刻身處四面八方的清華師生們的手機、電腦微信群里,卻熱鬧非凡!大家集智聚力,探討著線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互幫互助,測試著技術的操作穩(wěn)定性;不分晝夜,交流著在線教學的心得體會。一場清華教學理念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研討猶如2020年的第一場春雨,正在云端醞釀……
一場在線教學的颶風行動

師生共學習 圖片設計 趙存存
2月1日,電機系每一位老師都收到了一份“電機系2020春季學期在線教學基礎情況調查問卷”。
通過問卷,電機系迅速掌握了春季學期為本科生、研究生上課的任課教師人數(shù)、接受雨課堂培訓的比例與程度、課堂的規(guī)模以及類型,同時對所有任課教師基于雨課堂進行線上教學的意愿與計劃進行了摸底,并由此拉開了系里備戰(zhàn)春季學期在線教學的序幕。
基本數(shù)據(jù)清晰了,接下來的工作勢如破竹,相關準備工作每天都在以強有力的速度向前推進。
2月2日,面向電機系全體教師的信息發(fā)布群成立。
2月3日,組織全系師生員工參加學校“同上一堂課”活動,全新初體驗。
2月5日,成立防控疫情教學工作組,由系主任康重慶擔任組長,教學副主任朱桂萍擔任副組長,成員包括系教學委員會主席及部分老師、學位分委員會主席及部分老師、系分管學生工作副書記等。
當晚,剛剛成立的教學工作組在微信群里迅速部署相關工作。“當晚大家討論得太熱烈了,我們干脆直接請朱桂萍老師先為工作組的老師們做個示范,先把一小撥人教會了再說,這一講就到了第二天凌晨!”康重慶回憶說。
2月6日,快馬加鞭,由電機系黨委書記、被譽為清華“慕課”第一人的于歆杰教授親自執(zhí)筆,起草了對教師利用雨課堂直播功能進行在線授課技能驗收的17條清單,于當天發(fā)放全系教師及助教。
“1.計算機上有PowerPoint 2010以上或WPS 6929以上。
2.計算機上有麥克風和喇叭,并且能正常工作。……”
“17條清單,逐一打卡,就能玩轉雨課堂,完成線上教學的基本要求,后續(xù)進階就看老師們自己循序漸進的研究與摸索了。”康重慶說。
此后,49名助教加入,助教微信群成立;教師對雨課堂的功能學習與測試大規(guī)模展開;研究生畢業(yè)答辯及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工作安排相繼調整……
“除了用雨課堂開展理論教學,朱桂萍教授在《電路原理》課程中還利用‘雷實驗’平臺,讓學生在家就可以完成真實的實驗,并且將實驗數(shù)據(jù)實時與教師互動,課程設計基本做到與線下教學同質等效;于慶廣副教授結合PLC設計課程的需求,把實驗室的服務器和網(wǎng)關進行了重新設置,實現(xiàn)了遠程操控,學生在家里可以做PLC實驗。沈沉教授和陳穎副教授充分發(fā)揮團隊科研成果CloudPSS平臺的作用,為全系乃至全國電氣專業(yè)的學生進行電力系統(tǒng)免費在線仿真提供了解決方案。” 康重慶說:“電機系全體教師對在線教學帶來的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進行著充分準備。”
以電機系為例,短短不到一周時間,在線教學方案迅速落地,走得又穩(wěn)又準。而電機系短時間內產(chǎn)生能量聚合的過程,恰恰是學校各院系當下的縮影與寫照。這場圍繞教學理念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熱潮,在全校各院系內部都在以颶風般的速度每天向前迅速推進。
各個院系在反復梳理在線教學實現(xiàn)上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妙招”“活招”層出不窮。
比如,在組織形式上,微納電子系組建6個課程檢查工作組,每個工作組由1名系領導任組長,1名辦公室/學工組工作人員和1名助教組成,負責檢查課程任課教師的線上教學準備情況,并將檢查情況通報系教學工作組;在保障形式上,化工系要求教師開展試講(黨政聯(lián)席會和教學委員會成員雨課堂遠程聽課)和預演(邀請全部選修課程的學生和助教參加預演),確保上課無問題,要求助教全程雨課堂遠程聽課;在測試環(huán)節(jié),藥學院要求老師們在學習之后完成一次雨課堂授課,請家人作為學習者掃碼進入,進行功能測試……
在采訪中,有很多院系的教師都表示,在線教學驅動自己以全新的思考迎接挑戰(zhàn)。人文學院副院長韓立新表示,人文學院(不含外語系)本次春季學期預計開設207門課程,是全校課程最多的院系之一,而且人文學科的老師平時對雨課堂使用較少,且課程以小班研討居多,對互動性的要求極高。“我們目前計劃將雨課堂與網(wǎng)絡會議平臺、網(wǎng)絡學堂等嵌套使用,保證按照規(guī)定教學時間上課,同時出臺了教學質量把控細則《人文學院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教學網(wǎng)絡授課的要求》,以保證在線課堂的教學質量。”韓立新說。
