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清華校訓
胡顯章
什么是清華校訓,?它是怎樣產(chǎn)生的,?有過怎樣的變化?怎樣體會它的內(nèi)涵與價值,?這些不僅是清華人應該知悉的問題,,也是社會人關(guān)注和議論的問題。
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成立于1911年,,次年更名清華學校,,是在中國被迫打開國門西學東漸背景下,用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開辦的留美預備學校,。當時許多有識之士在認識到應該向西方學習科學,、民主的同時,不忘立足本土培養(yǎng)愛國建國治國之才,。著名思想家,、社會活動家梁啟超先生十分關(guān)注清華的辦學和學子的成長,他念念不忘的是留美學子的文化植根,,曾說過:“清華學生除研究西學外,,當研究國學;蓋國學為立國之本,,建功立業(yè),,尤非國學不為功,。”1914年11月5日他到清華作了以“君子”為題的演講,以《周易》的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激勵學子,指出:君子自勵猶如天體之運行不息,,不得一暴十寒,,不應見利而進,知難而退,,而應重自勝,、擯私欲、尚果毅,,不屈不撓,,見義勇為,不避艱險,,自強不息,;同時,君子待人接物應度量寬厚,,如大地之博,,無所不載,責己嚴,,責人輕,,氣度雍容。日后能以博大之襟懷,,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以寬厚的道德,為社會之表率,,作中流之砥柱,,擔負起歷史重任。為此當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梁啟超慷慨激昂的演講深深激勵了清華學子,后來“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就成為清華校訓,,1918年4月25日出版的《清華周刊》總138期封面上出現(xiàn)內(nèi)含“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個字的圓形圖標(圖一),1926年11月25日,,由校評議會議決正式確定為清華學校?;眨▓D二),。1928年,清華學校正式命名為清華大學,,?;找廊谎赜靡陨习俗中S枺▓D三)。
新中國成立后,,高校一度不提校訓,,清華曾用一顆紅五星覆蓋了大禮堂主席臺上方帶有校訓的校徽,。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蔣南翔校長提倡“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和“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服從祖國需要”,曾激勵了廣大學子,,但是沒有明確為校訓,。上世紀90年代,依據(jù)廣大校友的意見,,清華大學恢復沿用“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大禮堂的?;找仓匾娞烊眨▓D四),。在2014年頒布的《清華大學章程》第四十一條確定:“學校校徽為三個同心圓構(gòu)成的圓面,,外環(huán)為中文校名(繁體),、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時間,中環(huán)為校訓字樣,,中心為五角星,。”(圖五)

2010年5月,時任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對來自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說:“大學有三寶:校訓,、校友和校園,。兩岸清華的校訓相同,海外校友會是一家,。”“兩岸還沒統(tǒng)一,,但海峽兩岸清華校友會早就統(tǒng)一了。”顧秉林的風趣講話得到了陳力俊的認同,,海峽兩岸的清華同根同源,,被傳為佳話。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是清華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清華精神文化的支柱與靈魂,,它不僅深刻影響了一代代清華學子,而且當畢業(yè)生走向社會后,,仍然會成為他們激勵自我,、影響社會的精神標志。
2004年中國青年報和新浪微博“我最欣賞的十大校訓”評選中,,清華校訓居首,。清華老學長錢耕森教授解讀清華校訓時提到,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認為清華校訓是世界所有大學最好的校訓,。
著名哲學家張岱年先生認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高度概括了中華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出:“‘自強不息’就是永遠努力向前,,絕不停止,,這句話表現(xiàn)了中華民族奮斗拼搏的精神。在政治生活方面,,對外來侵略決不屈服,,對不良勢力決不妥協(xié);在個人生活方面強調(diào)人格獨立,,志不可奪,。‘厚德載物’就是要有博大的胸懷,,兼容并包,。在中國,儒,、道,、釋三家彼此相容,這種現(xiàn)象只有中國才有,。西方歷史有宗教戰(zhàn)爭,,中國則無,這無疑是中國文化的一大特點,?!詮姴幌ⅰ菉^斗精神,‘厚德載物’是兼容精神,。這是中國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稱為‘中華精神’,。”他還說過:“厚德載物是一種寬容的思想,,對不同意見持一種寬容的態(tài)度,對思想,、學術(shù)的發(fā)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自強不息是對生命的體會,,人的生命就是努力前進、奮發(fā)向上,。”“我認為這兩種思想:堅強的意志,、寬容的態(tài)度在中國文化里面起了主導作用,是一種健康的正確的思想,。”清華人在建校初期,,就將自身的精神世界與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
依據(jù)史料和校友親歷以及海峽兩岸清華大學校訓同一的史實,,清華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應是不爭之事實。然而,,一段時間里,,在網(wǎng)上出現(xiàn)多篇類似于“清華校訓是16個字而非僅僅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被腰斬的清華校訓——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網(wǎng)文,,稱“清華校訓之被腰斬,并非僅僅清華之悲哀,它標志著中國大學精神的迷茫和缺失”。 對此作為一個在清華學習工作生活了一個甲子,,并從2002年開始研究清華歷史文化的清華人,,感到有必要澄清事實,以正視聽,。
