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任玲瑮 張蕾
“‘莘莘學子來遠方’,說的就是諸位同學從四海八方來到清華園,老師們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春風化雨樂未央’,體現出了清華的老師與學生那種亦師亦友的關系,用梁啟超先生的話講,就是‘望之儼然,即之溫然’。”
這是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在首屆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上為大家解讀《清華大學校歌》中的大學理想時的講述。

楊斌為國際本科新生講授入學教育第一課(2017年)
從20世紀初建校伊始,清華大學就是一所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學校。百年來,清華大學始終秉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傳承創(chuàng)新、卓越發(fā)展”的原則,不斷探索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現代化道路。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發(fā)展的背景下,清華大學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清華風格的國際化辦學體系,推進國際化人才培養(yǎng)。
2017年秋季,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中心首次開展為期三周的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以幫助國際學生盡快適應在清華的學習和生活,增強中外新生的集體凝聚力,探索建設國際學生輔導體系。時至今日,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已連續(xù)舉辦四屆,因積極響應國際學生趨同管理的理念、增進中外學生深入互動、加大中外學生融合力度,得到了國際學生和院系的廣泛好評,全面提升了國際學生對中國和清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為提升教育國際化水平、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提供了豐富的可借鑒經驗。
感受國情校情 接軌清華生活
如何讓初次來到中國、來到清華的國際新生更快地適應生活?這是拓展營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為了向國際新生普及保障日常生活的基本信息,拓展營組織開展了中國法規(guī)、出入境管理規(guī)定、學籍管理規(guī)定等12個專題講座,組織國際新生參與防火、防空、反恐演習,引導國際新生全面了解中國法律法規(guī)、校紀校規(guī),樹立規(guī)則意識和安全意識。同時,根據國際學生的需求和趨同管理工作的進展,拓展營還逐漸加入了國際學生獎助工作介紹、國際新生選課指導等專題講座,促進入學教育更有效地服務于實際校園生活。

國際本科新生參與拓展營課程(2017年)
更進一步,為了建立國際新生對新生活的認同感,拓展營一方面通過參觀校園、校史教育、定向越野以及新老國際學生經驗交流會等活動,幫助國際學生進一步熟悉校園環(huán)境,增強對學校的認同;另一方面通過學習發(fā)展、職業(yè)規(guī)劃、心理健康等專題輔導,引導學生適應新的學習方式,積極規(guī)劃未來發(fā)展,增強對自己的認同。
豐富多彩的文體課程也是拓展營的重要內容。例如,“中國語言與文化”系列課程根據國際學生漢語水平進行分層教學,課程內容涵蓋漢字、成語、中西方語言表達異同、交通出行文化、中國飲食文化、北京歷史文化六個方面。對中國各個民族的介紹、對成語和中國經典文學的講解以及對中國歷史的介紹,都讓國際新生們對中國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體會。

國際本科新生參加拓展營課程(2017年)
為了讓國際新生們開學后更容易適應清華大學特有的體育教學體系,拓展營還安排了清華拳、體能素質訓練、游泳課等體育課程,并結合學生興趣,開展足球、網球、健美操、跆拳道、毽球、輪滑等多種形式的體育專項訓練,引導國際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深入感受“無體育,不清華”的清華體育精神。

國際本科新生清華拳匯演(2018年)
正如時任學生處處長叢振濤所言,拓展營讓國際新生們從一入校就體驗到了“最原汁原味的清華”。
體驗團隊合作 融入清華集體
從世界來到清華,不僅意味著進入新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還意味著有了新的身份,成為了新的集體中的一員。

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開營儀式(2019年)
2019年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營長、學生處處長白本鋒指出,拓展營是國際新生進入清華的第一課,希望同學們在集體活動中增進友誼,為之后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國際本科新生代表Chua, Zhi Rong(左)和Nalu(右)拓展營上發(fā)言(2019年)
為了讓國際新生獲得直接的幫助、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拓展營配備研究生作為國際本科新生的輔導員。輔導員與國際新生比例達到1:15,他們來自水利、機械、化工、生命、新聞、人文等13個院系,年級分布主要涵蓋碩士1年級到直博3年級,其中約2/3的輔導員有過國際交流的經歷,近半數曾經或正在擔任中國學生的輔導員。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輔導員深入了解國際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服務生活和發(fā)展需求。
拓展營輔導員也會與院系輔導員相互配合,共同為國際生的在校生活、專業(yè)學習、興趣發(fā)展、心理健康、成長發(fā)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并引導國際學生融入班級,與中國學生共同進行專業(yè)學習和發(fā)展。來自美國的Kevin說,“來到清華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輔導員對剛剛起步的我們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拓展營期間,國際新生同步參與所在院系的班級活動和全校新生集體活動,如全校新生迎新晚會、新生籃球賽、新生演講比賽等。參與集體活動,為國際學生展示個性創(chuàng)造了機會、提供了舞臺。集體教育與個性發(fā)展相結合,既培養(yǎng)了國際學生的集體觀念,又鼓勵了他們發(fā)揮才智、展示自我。
在2018年的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中,國際本科新生組建了4支隊伍參與新生籃球賽,最終獲得了一項冠軍、兩項亞軍的好成績。參與全校籃球比賽,與中國同學同場競技,增強了國際新生的集體感和歸屬感。來自美國的計算機系新生Samuel說:“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已經從陌生的隊友變成了相互信任的朋友,我相信這樣的體驗比獲得冠軍還寶貴。”