遠在深圳的國際研究生院也在第一時間成立教學工作小組、教師和助教交流群,并將以雨課堂軟件平臺為主,結合慕課、網(wǎng)絡會議系統(tǒng)和微信等方式開展線上教學的準備。“考慮到國際師生的情況,我們專門邀請身在國外的學生參加網(wǎng)絡教學工具的測試,近百名教職員工和助教參加了培訓,相關的中英文使用手冊已經(jīng)通過不同途徑推送給了相關教師和所有學生。”副院長左劍惡表示說。
一條自我成長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之路
桌子上放了一盤水果、一臺電腦,崔逸聰一邊上課一邊壓著腳尖,電腦里傳來授課的聲音……
來自社科84班,同時是健美操國家級運動健將的她,在家時間用雨課堂聽了很多課,并且提前感受了課堂測試。
“最大的感受是上課自由得多,還能回聽錄音!”她是一位資深的“上課錄音黨”,網(wǎng)上授課的自動錄音和回放模式,給她帶來了很大便利。“另一個優(yōu)點是上課的時候你不會受到外界的影響,自己一個人對著屏幕里的老師。”崔逸聰說。
她線上學習的準備甚至影響了家人:“我媽媽也有雨課堂,晚上8點30分左右關于積極心理學的課,她在客廳聽,我在房里聽。她有時候聽得比我還認真。我們在共同學習!”
通過線上授課,她和家人足不出戶就感受到了清華園里濃厚的學習氛圍。
生命學院大三年級的張霆鍇2月6日聆聽了自己選修的《分子生物學》一課緒論內容的試講,這對于從大一就開始接觸雨課堂的他來說,所有操作已經(jīng)駕輕就熟,但他也坦言,“老師講得(效果)很好,但也明顯感覺到老師和同學們在操作上還不太熟練,相信假以時日大家一定會變得更加游刃,期待雨課堂接下來的亮眼表現(xiàn)!”
一方面是同學們“宅家充電”的熱切期待和闔家學習的共同成長,一方面是老師們不為學生所知曉的“絞盡腦汁”和“摩拳擦掌”。

于歆杰面向校內外教師直播培訓中
“教務老師好,我在嘗試安裝雨課堂,遇到兩個問題!”建筑學院青年教師李路珂在安裝雨課堂時遇到了問題,隨手發(fā)到青年教師教學沙龍群里,瞬間便得到了教師發(fā)展中心李斌峰老師和校工會冀靜平老師的熱心幫助。
“我最近在嘗試各種在線交流工具。其實我這學期只做本科畢業(yè)生和碩士生、博士生的小班輔導,在線教學的壓力并不大,但我還是想嘗試一下雨課堂,畢竟這是專為課堂教學設計的。”這段時間以來,她和學院的老師們一起學習了在線教學的技術應用。
“我自己在清華讀博士的時候經(jīng)歷了SARS,那段時間我們建筑學院師生在很好的心態(tài)下堅持了寶貴的學術積累,今年的這次疫情對我們大家來說是一個危機也是成長的契機,對于雨課堂來說也是一次全方位的檢驗,促使雨課堂在不斷完善中更加滿足教學的需要,也促使我們每位教師系統(tǒng)思考在線教學的發(fā)展之道。”李路珂說。
雨課堂對于土木系教師馮鵬來說并不陌生。作為從青教賽中走出的“冠軍”選手,他對教學創(chuàng)新技術的研究情有獨鐘。幾年前,他就嘗試用過雨課堂,但因為他的課堂實際教學規(guī)模不太大,所以當時主要把雨課堂作為輔助工具使用。
“這次突發(fā)疫情,是重新認識雨課堂一個很好的契機,把課堂教學的途徑拓寬到線上教學,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但我們也要承認,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存在著很明顯的差異,這對老師們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特別是線上教學很難保證學生們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在教學設計上需要更精細化。”
日前,他與生命學院楊揚基于雨課堂學習“同一堂課”的實際體驗和長期使用雨課堂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提出了《在線教學準備的十個“有沒有”》,在一線教師中廣泛傳播。“最重要的‘有沒有’是教師有沒有教學方式轉變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決心。面對疫情不停課,全面推進線上授課,這樣的調整和轉變并不是被動的,而是學校迎難而上,借此機會積極推進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的重大舉措,注定會成為清華教育教學歷史上一項標志性的工作。這條‘有沒有’應該是第0條。”他們在這篇文章的開頭如是說。
對此,康重慶也深有同感:“就像于歆杰老師在雨課堂在線授課直播培訓中強調的那樣,要把課程根據(jù)在線學習的特點對課程做‘碎片化’的處理。”康重慶春季學期承擔的《電力系統(tǒng)預測技術》是3學時135分鐘的課程,更需要碎片化,他分別按照每20分鐘、30分鐘、45分鐘做了“切片”,向同學們做問卷調查詢問感受。“根據(jù)同學們的反饋,目前計劃折中為30分鐘一小節(jié),等第一節(jié)課正式上完,我還會再次與學生進行溝通,根據(jù)同學們的感受和反饋再不斷調整。”他說。
電機系學術委員會主席、教學委員會成員的孫宏斌此前并沒有接觸使用過雨課堂,這段時間,他馬不停蹄地參加了學校和系里組織的集中在線培訓,一下子打消了之前的顧慮:“感覺上手沒有那么難,很好裝,很快就能用起來!”
