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晨暉 曲田 李婧 攝影李派 石加東
“一出車站,就看到了那抹熟悉的清華紫。”
6月6日一早,北京西站,來自湖北省的能動系六字班田宇成為了接站返校的第一位同學。看到“清華大學”接站牌時,他激動萬分。


清華接你回家!
初夏款款至,莘莘學子歸。隨著第一輛接站的校車緩緩駛入東北門,3位返校同學終于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清華園。
“當?shù)弥軌蚍敌r,心情非常激動。”“今天的校園格外美麗!”“老師和志愿者都們辛苦啦!”即使佩戴著口罩,同學們的笑眼依舊流露出重返校園的欣喜。

陳旭了解高效有序的入校流程

陳旭與自行返校的學生親切交流
集中返校首日,校黨委書記陳旭前往東北門了解當日自行返校同學的進校報到情況,看望了在校門負責引導工作的志愿者,并囑咐志愿者同學們注意防暑。
返校同學經(jīng)過體溫測量、二維碼進校資格檢驗、出示健康綠碼“三道關卡”后,便可從指定校門順利進校。校研究生會、校學生會還為畢業(yè)年級同學們精心準備了“畢業(yè)接站紀念卡”,字里行間都是對同學們的囑托與祝福。

精美的畢業(yè)接站紀念卡
“歡迎回家!”在紫荊公寓學生服務中心(C樓)樓外,陳旭熱情迎接了從武漢回來的五位畢業(yè)生,親切詢問返校路途情況,叮囑大家做好個人防護。常務副校長王希勤、校黨委副書記過勇也在當天迎接了接站返校的學生。“老家在哪里?路上還順利嗎?”師長們的親切問候讓同學們感受到回家的溫暖。



校領導在紫荊C樓迎接返校學生
返校的同學們在C樓學生公寓總服務臺核實并登記入校信息、完成校園卡注冊手續(xù)后,回到了闊別五個月的宿舍。陳旭慰問了在總服臺的工作人員,當聽到工作人員表示“經(jīng)過多次演練,心里有底”時,陳旭感到很欣慰,并對付出了辛勤勞動的每一位職工表示感謝。

陳旭看望湖北籍返校學生
“學校安排得很貼心,家里人也特別放心!” 在紫荊公寓5號樓,經(jīng)管學院本科畢業(yè)生楊君慧向陳旭老師分享了返校感受和抗疫期間的體會。楊君慧同學今天從湖北宜昌返校,她的母親是一位防疫一線的醫(yī)護工作者。陳旭關切地說道:“希望你能夠在學校充實地度過這段難忘的畢業(yè)時光,有任何困難都要及時提出來,學校是大家的堅強后盾。”

掃碼有序進入食堂
在學生食堂入口處,安全就餐指引牌一目了然,工作人員和志愿者耐心引導同學們掃碼進入食堂。進門處的大容量智能體溫篩查設備可實現(xiàn)多人同時通行、快速測溫,餐桌增設有機玻璃隔板、擴大堂食餐位數(shù)。

食堂增設有機玻璃隔板
正逢學生就餐時間,陳旭在桃李園詳細了解了同學們返校后就餐流程以及食堂分區(qū)就餐的安排,并與正在就餐的同學親切交流,詢問大家飯菜是否可口。同學們紛紛表示,豐盛的菜品依舊是熟悉的清華味道。

陳旭了解學生就餐情況
自6月6日起,學校安排畢業(yè)年級學生“自愿、分批、錯峰、有序”返校,非畢業(yè)年級學生隨后分批次有序返校。返校首日,約有120位學生回到清華園。
環(huán)環(huán)相扣,有條不紊。“硬核”返校方案的背后是“把學生放在心坎上”的暖心舉措。3000余位后勤在崗職工全部接受復學前的集中核酸檢測,150名左右的學生志愿者每天參與接站以及校門口、食堂、學生社區(qū)的引導工作,學生社區(qū)中心開展了近200次應急演練、紫荊C樓設立24小時總值班臺、清華車隊連續(xù)7天踩點規(guī)劃學生返校接站路線……這些數(shù)字的背后,是各部門協(xié)同作戰(zhàn),聯(lián)合部署,共同為學生生命健康筑起堅固的防護墻。

開展全過程應急響應演練
疫情防控慎終如始,學校按照“演練即實戰(zhàn)”的標準,全程、全方位模擬了學生突發(fā)疫情真實場景的應急響應全過程。6月5日,邱勇校長帶隊檢查指導學生返校準備工作,并現(xiàn)場觀摩應急演練。

邱勇觀摩學生報到環(huán)節(jié)的應急演練
值得一提的是,清華師生員工擁有了清華版“綠碼”——“紫荊碼”。這款名為“清華紫荊”的小程序是清華大學面向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要求設計的信息平臺,實現(xiàn)“手持紫荊碼、暢行清華園”,為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再次“加碼”,讓校園成為“最安全的地方”。

專屬“紫荊碼”
“要做好畢業(yè)季育人工作,讓畢業(yè)生們在清華最后這段學習時光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在5月27日學生返校工作部署會議上,校黨委書記陳旭暖心的話語讓師生備受鼓舞。科學到位的防疫措施,使返校生活更加安心;細心妥帖的在校安排,讓畢業(yè)季不留遺憾。
截至目前,清華大學圖書館北館、逸夫館、人文社科圖書館已經(jīng)開放并將逐步延長開館時間;西體育館、氣膜館、綜合體育館健身中心等運動場和室外場地已經(jīng)恢復運行;藝術博物館部分恢復開放并接待校內(nèi)師生參觀。



暖心的留言墻與橫幅
大禮堂前灑落的陽光,學堂路上來去的風,迎接著清華園主人們的回歸。對2020屆畢業(yè)生來說,這注定是最特別的返校經(jīng)歷,也會是最難忘的畢業(yè)記憶。
“清華永遠是你溫暖的家”“一廿清華,廿廿清華”……在綠意盎然、微風不燥的初夏,清華園用簡樸溫暖的行動,回應著學子對母校的眷念。

田宇、寇甜甜、張祥(從左至右)在紫荊C樓留念
“我終于回學校了!”生命學院博士生寇甜甜難掩返校的喜悅,“再不回實驗室,我都不會做實驗了!”返校后,她將第一時間投入到導師的科研項目中。
工物系六字班的張祥同學從湖北老家返校,“早上剛到火車站就看到老師和志愿者在出站口迎接,感受到清華這個大家庭的溫暖。”他期待返校后見到老師和同學們,能一起在園子里多拍些照片,給大學生活留下最美好的紀念。
久別長相憶,歸來無恙最是歡喜。THUers,返校快樂!
編輯:李晨暉 曲田
審核:程曦 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