國際本科新生在做小組破冰活動(2018)
在2019年“愛你已久”本科生迎新晚會上,來自全球各地的約20名國際新生經過多日彩排,為大家?guī)砹烁栉韫?jié)目《閃動青春》。國際新生們自信的舞蹈、深情的演唱點燃了在座所有新生的熱情。在節(jié)目最后,國際新生表演者們相聚一臺,舉著各自國家的國旗,用母語及中文向全體新生問好,末尾的那一句“我們都是清華九字班!”更是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
共度特殊時期 共建美好未來
2020年的國際新生入學工作與往年相比,有著太多特殊之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許多國際本科新生無法在線下如期入學。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學生學者中心決定在線舉辦第四屆“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

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部分學生線上合影(2020年)
本年度的拓展營共分為三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為全球暑期學校(GSS)課程。全球暑期學校課程以“面向疫情后的世界”為主題,為期9天,由清華大學11個院系與機構、4個海外基地和2個由清華大學發(fā)起的國際高等教育聯盟等17家學術單位共同參與,課程內容涵蓋經濟、教育、社會、人工智能、氣候變化和領導力等方面。不同主題的活動為同學們提供了提升跨學科技能的平臺,同學們與帶來演講的專家學者們一起,理解和認識疫情后世界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并探討未來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解決方案。
清華大學新錄取的泰國籍本科生Lo Smithgul Shirley對于全球暑期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主題的討論環(huán)節(jié)印象深刻,充分且熱烈的討論增進了她對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議題的認識。她堅信,年輕一代有能力懷揣強烈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引領全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正應了全球暑期學校創(chuàng)設的初心——培育全球公民,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超越國界和文化的共同愿望的社群。
拓展營的第二階段為文化課程集訓,第三階段為新生入學教育。8月31日-9月13日,來自44個國家的300余名國際本科新生相聚“云端”。線上課程的方式并沒有沖淡老師們的教學熱情,居家避疫也并未妨礙同學們的求知心切。正如人文與社會類塞舌爾籍新生Hanqi所說:“我之前以為網課會比較枯燥,但是出乎我所料,在過去的一周里,我發(fā)現自己非常喜歡這些課程,每節(jié)課都聽得津津有味。老師們各顯神通,努力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因為他們知道上網課的苦惱。另一方面,在小組合作中,所有的成員都非常積極,樂于互相幫忙,我們合作得天衣無縫,我對此很欣慰。網課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體驗,而清華大學讓我對它有了更好的期待。”

國際本科新生拓展營酈金梁做線上開營致辭(2020年)
雖然少了面對面的交流與互動,但特殊時期相聚云上、相互陪伴、共同進步的經歷讓國際新生們形成了特殊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處長、國際學生學者中心主任酈金梁表示,正如邱勇校長在暑期學校開幕致辭中所言,“教書育人是清華大學不可放棄的職責”,通過全校國際本科新生在此次拓展營期間共同在線學習,師生們更感天涯比鄰,身遠心近。在疫情防控的特殊背景下,拓展營不僅是國際新生認識中國、認識清華的一扇門,更成為幫助新生們溝通交流、相互勉勵、共克時艱的一扇心門,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目標提供了積極的支持。
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曾語重心長地對國際新生們講道:“只有你當自己是園子的主人,這個園子才會當你是她的主人。” 國際新生的認同感、凝聚力與創(chuàng)造力,既是推動自身成長發(fā)展的積極要素,也是促進清華大學國際化水平提高、校園文化與人才類型更加豐富多元的強大力量,更是促進國際交流深入開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
今日在拓展營中憧憬著大學生活的國際新生,日后都將是共建全人類美好未來的一分子。而清華大學國際學生學者中心也將繼續(xù)推進中外學生融合培養(yǎng)、加強國際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體驗,為培養(yǎng)具有全球勝任力的國際學生、協(xié)同打造國際化校園貢獻自己的力量。
(清華新聞網10月10日電)
供稿:國際處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