“選擇題、彈幕、投稿這些小工具太實用了,極大增強了師生的互動性和效率,特別是通過大數(shù)據(jù)展現(xiàn)了教學的過程,這對于規(guī)模相對較大的一些課堂而言,簡直是夢寐以求的‘福利’!”已經(jīng)學會雨課堂的他,正在潛心琢磨錄屏的操作,并期待通過進一步學習,保障新學期在線教學取得良好效果!
一個責無旁貸的必然選擇
連日來,校長邱勇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邱勇參加雨課堂學習培訓會
在2月3日為全體師生同上一堂課前一天,他專門參加雨課堂學習培訓,全程聽取于歆杰、學堂在線王帥國兩位老師講解,并親自以學生身份和教師身份進行了雨課堂的模擬演示。
2月6日,他逐一走訪數(shù)學系、法學院、體育部和土水學院,深入調研了解院系單位在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工作的安排情況。每走一處,他都悉心詢問每一個在線教學安排的細節(jié),并作出一系列指示。

邱勇聽取數(shù)學系工作匯報
在數(shù)學系,他強調:“‘不停課’的本質含義不僅僅是推出線上課程,而是要按教學日歷開課,切實做到‘按點上課’‘一起上課’‘真有課堂’,保證完整的教學體系、師生見面、師生互動。”
在法學院,他表示:“清華的疫情防控工作是一場攻堅戰(zhàn),要有超越清華的視角,自覺把我們的工作作為‘全國一盤棋’的一部分去考慮,作出表率。”
在體育部,針對以實踐為主的體育課,他說:“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線上教學方式,同時抓住引導和督促學生在家鍛煉這個重點,探索通過運動數(shù)據(jù)收集、視頻分享等方式展現(xiàn)學生的運動情況,保證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和互動性。”
在土水學院,他囑咐道:“教書育人工作是一個有機整體,‘育人’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中,春季學期教學工作要做好整體的統(tǒng)一安排。線上教學所需的各項資源要切實予以保證,對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要盡快落實,保證大家做到‘集體學、齊步走’。”

邱勇與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合影
當天,他又來到在線教學專家組、工作組成立現(xiàn)場,并指出:“運用創(chuàng)新技術就會有一定的風險,要進一步完善技術方案,對實際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要及時加以解決。學校統(tǒng)一要求,師生統(tǒng)一行動,彰顯的是清華精神,體現(xiàn)的是教書育人職責,這是清華大學對國家疫情防控工作最有力的支持。”
新成立的在線教學指導專家組、質量保障專家組、技術保障專家組作為3個教學專家組,以及學生學習保障工作組作為工作組,匯集了涵蓋工科、理科、人文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門類的一線教師,以及教務處、研究生院、信息化技術中心、學堂在線、國際處、學生部、研工部、校團委、國際學生學者中心、財務處、基金會、校友會等部處單位的力量,將為全校院系師生春季學期在線教學提供全方位的專家服務與技術保障。
離2月17日正式上課的日子已近在咫尺,清華全體師生在這場云端發(fā)起的應對疫情、探討教學理念與技術創(chuàng)新的大討論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期待新學期我們云端相見,期待春的腳步再快一些,到那時,春暖花開、萬物復蘇,讓“充電滿格”的我們再聚清華園!
編輯:高原 呂婷
審核:戚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