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懷念清華大學原校長高景德同志逝世二十周年
高 晗

清華大學原校長高景德同志。
高景德同志,著名的電力工程專家、杰出的教育家。1922年生于陜西佳縣。1941年保送到西北工學院電機系,1945年畢業(yè)進入西安西京發(fā)電廠。1947年應邀到北京大學工學院任教,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作為首批赴蘇留學生,在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電機系學習。1956年被越級授予技術科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位蘇聯(lián)博士學位獲得者。
回國后,在清華大學電機系任教授,是唯一跨兩個專業(yè)的博士生導師。曾先后任校黨委常委、科學生產處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十年動亂期間受到迫害。1978年起,任副校長、校黨委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兼任科研處處長、研究生處處長等職。1983年任校長、校務委員會主任、學位委員會主席。后歷任全國政協(xié)第七屆委員及第八屆常委,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二屆委員,國家發(fā)明評選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委員、技術科學部常委、副主任,中國科協(xié)第三、四屆常委,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第三、四、五屆副理事長,《中國大百科全書》(電工卷)編輯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及《科學通報》副主編,《電工技術學報》及《電工技術雜志》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6年,是高景德同志與世長辭后的第二十個春秋。
1922年,高景德同志出生于佳縣神泉堡村(現神泉堡革命教育基地)。在榆林中學畢業(yè)后,被保送到西北工學院電機系學習,1945年進入西京電廠工作,1947年應聘到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任教,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作為國家選派的首批留蘇學生,前往前蘇聯(lián)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電機系攻讀副博士學位。
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異,經前蘇聯(lián)兩位院士的推薦,高景德同志被批準延長學習期限一年,破格獲得可以在完成博士論文工作后直接答辯申請技術科學博士學位的資格。憑著扎實的學術功底和一往無前的拼博精神,1956年5月,高景德同志以“應用于遠距離輸電系統(tǒng)中的凸極同步電機的研究”的論文,被越級授予技術科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前蘇聯(lián)技術科學博士學位的畢業(yè)生。
學成歸國后,高景德同志成為清華大學教授,主持建立了電力系統(tǒng)及大型發(fā)電設備安全控制與仿真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和高水平人才培養(yǎng)。高景德同志始終在科研教學第一線,先后擔任過科學生產處處長、研究生處處長、副校長。
1983年至1988年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兼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工學會理事長、中國老教授協(xié)會會長、全國政協(xié)常委等職。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高景德同志提出“著重提高,在提高中發(fā)展”的辦學方針,在全國率先成立研究生院,為使清華大學建成高水平的綜合性大學作出了重要貢獻。
80年代中期,考慮到學校未來發(fā)展需要,決定征用附近土地。面對搬遷安置、資金使用等眾多問題,高景德同志力排眾議,耐心地啟發(fā)大家從未來發(fā)展看待問題。今天,當我們漫步在校園里,無不感受當年果斷決策的重大意義。
高景德同志一生真誠坦蕩,寬厚待人,提攜晚輩,甘為人梯,幾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教書育人,將自己畢生心血都貢獻給了所熱愛的教育和科研事業(yè),為清華大學發(fā)展、為祖國科技事業(yè)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1996年,重病入院時,獲得全國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的最高獎——金球獎。?
1997年12月26日,在其去世一周年后,其生前牽頭成立的學術集體,獲得當年普通高校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中唯一的一等獎。中央領導同志接見獲獎代表時,特別提到高景德同志的成果,并深情地緬懷他的突出貢獻。
今年是高景德同志辭世20周年。謹以此文,表達對他的無限懷念。

高景德同志生前和家人在一起。
(本文作者高晗為高景德同志的孫輩)
(清華新聞網12月24日電)
編輯: 悸寔 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