所謂“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應出自清華國學大師陳寅恪于1929年所撰寫的紀念王國維的碑文:“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這離清華確立“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已有十余年了,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確是清華人的一種學術(shù)追求,。老清華梅貽琦校長持寬厚包容、獨立自由的辦學思想,,他自稱追隨蔡元培“兼容并包之態(tài)度,,以克盡學術(shù)自由之使命”,并對革命學生實施保護,。但在白色恐怖的大環(huán)境下,,愛國詩人、民主斗士聞一多先生為爭取自由民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事實上受到限制;在新中國蔣南翔長校時,,強調(diào)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他創(chuàng)造性的辦學理念和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給予清華大學以至中國教育界以深遠影響,。但在計劃經(jīng)濟和“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大背景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缺乏推動力和政策支持,,受到明顯的局限,;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在實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理念指導下,,在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的大背景下,“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逐步受到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清華大學前校長顧秉林在2011年本科生畢業(yè)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以“獨立思考 善于作為”為主題發(fā)表講話,強調(diào)“從陳寅恪先生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到蔣南翔校長堅持‘不惟書,不惟上,,不惟他,,不惟洋,只惟實’,,清華傳統(tǒng)的深處,,始終蘊含著實事求是、獨立思考的精神,。無論是在學術(shù)研究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情況需要我們?nèi)シ治?、去判斷,、去決定。”2014年頒布的《清華大學章程》明確寫入“學術(shù)上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F(xiàn)任校長邱勇提出了清華新百年“更創(chuàng)新,更國際,,更人文”的辦學理念,,他認為大學負有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之功能,應具備獨特的思想品格和文化創(chuàng)造精神。2016年6月21日,,他在《光明日報》發(fā)表文章,強調(diào)獨創(chuàng)性和批判性思維是博士生最重要的素質(zhì),,博士生應該以“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來要求自己,不斷創(chuàng)造新的學術(shù)成果,。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后,,國家加快了向創(chuàng)新性國家轉(zhuǎn)型的步伐,清華也加大了蘊育創(chuàng)新文化的力度,,學術(shù)氛圍前所未有地活躍,。學校無論從辦學理念、教育思想或是學術(shù)研究正在逐步實現(xiàn)從跟隨到并行甚至引領的跨越,。一批國際頂尖大學紛紛以對等的方式與清華聯(lián)合辦學,,為了探索和應對世界性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清華與華盛頓大學,、微軟公司聯(lián)合創(chuàng)建的全球創(chuàng)新學院已在美國建成開學,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的全球科技領袖和未來企業(yè)家為目標的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也繼而成立,。清華學子在國際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國際無人機大賽、國際機器人抓取與操作比賽,、中美青年創(chuàng)客大賽,、世界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和巴黎國際青年時裝設計師大賽中勇奪冠軍或金獎、一等獎,。2017年11月,,國內(nèi)外著名評估專家對清華大學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意見認為:清華的辦學定位跟國家、社會的需求是高度一致的,;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效果與設立的目標是高度符合的,。廣大學生和用人單位對學校的教育質(zhì)量的滿意度是高的,學校創(chuàng)新人才不斷涌現(xiàn),。評估專家組組長丁烈云院士感慨說:“一所大學和她所培養(yǎng)的人才,,在一個大國自強和崛起過程中發(fā)揮了如此重要的作用,放眼全球,,也是少有的精彩,!清華大學不愧為引領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一面旗幟!”,;在學術(shù)研究上,,核能科學技術(shù)、放射檢測技術(shù)、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信息科學技術(shù)、現(xiàn)代制造技術(shù),、材料科學技術(shù),、腦機接口技術(shù)、密碼破譯技術(shù),、人臉識別技術(shù),、立體視頻獲取與重建技術(shù)、生物生命科學以及量子反?;魻栃芯康鹊缺姸囝I域取得國際公認的領先成果,。這些都是廣大清華人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嚴謹,、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行勝于言”“人文日新”“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等寶貴精神財富中汲取營養(yǎng)而取得的進步,。
清華大學國際影響力逐年攀升,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發(fā)布2019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清華大學列第50名,,中國大陸第一名;英國QS全球高等教育集團發(fā)布2019年度的世界大學排名,,清華大學名列第17名,,《全球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競爭力排名》位列世界第9;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饭?019年全球大學排行榜,,清華位列第22名。盡管排行榜均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是,,事實告訴我們沒有必要“悲哀”,我們在不時進行文化自檢的同時,,正在倡揚充分的文化自信,,我們的自信正是建立在客觀的發(fā)展現(xiàn)實和清華人群體為此付出的主觀努力上,包括對自身精神境界的不斷追求和攀升上,,這正是“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校訓魅力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
(清華新聞網(wǎng)1月9日電)
編輯:李華山 趙姝婧 審核:周襄楠